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版的问题和对
策
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将步入最后的攻坚时期,要想成功进入全球市场,需开展最新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评估与验证工作。但国有企业质量管理管理体系转版的过程中还存在些许不足有待整改。所以,需要针对问题作出必要的客观研究,以找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本文从国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版背景展开分析,探究了国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版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版问题
前言:质量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不能完善质量管理,将无法顺利发展。国有企业根据构架流程、技术、合作等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能防止生产混乱。质量管理体系中包含着工程类质量管理以及商业类质量管理,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管理目的、服务范围、控制目标、作用时效以及评价方式有所不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总目标进行分解以及确立,为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转版顺利完成,必须明确体系建立主体。
一、国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版背景
ISO组织于1987年批准并发布了ISO9000国际标准中的第一版,并于此后逐步完善,在2015年又发布了新修订版ISO9001国际标准。通过践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等系列的标准体系,最新版本在各行各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被高效应用。我国在1987年通过成立相关标准化控制工作组织之后,就施行ISO9000标准管理体系。直到2016年,发布最新版本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逐步对ISO9001标准体系进行深化应用。ISO9001质量管理主要涉及团队氛围、领导、计划、支援、执行、评价和改善。其中组织环境、领导、方针的主体是最高管理者,策划的主体是管理层,支持的主体是职能管理部门,运行的主体是生产部门,绩效评价和改进主体是质量控制部门和最高管理者。
二、质量管理体系转版步骤 (一)成立体系转版机构
转版的主要的范围和任务,有拟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内容责任划分、批准出版计划、审查手册报批稿、协调并处理计划执行中的各类情况以及资本。单位可将质量体系涉及到的职能部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引入转版管理架构中,统筹安排这些部门在系统构建中的角色、接口以及责任划分,将质量转版流程进行细化[1]。
(二)实施新版体系培训
质量管理体系在项目内部价值明显,开展17年GJB学习任务,既对管理人员完成了宣贯,也让质量管理有关工作人员学以致用。国企单位需要统一步调,系统全面的进行转版工作,为今后新版质量管理文件的建立以及执行奠定基础。
(三)识别新版体系过程
国企要根据新规范明确分类职能标准,分析企业组织管理机构与各机关职责权限现状,判断新规范各项的规定以及新增要点。企业涉及的质量管理过程包含四个部分,依次为企业管理职能过程、支撑环节、管理工作以及产品销售。
(四)编制新版体系文件
企业首先要查阅整理单位内存在的有关质量管理文件。并按照17年新版GJB需要,增补齐全质量管理文件目录。应该采取谁承担管理过程谁编写文档的方法,在编写文档时要深入研究,把现场实际情况和历史发展情况都探究清楚,剖析后将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往的教训反映在文档中,以至实现文档实践指导价值[2]。
三、国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版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在国有企业中,领导是一切管理工作高效进行的前置因素。不同领导对质量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次,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也会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转版过程。企业领导作为最高管理者,需确保所有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这就要保证
工作人员对于产品质量管理有充分的思政认识,了解产品质量监测流程,推进质量体系转版顺利完成,保证企业长足发展。现阶段,部分企业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转版不够重视,影响着整个单位的经营发展,也影响着单位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转。
(二)执行落实不够
质量管理制度文件的实施力度同样会影响到质量管理体系转版。量管理制度文件在落实过程,全面反映了单位产品质量动态化管理。部分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环节,未能严格遵循质量管理制度开展作业,导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可靠性受到影响。质量体系文件能否有效执行,关系着国有企业质量管理能否紧随时代步伐。
(三)形式主义明显
国有企业中出现的各种形式主义,虽然经过长期整改有所变化,但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版过程还有遗存。首先,实际项目与17年新版GJB存在脱节现象。例如,部分企业转版过程不顾现实业务开展状况,规范标准被束之高阁。其次,实施转版后得到认可的条件较为粗放。部分企业由于市场压力,转版认可一般是为满足市场或单位需要,自以为达成了认可后就万事大吉,而不再进行完善与调整。
三、国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版对策 (一)动员全体职工参与
比较于旧版,新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领导规定较多,由此可见ISO的引领作用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效性意义非常重要。产品质量规划和新版实施,17年GJB强调最高管理人员应该自行负责,以确保全员充分投入管理指标,以至于顺利达成质量管理目的。系统转版要达到最大效果,还需深入发动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工作,克服转版是某个部门的事,转版跟个人无关心理,毕竟最熟悉系统运作情况的基层人员。
(二)严格落实考核工作
开展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考核和内审工作,能促进国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实施企业管理审核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工作,是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创新的方式之一。这项举措能让企业及时发现质量管理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及时指出改善办法,将其提交给高层,从多方面对其完善,以至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实效性。其次,开展有效质量审核和内审工作,也是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专版的客观需要。所以,国有企业必须从深层次重视管理审核和内审管理工作,加大力度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转班落实。
(三)识别风险辩证规范
从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视域来看,辨识经营风险是企业控制质量管理的前提。医学领域一直讲究治未病,其中心内容便是要将经营风险提早辨识并予以监管,进而防微杜渐。国有企业若想避免形式主义,合规开展工作,需要高效监管经营风险,尤其是产品质量管理风险[3]。首先,需要在业务流程设置中对经营风险进行甄别,在重要环节予以重点监控。新版管理体系精神规定在编制合规档案之前,要画出业务流程示意图,编写业务流程重要环节介绍表,还要表格和正文保持一致。这是强调避免形式主义的举措。国有企业在管理体系转版中,就应该把风险意识融合思想贯彻于始终,牢记质量管理体系转版并非目的,认证也没有终结,舒畅过程才是正道,控制风险才是终点[4]。所以,国有企业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转版时,应该在科学设定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仔细辨识风险点作出有效监控举措。
结束语:综上所述,质量管理系统对于单国有企业内部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保障意义,其高效监管了制造流程的稳定性,进而推动业国有企业开展系统性管理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经过转版,对企业的研发生产质量测试以及客用户反馈过程都有了更加严密的规范控制,进而达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让其与社会发展价值相结合。国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版,还能推进自身质量保障进一步完善,让企业经营更加顺畅。最后,国有企业经营行为不但要求制度完善,还要让制度管理规范严格落实,如此才能确保企业经营具有必要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王誉霖. 关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3):2.
[2]谌新华, 夏秋萍. 构建符合
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企业
知识管理体系[J]. 中外企业家, 2020(10):1.
[3]李惠英. 提升质量体系适宜性 助推企业发展高质量[J]. 企业文明,
2022(2):2.
刘洪涛, 庞彦才. 管理体系转换升级背景下烟草商业企业管理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23):3.
作者简介:
王超群(1984.10.14),性别:女;籍贯:河南开封;民族:汉;学历:本科、学士;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管理学,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