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美国白蛾_秋幕蛾_秋幕毛虫_美国白灯蛾_色狼虫(幼虫)百科图片_饲养繁殖_雌雄鉴别

美国白蛾_秋幕蛾_秋幕毛虫_美国白灯蛾_色狼虫(幼虫)百科图片_饲养繁殖_雌雄鉴别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美国白蛾:别名秋幕蛾_秋幕毛虫_美国白灯蛾_色狼虫(幼虫),为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动物,原产于北美洲美国、加拿大。20世纪40年代末,由贸易传到了欧洲、亚洲。我国1979年从中朝边境传入,现主要分布于东北部。1770年命名。幼虫、成虫极易随人为活动、物资、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集中发生在以木材、板材及其制品集中加工、集散地区,人员、车辆运输与外界交流往来频繁、物流量大的地方。适应性极强,繁殖量大,具有暴食性,它能耐-16℃的低温,40℃的高温,在无食物情况下,幼虫能生存10-15天。在我国的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

严重危害树木的检疫性害虫,幼虫危害植物叶片,取食量大,吃光叶片后,还会啃食树皮,严重影响林木抗逆与生长,甚至侵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被称为“无烟的火灾”。被我国环保总局列入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科目分类:夜蛾 ;生存环境:农田 ;颜色分类:白色_黑色 ;居住环境:树栖 ;最大体型:1.5cm ;性情分类:危险 ;寿命年限:1年 ;适宜温度:24℃±5℃ ;食物饲料:植食

美国白蛾形态特征:

体长1-1.5cm毫米,翅展3-4cm。雄蛾触角腹面黑褐色,双栉齿状,黑色,内侧栉齿较短,下唇须小,外侧黑色,内侧白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前翅多为纯白色,少数个体有斑点。后翅一般为纯白色或近边缘处有小黑点。成虫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为桔黄色,胫节和跗节外侧为黑色,内侧为白色。前中跗节的前爪长而弯,后爪短而直。蛹初淡黄色,后变暗红褐色。

美国白蛾生活习性:

成虫具趋光、趋味、喜食3个特性,对气味较为敏感,特别是对腥、香、臭味最敏感。一般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厕所、畜舍、臭水坑等周围树木,极易发生疫情。成虫喜欢夜间活动和羽化,雌蛾喜欢在光照充足的植物上面活动及产卵,所以见光多的植物枝条和叶片受害较重。1年3代,越冬蛹一般经过150天,自3月下旬开始见成虫,4月中旬至5月初大量出现越冬成虫。

美国白蛾饲养方法:

发育起始温度10℃,15℃开始羽化,日均17-25℃羽化到达高峰。幼虫发育适温24-26℃,湿度70-80%。不喜欢强光和直射光,光线对成虫影响较大。绝大多数成虫羽化时间多在黄昏前后。强光线影响成虫羽化,有些成虫已从蛹壳脱开,但并不马上爬出来,要等待光线减弱后才爬出。食性杂的多食性害虫,危害绝大多数阔叶树以及灌木、花卉、蔬菜、农作物、杂草等,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成虫寿命一般在4-8天。

美国白蛾雌雄分辨:

雌蛾体型略大。雄蛾触角多数前翅散生几个或多个黑褐色斑点。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复眼黑褐色,无光泽,半球形,大而突出。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老熟幼虫头部黑色,有光泽。

美国白蛾繁殖方式:

雌蛾平均一次产卵300-600粒,最多可达1900粒,1年繁殖3代。卵表面有许多规则的凹陷刻纹,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较强的光泽,以后逐渐加深为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顶部呈褐色。卵粒数在数百粒至上千粒不等,呈不规则块状单层排列,大小为2-3平方厘米,覆盖白色鳞毛。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