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3、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
刘禹锡(约772—约842),字梦得,汉族,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1] ,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2] ,其先中山靖王刘胜[3] ,晚年自号庐山人。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扩展资料 刘禹锡生平 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父亲...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文学家、诗人、,字梦得,号潇湘夫子。他出生于唐德宗年间,先后历任吏部侍郎、太子宾客、左拾遗等官职。他的文学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以自然山水和唐朝政治风云为素材,表达了对家国、爱情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和深刻思考。刘禹锡逝世于唐宣宗年间,享年71岁。范仲淹(1018...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的重要诗人、大臣、文学家与哲学家,被誉为“诗豪”。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与豪迈之气,将深厚的爱国情感融入其中。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齐名,合称“三杰”,并时常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代表作品包括《陋室铭》、《竹枝词》、《望洞庭》、《赏牡丹》等。...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
刘禹锡是唐代的诗人。具体来说:时代背景: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晚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文学地位:他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被后人誉为“诗豪”,在文学和哲学领域都有显著成就。诗歌风格:刘禹锡的诗歌简洁明快、自然流畅,常常融入自己的爱国之情,展现出豪猛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