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教育部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不是老师的活儿别耽误老师时间
责编:五一七教育网2025-11-13
导读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这份被称为“教师减负令”的文件在教育界激起热烈反响。不少老师感慨:终于可以专心教书了!这份通知直面教师负担过重的痛点,从源头上为教师抵御非教育教学事务的过度侵扰,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走进任何一所中小学,你都会发现如今的老师忙得团团转。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些本职工作,他们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额外任务。一位农村教师坦言:“这学期我已经被抽去巡河三次了,每次都要花上大半天。明明是老师的本职工作,却要去做防溺水巡逻,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这份被称为“教师减负令”的文件在教育界激起热烈反响。不少老师感慨:终于可以专心教书了!

这份通知直面教师负担过重的痛点,从源头上为教师抵御非教育教学事务的过度侵扰,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

走进任何一所中小学,你都会发现如今的老师忙得团团转。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些本职工作,他们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额外任务。

一位农村教师坦言:“这学期我已经被抽去巡河三次了,每次都要花上大半天。明明是老师的本职工作,却要去做防溺水巡逻,教学时间被挤占得所剩无几。”

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很普遍。老师们常常被各个部门“借调”,有的去参与创城执勤,有的要去参加文艺汇演,有的甚至要帮收社保费用。这些工作不仅耽误教学时间,很多时候还是义务劳动,没有任何报酬。

四川某县教育局披露的数据让人惊讶:该县教育系统各类借用人员达136人,其中教育局借用22人,外单位借用3人,学校借用111人。这意味着上百名教师离开了他们心爱的讲台,从事着与教学无关的工作。

更让老师们头疼的是各种形式主义的任务。一位初中班主任吐槽:“每天都要在七八个微信群里打卡接龙,上传各种工作照片,填写各类统计表格。光是应付这些‘留痕’工作,就要花掉两三个小时。”

这些非教学任务不仅消耗着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更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当老师们把大量时间花在填表、打卡、巡逻上,备课质量自然大打折扣,最终受影响的是学生的成长。

正是看到了老师们的这些困扰,教育部这次出了实招、硬招。通知明确划出了红线:严禁强制师生参与和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特别是巡河护林、上街执勤这些与教师职责毫不相干的工作。

对于那些想方设法“借”老师的部门,通知也把门关紧了:上级机关、单位原则上不得借调中小学教师,不得以工作专班、跟班学习等名义变相借调。如果确实工作需要,必须经过教育部门同意,还要报备,而且借调时间不能超过半年。

为了杜绝形式主义,通知还特别规定,不得设置打卡签到、积分排名等强制性功能,不能动不动就让老师上传工作照片和视频。这让很多老师长舒一口气:“终于不用整天摆拍工作照了!”

对于各类进校园的活动,通知也作了量化规定:每所学校每学期各类进校园活动不超过6次。这意味着那些层出不穷、应接不暇的各类活动终于要“刹车”了。

好关键在落实。通知要求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畅通举报渠道,设立监测点,对问题频发的地区还将进行约谈通报。这些举措确保减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落地见效。

教育是国之大计,把学校的时间还给学校,把老师的时间还给老师,更要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当老师们能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教育教学上,当老师们能够安心站在讲台,当老师们重拾教书育人的初心,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焕发生机,每个孩子才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这份通知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笼罩在校园上空的形式主义阴霾。一位从教二十年的老教师感动地说:“希望这次减负能让我们重新做回纯粹的教师,这是无数教育工作者期盼已久的事。”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