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中橱人 2014 ̄1z 3月(上半月)第5期 杨黎芳 基础教育与教改 小学科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 (河南省安阳市东南营小学 河南 安阳455000)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在科学课中如何提 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形成,是我们每位科学教师非常注重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科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 和创造能力,而且使科学探究在课堂上真正生根开花。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573(2014)03—0208—01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 验:将石头从上往下掉,分别掉在地上与水中,如果掉在水中的 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 速度慢,则说明石头在水中受到了浮力,即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 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素养是无法像 的浮力。有的学生这样设计:将钥匙在空气中称出重量,再放入 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 水中也称出重量,如果钥匙在水中的重量比空气中小,说明钥匙 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 在水中受到浮力,既证明了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浮力。因为实 化。那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 验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因此,在进行动手实验时特别认真,像科 力,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学家那样真刀真搞实验。又如在教学空气在哪里一课中,学 一、大胆猜想和假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生根据设计出的各种实验方法来证明我们的周围存在着空气。 学生自行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心中一般都有自己想象的 有的学生用扇子扇空气,发现有一股风,证明教室中有空气在流 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作猜想和解释,“要发动小 动;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抓空气,把抓到的空气放在水槽中,发现 孩子来创造性地对这些规律作出解释”。创造性的猜想和解释 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来,证明塑料袋中有空气;有的学生把空杯子 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契机。如在 倾斜在水槽中,发现杯子中有气泡出来,证明空杯子中有空气; 教学《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时,面对实验桌上的20多种材料,我 有的学生把砖块、粉笔、泥块放在水槽中,发现这些物体中有气 首先引领学生进行猜测哪些材料是容易导电的,哪些材料是不 泡冒出,证明这些物体的缝隙中有空气;有的学生把气球套在可 容易导电的,让学生在实验前就有了一个自己的猜想和实验后 乐瓶口上,用力压可乐瓶,气球鼓起来了,证明可乐瓶中有空气 的探究成果的对比。 等等。这样的教学,真不知道学生还会不会有厌学的情绪?科 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探究的欢乐决不亚于娱乐性活动,并非每个科学教师都能激 要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必须让学生亲身去实践和行动,教师 发学生的欢乐情绪,也并非每个内容都那么容易激发学生的欢 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所做的是千方百 乐情绪,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去 计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实践机会,做好引路人。教 实现。 师应不失时机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自己操作、观 四、自主总结实验结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察现象、分析探究问题,从而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在学生设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过充分的设想与实践,各自会有不同 实验时,教师不要进行多余的干预,更不能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意 的发现和不同的感知。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 图去操作。如《溶解的快与慢》一课,当学生提出“热水比冷水溶 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现象,鼓励各 的快;细盐比粗盐溶的快;搅拌比不搅拌溶得快”等假设后,我让 种不同的意见争论。教师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留时间让学 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案,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活 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认识,把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现象和认识提 动。应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设计出较好的实验方案,教师 炼出来。在收集、整理、归纳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和 在这一点上往往喜欢包办代替,认为还是老师讲一下既能节省 交流,将探究活动中获得的零碎、模糊的思维变得清晰直观且丰 时间,又能使实验很科学严谨,却不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富多彩。例如,有学生总结电磁铁的磁极时说:“电磁铁也有磁 被剥夺了,看似热闹的实验场面,只是教师导演的一场戏。又 极,钉尖是南极,钉帽是北极,磁极可以改变?”显然,这前半句只 如:在设计各种颜色物体反光能力的实验中应强调,反光的物体 是他在实验中看到的一次直观现象的结果,对他的总结,我不是 要对着阳光,光线越强,物体反光效果越好。各种颜色物体反射 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让同学们讨论修正,重新概括。有学生修 的光要投在一个白色的背光的物体上,观察物体反光的效果。 改说:“磁极是可以改变的,钉尖不一定是南极,钉帽也不一定是 学生在室外选择了光线较暗的白墙做为反射光线投射的屏幕, 北极。”我给予肯定,鼓励大家说正确、说完整。最后有的学生总 效果很好。这说明学生已经不是被动地听老师安排,而是在明 结出了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发生改变,电磁铁磁极就发生改变; 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自主地设计、操作实验。 改变电流方向,电磁铁磁极也发生改变。这样就达到了要达到 三、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的教学目的。 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往往觉得科学探究是枯燥的、冷冰冰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把握科学课程的基本 的,看不到乐趣。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少科学家都认为科学 理念,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 探究是一个充满情趣与快乐的过程。我们的科学教育要注重引 展开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逐步逐步弘扬科 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包括美感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思维的快乐 学精神,领会科学的本质,创导科学方法,乐于探究,善于探究, ……因为享受到乐趣,方能乐此而不疲。如教学水的浮力一课, 从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要辨明的是“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有的学生这样设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