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杜甫和诗歌所处的时代有关系吗?

杜甫和诗歌所处的时代有关系吗?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杜甫的诗歌创作与其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在读书游历时期,杜甫从七岁起便开始写诗,到43岁时,他的诗歌创作已达到近一千首。尽管现存的属于这一时期的诗歌仅有二十多首,但这足以证明杜甫自幼便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第一次游齐赵时写下了《望岳》,这是他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他青年时期雄心壮志和豪迈气魄。这也标志着他诗歌风格逐渐成熟,为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奠定了基础。

困守长安时期,杜甫在长安生活了十年,期间创作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包括《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他政治上的失意和贫困生活,也使他更加贴近下层人民,丰富了他的创作视野。

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杜甫在逃乱时身陷叛军九个月,后又为官两年多。这一时期,杜甫的作品最突出的特征是爱国精神,内容充实,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统一。杜甫创作了二百四十多首诗,其中五律、五言古体诗最多。这一时期创作的《北征》和《洗兵马》是杜甫最长的五古和七古,还有《三吏》、《三别》、《春望》、《乾元中寓居同谷县歌七首》等著名作品。其中《三吏》、《三别》更是杜甫现实主义的光辉顶点。

漂泊西南时期,杜甫创作了一千余首诗,相当于他一生创作诗歌的70%强。这一时期分为三个阶段,杜甫在成都草堂、夔州和湖北湖南等地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一时期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描写景物、劳动生活、回忆往事、咏怀古迹、政治讽刺诗等多种类型。具体作品有《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壮游》、《登高》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