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对于考察的知识点,我做了如下分析:
第一单元中的知识,共24分。
1、关于考察厘米和米的知识:第一题中的2题,3题,5题,考的知识点是会量物体并读出厘米数;第一题中的4题、第二题中的3题,选择合适的单位,考察厘米和米的应用;第一题的7题,比较大小,有一部分内容考察米和厘米的关系。
2、考察线段知识:第一题中的1题,考察数线段;2题考察判断线段;第四题中1题,考察画线段。
第二单元的知识,共63,其中计算占35分,解决问题占23分。这部分内容占的比重比较多大,
1、题中的6题和第二题中的5题,都是考察笔算两位数时的算理;第一题中7题,第五题中的1题,考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第五题中的2题,考察竖式计算;第六题中的2题、3题、4题和5题,考察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应用,包括加法、减法、连加和比多、少的问题。
第三单元的知识,占8分。第一题中1题,考察判断直角;第二题中的2题,考察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关系;第二题中的4题,考察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第三大题中2题,考察角的构成;第四题中2题,在给定的点画直角。
第四单元的知识,占5分。第三题中的3题和4题,考察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第六题中1题,看图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考察乘法的意义。
从以上分析考察重点,放在第二单元,特别是计算和解决问题;第六大题第5题中设置了“你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的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次就是各单元的基础知识的考察。
二、试卷分析;
1、成绩分析:本次考试,二一班学生共47人,平均分82.24,及格率75.67%人,优秀率38.84%;二二班学生共48人,平均分78.9,及格率74.65%,优秀率40.82%。
从整体看,基础知识答的还不错,出错率高的:一是第三题中的3题和4题,主要原因是不认真审题,如第3题,5个4相加,列成加法算式是,有一部分学生都选了乘法算式,4题中不能改写成6×3的是,有的学生选能改写成答案。根据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读题,认真审题,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要有意的训练才行。
二是第二题中的4题,判断对错,角的两边张开得大,角就大,有的同学都打差,平常老师强调这个问题,我反思原因,就是没有把这种题写在黑板上,展示出来,或测一测。根据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容易错的题,决不能老师口述,必须展示出来或过后考一考。
三是第六题中解决问题中3题和4题,丢分严重。第3算式列错的16人,二二班算式列错的21人,对出现错误的分析,前面求鸭蛋的箱数都会用15+8求出,但后面应加上15,都加23还有8的,这说明对题意每有完全理解,哪个数代表什么意思,每有弄清,就着急往下做。在以后的教学中强调数量关系,让学生吧题读明白在往下做,不要着急。另一方面,和我们平时练习有关,平时我们强调做两问,两歩问题,对综合练习不够。第4题,更是不理解题意,凡是题中有的数字就想用上,根本没有分析,同时对这种题型只见过一次,又没有细讲,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各种题型都要让学生接触,练透。
四是计算题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丢分,特别是在进位加和退位减这块。比如在解决问题中算式列对了,结果计算错误,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对计算加强练习,争取能做到天天算,这样反复练习提高正确率。
对两个班从整体分析,二一班差在70多分10人,60分的8人,不及格的6人,二二班虽然全部及格,但差在将及格的有3个,70多分15个,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部分学生给予关心,建立学习的信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提高成绩。
篇二
考试总体情况有些不理想。为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特做如下分析与反思:
一、考试情况概述:
试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考核对象是二年级全年级学生,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统一笔试形式,我所任教的年级共24名参加,合格率均75%,优秀率为34%。从整体情况来看,应提高学困生成绩。
二、试卷题目难易分析:
试卷难易程度总体适中,基础题考核面全,呈现的基础性强,后部分应用题,稍有偏难,二年级部分学生达不到那种审题能力。
三、考试情况分析:
1、基础题上失分。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错,个别由于考试时不认真、不细心,计算时容易出错。因此,要想在基础题不失分,学生平时就要多下功夫,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认知水平,要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单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呈现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个别四五个孩子失分特别多,下一步将加大力度对后进生进行补救措施。
2、应用题上失分。拔高题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审题能力不强,说明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解决问题。
3、学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甚至可以说不会检查,做完之后就玩,也导致有落题、丢题现象。
四、自我反思及努力方向:
1、必须夯实数学基础。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数学基础训练讲究一个“严”字,教师及学生的态度都要严肃,教师的教风要严谨,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当碰到基础知识的变形题时,就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了。否则,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试题如果转弯,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2、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3、接下来我将不断加强教学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家长共同分析试题。
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5、关注、强化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做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是我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接着我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后进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后进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6、作为二年级的数学任课教师,再次要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篇三
一、试题概况分析:
1、 试题主要由基础—能力部分(包括填空、选择、计算、应用题)和探索—发展部分(包括动手操作、分析推理)两大部分构成。试题题型多、考查角度灵活。第一题“计算”。主要考查学生计算能力。第二题“填空,连线,选择,判断,观察,看图写算式”。第三题“解决数学问题”。该题贴近身边生活现象,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情境展示数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从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题目给考生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使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近了,感觉亲了,接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
2、本次试题相对于以往的试题,更加注意计算过程的简化,各种题型都注重解题思维过程,而计算成份则很少甚至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这与现代社会数学教学的发展是一致的。轻计算,重思维,培养具有灵活思维能力的人,是数学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试题继续坚持“贴近生活”“数学即生活”的理念,引导教学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为凭借,通过个体的思维加工,生发出合理的数学问题,并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试题在强调思维能力的同时,仍然没有放弃计算能力的检测,计算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的计算、是学生良好的数感、思维能力的体现。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4人参加。
平均成绩:96.75分及格人数:4人及格率:100%优秀人数:4人优秀率:100%
三、学生答题分析:
1、计算题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强,能熟练应用解题技巧进行计算。
2、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的理解存在一定问题。第二题第1小题写算式,第3小题连线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题意,找不到规律,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3、画图说倍数,学生对题意理解不透彻。
四、几点反思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考出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