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主 J蜜大学新生人际交往乏我见 口 单玲玲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广东・广州510725)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心理特点、交往状况及其特点,并对影响大学新生生人际交往的因素进 行分析,提出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调适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 心理效应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 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 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美国卡耐基工业大学对近 万人的个案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门技术”和“经 验”只占一个人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 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也是个体适应 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的基 本途径。子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 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和初步试验承诺期,这 个期间是他们开始与外界打交道的初始期,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 学业的完成与否与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帮助大学 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 育应给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大学的主要功能除教书育人,还有要帮助 青年人完成社会化的进程.就是青年人如何通过对人类文化的接受 从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要想完成这个蜕变,就必 然要建立适应社会化角色要求的人际交往方式。大学新生刚从中学 进学,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方法都发生变化,人学初 期原有的心理模式和活动方式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开放、和自 由的一面。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尽早建立起新的心理结构,实现新 的心理平衡。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是随着心理的发展.内心世界逐 渐复杂,在情感上趋于内隐,不易表露内心活动,意志力更强,逻辑 思维、抽象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智力发育达到高峰时期,发散思维、 想象力丰富,创造性开始凸显。但总体思想还不稳定,容易偏激,常 有片面性和认识模糊的情况,在求知欲与敏感性方面缺乏正确思想 指导时,易自以为是。面对新知识、或新思潮、情绪不稳定,容易激 动、烦躁、不安。 二、大学新生容易出现的情况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两根室外燃烧的木柴,当相距很远时, 时隔不久就熄灭了;当相距太近合并为一体,时隔不久也熄灭了;只 有当两者相距有度,间隙不远也不近时,两根木柴才相互辉映,直至 全部化为灰烬。这样一种自然现象,科学家称之为“温热有隙效 应”。由此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有一个距离的问题。说到某 两个人的关系非常融洽时,人们常会用“亲密无间”来形容。现实 中,“亲密无问”的关系也许存在,然而生活却经常是复杂的、微妙 的,亲密到“无问”的程度,结果多半会破坏亲密。 事实是,人与人的交往,就像“有隙”才能使两根木柴更好地燃 烧一样,“有度”才能保持人与人正常融洽关系和心理和谐。因为人 既有社会的共融性,又有个体的性、私密性。这些特点,一方面 要求在人与人交往中提倡团结友爱,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要互相尊 重、给予彼此一定的空问。这就像物质中处于平衡状态的原子 之间存在一个平衡距离一样,两个原子一旦小于这个平衡距离,就 会产生质的变化,引发化学反应。 三、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特点及其成因 人际关系问题是许多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特别关注的问题, 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在大学新生中表现的比较多。 (一)存在认知及行为障碍 表现为缺乏对自我角色社会定位,普遍智商高,情商低,逆商没 有,或者是先天有行为障碍,而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目前社会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多给予物质 文章编号:1672—7894(2008)02—021-02 满足,而对其言行举止却不加规范和约束,导致孩子从小任性,“自 我”中心,从“孔融让梨”,缺乏基本交往常识,不善与他人合作,习 惯标榜自我。自我意识强烈,想极力摆脱社会和家庭的制约与管理, 喜欢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奋斗,自我实现。二是应试教育的烙 印,学校教育为升学率不得不将有限的精力放在知识的掌握上,忽 略心理层面的双向、多角度的民主交流,学生往往被动参与教育过 程,缺乏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自主的参与精神,既缺乏主动 交往的愿望,也无积极进行交往的意识。 (二)交往行为不文明 主要表现在接人待物不礼貌;为人处世不懂规矩;日常行为不 讲社会公德;自律性差。孔子的“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苟子的“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都说 明人际交往的礼仪的重要性,仪表得体,举止有礼,会给人产生相容 的感觉,为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性格内向,自我封闭 主要表现为主观上不愿意交往,与同学直接的面对面交流少, 相情感交流少,同学问关系疏远,不愿意参加各项集体、社团活动, 总是游离于集体视线之外。好似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 夫,这类学生往往具有自卑或害羞的心理,缺乏自信,因而畏缩封闭。 (四)适应能力差 在中学时每个人都曾经在心理设想了自己未来大学的样子,象 牙塔里充满智慧和神秘,校园风景宜人,庄严的学术殿堂,儒雅的学 者,纯情的学友,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一切都是完美。然而进入大 学后,随着新鲜感的消退,许多同学发现大学并不是他们原先憧憬 的那样,学习仍然紧张,生活仍然三点一线:寝室、教室、食堂。于是 理想和现实产生落差,陷入深深的内心矛盾中,对大学校园生活产 生了失望情绪,几多埋怨,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严重的心理 困扰,甚至厌学、退学,这其实反映出新生适应能力的高低。 (五)补偿心理 大学新生刚入学时,与人建立友谊。并不一定以志同道合为基 础与人,有些同学与人交往时目的功利,或是觉得对方有利可图、或 者为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或是避免孤独寂寞,与之交往既满足 了自己的虚荣心,也能从中得到实际利益。~段时间后,一旦双方利 益发生冲突时,可能会导致关系破裂;或发现性格或是生活习惯等 有较大差异,就会解除朋友关系,形同陌路人。 四、调适的方法 如今在自费上学,自主择业,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培养和 提高自身的人际关系能力,尤其是大学新生,要主动去培养自己与 同学、与老师、与领导及社会其他人等打交道能力。 (一)消除三种心理效应 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消除或克服 三种心理效应:刻板印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 所谓刻板现象是指人们常常将事物按一定的特征分为若干类, 对每类都有个固着的看法和观点,并且不易改变,常将此种看法作 为判断事物的依据,是对人、事、物的起初简单认识。它的合理性有 利于个体从整体上对事物做出概括性的反映,但其固着性、笼统性、 模糊性的特点,也易判断错误,表现在对某类人物的偏见,如对职 业、籍贯、学历、性别和年龄、身材、相貌等有。酋因效应是指在人际 交往过程中,第一次交往给人留下的特别深刻的印象,是在短时间 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一旦形成,不易改变,并影响以 后的交往活动。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 (下转第59页) 2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塑 兰 : ± 型 学生往一些刊物上投稿。为了更好地发掘学生潜能,我们把学生分 人格和创造精神的人,采取多肯定、多鼓励和多称赞的做法,学 成新闻组、简报组、通知海报组、板报组、手抄报组等,这样,学生写 生在这种情境中便更积极地完善自我,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充 作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他们为自己的“事业”,关注国内外 满渴望,能积极主动地占有知识,培养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总之,在 大事、社会公益活动、本校的校风校纪,重视校内的课余恬动,并源 语文职业教育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 源不断地把他们的杰作送给当地电台、广播、各类刊物或展示给全 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叉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 校师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自觉 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理想的、高效的学习环境。 性,学生课外写作十分活跃,已成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 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什 的风景。 么方法手段最适宜,我认为:一要视教学内容灵活掌握;二要了解学 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加速了学生 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要创新、不拘一格。况且积累知 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升华为高一级的乐趣和志趣。 识、培养能力、掌握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语文教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创建理想的、高效的学习环境 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的对学生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 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感知、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就会显得更为兴奋。因此,在实际的教 学中,教师应明确自己已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 参考文献: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构建者、学生健康情操的培 [11陆柄炎,王建馨.素质教育一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华东师范大学H{版社, 育者。作为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发,而且要 1999. 经常给学生以有益的帮助,用知识去吸引学生,用情感去感染学生。 [2】谢海泉.世纪之交的探索与思考_高等教育H{版社,1999. 在培养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训练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 [3】范海波.高职院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消极倾向及其转化.远东高教学 那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把学生看作是自觉的、能动的,具有 千Ij.2005(2):76. 旁茸 j 。 。 。 。 ” 。 。 。 。 。 。 。 。 。 。 。 。 。 。 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优化对象的印象。它有主观性、无意识和情绪 5.避免直接指责争论:卡耐基认为‘既然我们在融洽的时候使 性的特点,表现为一白遮百丑,或以假象俺盖事实。 人改变主意、承认错误都不容易,那么用指责的方法想让人改变观 (二)自强自信,消除自卑 点就更不容易’。因此,有分歧或错误时,要学会用婉转的方式来表 自卑感是一种自我评价过低引起的心理体验。“尺有所短,寸 达正确观点,或用巧妙提醒别人,切忌当众指责。 有所长”。有些人易产生自卑感,贬低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 6.表现真实的自我:人都有表现优点,掩饰缺点,以给别人留下 居人下,缺乏自信心,无法发挥优势和特氏。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 美好印象的愿望。但如果过于掩饰往往会适得其反,会使人觉得你 量,习惯随声附和,无主见。研究发现,自卑是制约大学新生人际交 固执、虚荣、“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表现真情实意,实事求是,就 往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无论是因为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或相貌、 会给人留下诚信的印象。 健康和学习,具有强烈自卑感的大学生,常常过分在意于别人的评 7.保守对方的秘密:挚友之间才会相互吐露秘密。因为价值观 价,担心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怕丢面子,因此,在交往活动中,缺 不同,有些秘密对你来说可能根本不应该成为秘密,但对当事人而 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丧失勇气和信心,将自己在狭小的圈内。这 言,却可能直接威胁着其自身的价值。因此,为对方保密是朋友问应 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消磨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 尽的责任和义务。 个性。消除自卑最主要的是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认识他人。 (五)注重内外兼修 (三)克服怯懦心理和猜疑心理 社会交往是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你选择交往对象的同时, 怯懦,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 你也在别人的选择之中。研究表明,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结构 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 中,人们作第一选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具有较好的合作性,能谦 断之、弃之。有调查显示,近半数(49.7%)fl3 ̄大学新生承认自己因为 让,懂得体谅人;能讨论或争论问题;对自己有帮助;热情坦率,开诚 害羞而不敢与人交往。过于怯懦的大学新生在交往活动中,经常过 布公;性格开朗,爱好运动;大局为重;有责任感,善始善终;能正确 多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善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给人留下举 认识自己;思维活跃,不墨守陈规,具有这样品质的人最容易成为他 止腼腆。手足无措,语无伦次及表情不自然的印象,很易造成误解, 影响正常交往。 人的朋友。内成素质,外成形象。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一 个人衣着整洁、大方、美观、符合身份,举止文明。待人友善。谈吐自 (四)掌握交往技巧 然,作风正派,恪守信用。就会折射出他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这 有的同学囿于交往方法的欠缺、交往能力不足导致他想表达善 意却又弄巧成拙,想与别人交往却又不知如何去做,掌握技巧是必 样的人别人愿意与他交往。实践证明,一个品德高尚、个性稳定、兴 趣广泛、待人热情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往往具有较强的魅力;相反,兴 要的。 1.主动交往:交往双方总有一方处于主动地位,如首先与人打 趣贫乏、孤陋寡闻、性格孤僻、生活单调的人,往往不受欢迎,难以与 招呼,与人交谈等。看似简单的小事却有人常常因为不习惯、不好意 人友好相处。因此,大学生要注意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思,或没有注意、没有意识到应该去做。结果丧失许多可能是具有重 参考文献: 要意义的交往机会。俗话说:“喊人一声不蚀本,只要舌头打个滚”。 f1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I}J版社,1994. 主动交往会使人感到你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容易相处而愿意与你 [2愉来德.大学生交往心理探析.上饶师专学报.1996(6), 交往。 [3】刘晓丽.浅议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临沧教育学报.2002(3). 2.乐于助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俗话说“患难之交才是真正 [4】李全彩.大学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2(2). 的朋友”,“渴时一滴如甘露”,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予以帮 [5冯新建.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国青年研究.2oo1(4). 助,别人会铭刻在心,愿意诚心与之交往并形成良好的关系。 [6】魏俊桃,陈谊.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2). 3.经常互致问候:经常性的交往是维持和增进感情的纽带。人 I7】孙洪亮.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特点与自我润适.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远亲之间虽有血缘关系,但因交往不多而 学报2006(8). 造成双方之间的亲密程度还不如邻居。朋友之间经常互致问候或走 f81何安明.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存在的心理障碍解析.河北职 动,有助于增进感情。 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屯肯定对方的自我价值: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 I9蒯霞,肖潇.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对策的探讨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2007(1). 六月寒”,注重肯定对方的价值,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关系。每个人都 fl o1吴广宇.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希望得到肯定和尊重。选择恰当的时机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对方的 f111武文军,肖欢,万唯佳.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研究综述.广西青年干部学 赞许是增进彼此情感的催化剂。 院学报.2007.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