镜头里的宋农︱丰收的喜悦
秀山凤凰初级中学深耕“人文秀山·上善教育”核心理念,紧扣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以课程建设为育人主载体,通过“建课程、强师资、优评价”,系统打造“至美凤凰”课程育人体系,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特色化、校本课程个性化,走出“以善润心、以文化人、以素养立人”的校本育人新路径。
一、
“三化”并举,织就育人新图景
立足“生命成长、生态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养正、积学、健体、达美、勤劳”为育人目标,通过“精准化、一体化、多元化”的课程设计,系统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育人体系。
01
精准化定位课程目标
紧扣学校“至美凤凰”文化特质与“凤凰好少年”实际发展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强化实践性内容的设计与融合,并增设多样化特色课程模块。至今已累计补充优质教育资源超过120项,逐步构建起既能激发学生潜能又支持个性成长的校本课程体系,助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02
一体化设计课程结构
打破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壁垒,将三级课程与课后服务有机融合,形成“凤凰展翅·基础课程”“凤凰领翔·拓展课程”“凤凰闪耀·特色课程”三大课程群。课程覆盖14门基础学科、28门拓展项目与5类特色模块,系统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自我管理等核心素养。
03
多元化丰富课程内容
在夯实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的同时,开设迎宾锣鼓、花样跳绳等拓展课程,并推出趣味数学、演讲与口才、创客等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样成长需求。学生课程选择满意度达95%,课程参与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自课后服务实施以来,学生在市县级各类活动中获奖400余项,获奖率增长45%。
二、
“三动”协同,赋能教师新成长
通过“灵动教研、自动成长、深动科研”三大机制,系统推动教育教学方式转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课堂生态重构。
01
灵动教研,打造“凤凰好课堂”
创新“三轮五环”教研范式,体系化教研主题,聚焦“凤凰好课六要素”,推动课堂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通过“名师带动—愿者先行—全员推广”三步走,让“名师优课、身边好课”得以燎原。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参与率达100%。近两年,市县级优质课一、二等奖共50余项。
02
自动成长,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
实施教师分类进阶培养,进行“C位式”。学校现有骨干教师、学科名师57人,教师论文、案例、作业设计获市县级奖200余项,形成实践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03
深动科研,引领教育创新方向
开展科研论坛、课题成果分享会等学术研讨活动,聚焦教学方式变革、学习方式重塑、课堂生态重构、跨学科学习等前瞻性问题开展研究,以科研促创新,以创新提品质。学校语文作文课程创新基地获市级优秀等级、5项市级课题成功结题、12项市县级课题在研、1项教学成果获市级二等奖,拥有县级名师工作室2个,市级教研工作坊1个,科研赋能课程建设的效应日益凸显。
三、
“三评”联动,锚定发展新方向
建立“阶段性+常态化+多向度”三维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全面护航学生成长与课程实施质量。
一是阶段性学生评
实施“每课一评—每月一评—每期一评”三段评价机制。上学期已累计评选“月度学习之星”300余人次,学期末综合表现优异的“至美凤凰生”占比达15%,有效激发学生成长内驱。
二是常态化教师评
成立课程管理巡视小组,借助“上善课堂七要素”评价量表,四开展定点巡查与动态反馈,课程实施规范度提升至98%,教学问题及时整改率达100%,保障课程高质量落地。
三是多向度综合评
研发“五色彩凤”课程评价量规,贯穿上课、指导、测评全流程。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素养发展的全程跟踪与全面评估,学生综合素养达标率同比提升20%。
来源: 秀山教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