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桑天牛_粒肩天牛百科图片_饲养繁殖_雌雄鉴别

桑天牛_粒肩天牛百科图片_饲养繁殖_雌雄鉴别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桑天牛:别名粒肩天牛,为鞘翅目、天牛科、粒肩天牛属动物,原产于亚洲东部,中国(除黑龙江、内蒙、宁夏、青海、外,各省均有发生)、日本、朝鲜、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印度、孟加拉。危害多种林木、果树,桑、无花果、山核桃、毛白杨等危害最重,其次为柳、刺槐、榆、构、朴、枫杨、苹果、海棠、沙果、梨、枇杷、樱桃、柑桔。产卵前昼夜均取食,有假死性,如用木棍突然敲打枝干,即惊落地面,可极易捕捉。

最常见的有害天牛之一,成虫食害嫩枝皮和叶,幼虫于枝干的皮下和木质部内,向下蛀食,隔一定距离向外排粪。寄主被害后,生长不良,树势早衰,木材利用价值降低,影响桑、果产量,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科目分类:甲虫 ;生存环境:丛林 ;颜色分类:褐色_绿色 ;居住环境:树栖 ;最大体型:5cm ;性情分类:危险 ;寿命年限:2年 ;适宜温度:24℃±5℃ ;食物饲料:植物

桑天牛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8cm。体和鞘翅黑色,被黄褐色短毛,头顶隆起,有1条纵沟。上颚黑褐,强大锐利。触角比体稍长,顺次细小,柄节和梗节黑色,以后各节前半黑褐,后半灰白。前胸近方形,背面有横的皱纹,两侧中间各具1个刺状突起。鞘翅基部密生颗粒状小黑点。足黑色,密生灰白短毛。

桑天牛生活习性:

我国北方2-3年1代,南方可1年1代,南北各地的成虫发生期也各有不同。幼虫经2个冬天后,第3年4-5月开始化蛹。6-7月大量发生。最新研究证明,成虫只有取食桑科植物后才能完成发育至产卵。

桑天牛饲养方法:

卵期8-15天,平均12天。幼虫历期22-23个月,蛹期26-29天。成虫羽化后,常在蛹室内静伏5-7天。自羽化孔钻出后,寿命长约40天。成虫喜啮食嫩梢树皮,被害伤疤呈不规则条块状,伤疤边缘残留绒毛状纤维物,如枝条四周皮层被害,即凋萎枯死。蛹纺锤形,长约5cm,黄白色。触角后披,末端卷曲。翅达第三腹节。腹部第一至第六节背面两侧各有1对刚毛区,尾端较尖削。

桑天牛雌雄分辨:

雌虫腹末2节下弯。幼虫圆筒形,长大时4.5-6cm,乳白色。头小,隐入前胸内,上下唇淡黄色,上颚黑褐色。前胸特大,前胸背板后半部密生赤褐色颗粒状小点,向前伸展成3对尖叶状纹。后胸至第七腹节背面各有扁圆形突起,其上密生赤褐色粒点。前胸至第七腹节腹面,也有突起,中有横沟分为2片。前胸和第一至第八腹节侧方又各着生椭圆形气孔l对。

桑天牛繁殖方式:

成虫取食10-15天后,交尾产卵。成虫产卵期6-8月。产卵前先用上颚咬破皮层和木质部,呈U字形刻槽,卵即产于刻槽中,槽深达木质部,每槽产卵1粒。产后用粘液封闭槽口,以护卵粒。成虫产卵多在夜间进行,至次日4时左右结束,在天未亮前又飞回白天栖息的树上继续取食。1个雌虫1晚能产卵3-4粒。1生可产卵100余粒。卵长椭圆形,前端较细,略弯曲,黄白色。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