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假名牌服装是属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 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起诉。
商家同意退款,商家可以投诉买家而不退货吗?
买家退款不退货,属于对方违约,协商不成,到起诉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怎么举报商家卖假货
消费者在遇到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可直接拔打工商部门的“12315”电话或直接到工商所和工商局申诉、举报。
在淘宝卖假货买家可以去工商局投诉吗
工商行政管理局是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工作部门。
根据《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设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部级),为直属机构。在淘宝上买到假货,如果金额大可以直接投诉到工商局,只要能够成立对方就会受到处罚。
根据管辖原则,必须到对方所在地的工商投诉才行,但是直接去工商局进行投诉会很麻烦。而且证据必须要充足要能证明是对方的责任投诉才会成立。如果涉及到的金额不大的话就直接在淘宝上进行投诉就可以了。
《消费者权益保》第十五条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商家卖假货可以仅退款不退货吗?
买到假货退款后不退货不合法。首先,该货物是否是假货,须要相关部门确认。当双方解除合同,依照法律规定应恢复原状,也就是消费者是有义务将货物返还商家,否则商家是可以追诉消费者的。其次,如果消费者确实不同意退货,也应将该货物送达相关部门,让部门处理,不宜自行扣押货物销毁或者隐匿等,以免被追究相应责任。《消费者权益保》第五十六条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淘宝退款,完好无损的衣服退回。商家诬告X影响二次销售。快速退款不还,可以吗?
网购退款、退货首先要与商家客服取得联系,填写需要退款、退货的理由,在平台联系商家时,如果遇到恶意不退款,要注意保留下单截图,以及和客户聊天记录等作为证据。大型的购物网站都有自己的客服部门,消费者与商家出现买卖纠纷时,可以像平台求助,提供证明、交易记录、聊天记录、产品图片等,让购物平台介入,商家如有违法规则,就会被处罚。全国消费者协会,也就是熟悉的12315平台,也可以提供帮助,消费者尽量考虑清楚再下单,确定产品不合适再退款、退货,不要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正规的企业在网上销售产品,客服部是不得私自在平台之外的地方要求客户退款、退货或是给其他赔偿的,如有接到其他渠道的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 第十五条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该内容由 王国强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