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绿园蛛:别名,为蜘蛛目、园蛛科、园蛛属动物,原产于亚洲东部,中国广东、福建等地,日本也有分布。野生于海拔300-500m山区。1969年命名。
较为为稀有的蜘蛛品种,外形独特,颜色鲜艳亮丽,黄绿色的腹部,如瓷器般光滑,这种颜色在蜘蛛家族中,十分少见,乍看,外观有些像瓢虫。常出现在山坡灌丛及草地、开阔原野,隐藏在树叶下。
科目分类:蜘蛛 ;生存环境:丛林 ;颜色分类:黄色_绿色 ;居住环境:树栖 ;最大体型:0.5cm ;性情分类:敏捷 ;寿命年限:3年 ;适宜温度:26℃±4℃ ;食物饲料:昆虫
浅绿园蛛形态特征:
体长0.4-0.5cm。背甲、螯基、触肢、下唇、步足皆褐色,颚叶、胸甲黄褐色。步足细,无粗刚毛,无环纹。颈沟明显,该处斑纹深褐色。腹部背面呈四角形,前、后端均呈三角形,前尖后宽钝,肩部最宽。生活时鲜绿色,肌痕、细纵纹及前缘弧状斑褐色、有的个体呈黑褐色。腹面灰褐色,纺器褐色。外雌器扁椭圆形,两侧凹陷位于后方,垂体短而尖细,从后面观呈三角形,腹面观不易见及。
浅绿园蛛雌雄分辨:
雄蛛体型较小,体长约0.3cm。腹部较长,标本已干缩,体色与雌蛛相同。中眼域较突起。步足具有较多的褐色刺和黄褐色毛。触肢器球形,膝节一根粗刚毛,副跗舟茎部较细,末端卷曲部分较圆粗,插入器风帆状,较大。中突大,内端宽扁呈三角形,尖部鸟喙状,中间一大的峰状隆起,外端圆粗。从侧面观,弯曲与峰突部分形成U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