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成都站东小学两项课题顺利完成2025年度成都市教育科研课题阶段评审
责编:五一七教育网2025-11-07
导读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近日,成都市站东小学校两项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顺利通过2025年度阶段评审。《指向小学劳动素养培养的儿童微博物馆课程建设研究》与《TPACK视域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凭借扎实的研究过程和丰富的阶段性成果,获得评审专家的高度肯定。《指向小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的儿童微博物馆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向专家组认真汇报了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组厘清了儿童微博物馆在展览、历史鉴定、保护、文化传承及教育方面的价值与功能,明确了儿童微博物馆“小、少、短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近日,成都市站东小学校两项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顺利通过2025年度阶段评审。《指向小学劳动素养培养的儿童微博物馆课程建设研究》与《TPACK视域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凭借扎实的研究过程和丰富的阶段性成果,获得评审专家的高度肯定。

《指向小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的儿童微博物馆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向专家组认真汇报了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组厘清了儿童微博物馆在展览、历史鉴定、保护、文化传承及教育方面的价值与功能,明确了儿童微博物馆“小、少、短、大”的特征,梳理了课程开发的思路与原则。同时,确立了儿童微博物馆建设的“五步路径”,构建了包含“资源再生”创艺、“东东贝贝”种养殖、“蓉北财商”等在内的儿童微博物馆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应的实施策略与评价策略,并构建了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模式及家校社馆协同机制。

四川师范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教育研究院教授、成都市督学李江源教授,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材室教研员岳刚德教授评价该课题以儿童微博物馆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劳动场景,有效培养了劳动技能与劳动意识,全面助力劳动素养提升。建议完善劳动技能分级认证机制,未达标者需补修课程并参与每周社区服务,融入社会教育元素;持续优化微博物馆建设,设置主题功能区,配套工具与成果展示,举办劳动技能大赛,并将优秀作品纳入博物馆展览。

另一项聚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课题,紧扣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需求,构建了素养提升“3411”实践网络。评审专家认为,课题契合教育前沿改革方向,研究过程扎实,对推动课堂教学“教—学—研—评”变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刘继红教授与罗海峰教授对本阶段研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契合教育前沿改革方向,研究过程扎实,成果丰富。同时,专家建议进一步优化课题题目,将研究方向、内容及模式构建等统整纳入,明晰素养、知识与措施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报告撰写方面,应厘清工作与研究的区别,保持从问题提出、目标设定到措施实施的一致性。

本次课题阶段评审聚焦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实践性与创新性,通过专家集中评议、精准反馈与方向校准,系统检验了两项课题的研究进展与实施成效,为后续深化研究夯实基础,切实将科研力量转化为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动能。下一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课题深入研究,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目标。(图/文 成都市站东小学校)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