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普遍被认为具有尾骨,但某些个体可能看起来没有,实际上并非缺少。尾骨,由3至5节尾椎融合而成,通常在30至40岁时完成融合,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尾椎并不包含椎弓,没有椎管,它的尖端与骶骨相连,形成关节,周围有纤维软骨盘和尾骨角,这些细节在解剖学上起到支撑作用。
尽管尾骨在外观上可能不显眼,但其内部结构却富含神经和经络的连接。神经解剖上,尾骨前端附着有奇神经节,任何损伤都可能引发内脏功能的异常反应。从西医角度来看,尾部的损伤可以影响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相关内脏的,这可能是部分人看似无尾骨的原因。
中国传统的经络理论认为,尾骨末端与足少阳经筋相连,且长强穴,督脉的起点,位于尾骨下方。长强穴的损伤不仅影响督脉,还可能涉及相关脏腑,导致功能失调和早衰。因此,尽管某些人的尾骨可能不明显,但其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