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2025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广东阅卷情况反馈
责编:五一七教育网2025-11-01
导读文 / 广州张老师从本次阅卷的整体情况来看,作文均分与去年基本持平,都保持在45分,整体答题水平保持稳定。合格卷(45-60分)有大约42万人次,占比约45.58%,同时45分以下(不含0分)的占比约52%。但是,今年高分卷的人数是有所增加的, 特别优秀的考生大概占全省考生的0.8%左右,已经比2021-2024年要高一些了;比较优秀(也就是53分左右)的考生占全省考生的15.45%左右。因此,在广东高考能够达到45分及以上,就已经超过了一半的考生。虽然今年考生们都能抓住“爱国”来写,但不同考生

文 / 广州张老师

从本次阅卷的整体情况来看,作文均分与去年基本持平,都保持在45分,整体答题水平保持稳定。合格卷(45-60分)有大约42万人次,占比约45.58%,同时45分以下(不含0分)的占比约52%。但是,今年高分卷的人数是有所增加的, 特别优秀的考生大概占全省考生的0.8%左右,已经比2021-2024年要高一些了;比较优秀(也就是53分左右)的考生占全省考生的15.45%左右。因此,在广东高考能够达到45分及以上,就已经超过了一半的考生。

虽然今年考生们都能抓住“爱国”来写,但不同考生在立意把握、材料运用、文体选择等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具体表现有三,我在这里简单说说:

一是多数考生能 够准确抓住材料核心,围绕“民族受难”“苦难”“抗争”“新生”“振兴”“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救国图存”“振兴中华”等与抗战相关的主题展开写作。部分考生还能进一步深入,将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融合,让立意实现升华;不过仍有少数考生偏离题意,只关注个人情感表达,未能与抗战背景、民族层面的内容建立关联,导致作文方向出现偏差。

二是考生对材料的把握较好。在材料运用上,约63%的考生能合理引用或化用三则材料,其中那些结合教材内容的考生表现尤为突出,比如将艾青《我爱这土地》与九年级上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关联,把穆旦《赞美》和九年级上册《我看》结合,充分体现了“教考衔接”的要求;但也有30%左右的考生存在材料堆砌问题,对材料的解读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论证分析,还有少数考生虽未直接引用材料,可内容符合主题要求,仍获得了相应分数(也能有42分左右)。

三是考生的文体意识还有待加强。文体选择方面,议论文是主流,占比约75%,部分议论文逻辑清晰、论证充分,展现出较强的思辨能力;记叙文、抒情散文、文学欣赏、夹叙夹议等文体占比约20%其中一些优秀的创意写作,比如以战地记者身份创作的记叙文、以“鸟”的视角写就的寓言故事,因视角新颖、情感真挚获得了高分;而5%左右的考生存在文体混乱问题,夹叙夹议却没有明确主线,影响了表达效果,这部分学生对材料的把握也是相当好的,至少没有跑偏,但就是因为文体混乱,导致失分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典型问题。同样的,我也从两个方面说说:

第一,当然是标题了。标题方面,部分考生拟写的标题语义不明,像《那些时光》这样的标题,无法清晰传递作文核心;还有的标题存在语法不通的情况,比如《用嘶哑喉咙歌唱的》,句式残缺;部分标题夹杂错别字,“涅磐”应为“涅槃”便是常见错误;更有少数考生套用“***植荆桑,***绣霓裳”这类模板化标题,被判定为“不合题意”“修辞牵强”的虚假文采,给阅卷老师留下了不佳的第一印象。书写与标点方面,部分考生使用0.38mm笔芯,扫描后字迹模糊难以辨认;还有考生标点符号使用混乱,甚至全篇用单个点代替所有标点,根据评分细则,这类情况会酌情扣分,最多可扣3分。

第二,就是内容与论证方面了。今年,在内容与论证上,约25%的考生存在“陈词滥调、套话空话”问题,反复强调“铭记历史、振兴中华”,却没有具体事例支撑,导致内容空洞,无法将宏大主题落到实处;举例不当的现象也较为常见,比如引用杜甫《石壕吏》,却没有关联“苦难与抗争”的主题,无法为论证提供有效支撑;部分考生只是简单罗列抗战英雄事迹等素材,缺乏对事例的分析与论证,属于素材堆砌,论证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关于抄袭问题。抄袭问题虽不普遍,但也存在,极少数考生完全抄袭试卷阅读文本或外部信息,仅得4分,其中标题2分、表达2分;约5%的考生存在部分抄袭情况,比如抄袭300-400字,阅卷时会按“删除抄袭内容后评分”,若剩余内容符合题意,得分多在36-41分的四类文区间;还有考生作文中夹杂抄袭内容,但有自己的观点,参考13号文(26分)的标准评分[这个13号文是改卷时的内容,改卷内容要保密,不可公开。就算能公开,我也记不住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和往年不同,往年抄阅读材料是要扣分的,但是今年,如果考生的作文关联三则材料与小说文本二,从文学价值角度进行文学赏析,则不算抄袭文学类文本阅读

反观高分作文,它们往往具备一些鲜明特征:

1.立意方面。高分作文能准确解读材料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延伸至当代价值。比如将抗战时期的抗争精神与新时代奋斗主题结合,体现出“从历史到现实”的深度思考。以56分作文《蜕去陈旧的伤疤拥抱崭新的篇章》为例,文章以“侵略折磨—觉醒突破—涅槃新生”为脉络,展现中国从苦难到发展的历程,立意深刻且富有层次感。

2.素材运用方面。高分考生善于“活用教材、用活教材”,不仅引用教材中的抗战相关篇目,还会结合时事,比如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构建起“教材+时事”的素材体系,让论证更具说服力。像53分作文《以文字为翼,映社会现实》,就以穆旦《赞美》、艾青《我爱这土地》等教材篇目为核心,分析文字反映社会现实、传播正能量的作用,素材运用恰当且有深度。

3.表达方面。高分作文语言避免陈词滥调,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意象营造来传递情感。记叙文会通过刻画“小战士带血的手紧攥国旗”等细节增强画面感,抒情散文则借助“嘶哑的喉咙”“带血的手”等材料中的意象,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让表达更具感染力。

4.结构方面。多数高分作文 段落数量控制在5-6段,逻辑链条清晰,开头引出主题,主体部分分层论证或叙述,结尾升华主旨,结构完整且层次分明少数7段以上的高分作文,因逻辑严谨、内容充实,也获得了阅卷老师的认可

基于本次阅卷情况,我们备课组也梳理出一些教学与备考建议。

1.基础能力提升方面。要加强标题拟写训练,要求学生拟写的标题“观点突出、表意明确”,避免语义不明、语法错误与模板化;规范书写工具使用,建议学生采用0.5mm笔芯,确保扫描后字迹清晰;同时强化标点符号使用训练,避免因书写、标点问题失分。

2.内容与论证优化方面。需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教材,梳理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尤其是抗战相关的诗歌、散文,帮助学生建立“教材素材库”;加强“事例分析能力”训练,指导学生掌握“事例引入—分析论证—关联主题”的逻辑,避免素材堆砌;鼓励学生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文章,学习规范、生动的表达方式,提升内容深度与论证力度。

3.创意写作培养方面。可针对部分学生开展记叙文、寓言、文学短评等创意文体专项训练,指导学生从独特视角切入写作,比如历史人物视角、动植物视角;同时要提醒学生“创意不能脱离题意”,确保文体明确、主题与材料紧密关联。

4.规范意识强化方面。要明确抄袭的评分细则,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抄袭的危害,杜绝抄袭行为;加强审题训练,指导学生“像刺猬在材料里打滚”,深入挖掘材料内涵,准确提炼主题,避免偏离题意;还要提醒学生注意作文字数、标题等基本要求,比如无标题会扣2分,确保符合答题规范。

此外,语文教师也需加强自我充电,深入研究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评分标准,提升对作文教学的指导能力,在教学中注重“教考衔接”,将教材内容与高考考点有机结合,帮助学生高效备考。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次阅卷相关内容为回忆版,一定和评卷场存在出入,所写内容真实性无法保证,仅供教学参考。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