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庄中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历史试题 姓名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
部分共30题,第1至10题每题1分,第11至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物最丰富的遗址之一。这些遗骨和遗物出现在 A.170万年前—120万年前 B.150万年前-80万年前 C.120万年前-50万年前 D.70万年前-20万年前 2.谁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A.黄帝 B.启 C.周武王 D.秦始皇 3.平王东迁是划分历史时段的重要事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至 A. 鸣条 B.殷 C.镐京 D. 洛邑 4.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出现在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 A.西周 B.东周前期 C.东周后期 D.秦朝 5.最早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6.下图为我国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夏朝 ① 西周 东周 ② 西汉 东汉 ③ 西晋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 D.隋朝、宋朝、明朝 7.西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洛阳 B.长安 C.成都 D.北京 8.赤壁之战的主要影响是
A.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B.三分天下局面实际形成 C.建立统一的西晋王朝 D.三国鼎立局面正式确立 9.“光武中兴”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西晋 10.东汉时,编制了“五禽戏”体操并创造了“麻沸散”的名医是
A.张仲景 B.蔡伦 C.华佗 D.祖冲之
11.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有打磨的石器、骨器、碳化稻谷、猪和水牛等家畜的骨头,还有陶器木制船桨和木制建筑残件等。这说明当时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C.原始农业已产生 D.开始出现原始人类
12.2016年4月4日,轩辕黄帝公祭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活动。之所以隆重祭祀黄帝,是因为他
A.在战争中曾经打败炎帝 B.发明了文字 C.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D.编制了乐谱
13.某历史小论文先后引用“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等材料。这说明该论文论述的主题是
A.阶级的产生 B.分封制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诞生 D.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1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征是
A.由周天子亲自实施 B.为了兼治天下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奖励有功之臣
历史试卷 第 1页(共 6页)
15.河南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上述三幅图均支持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16.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17.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 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
18.“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从思想内容来看,此话出自
A.《道德经》 B.《论语》 C.《易》 D.《春秋》 19.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3世纪晚期 B.公元前3世纪早期 C.公元2世纪晚期 D.公元2世纪早期
20.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21.有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 足球环境方面的问题。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A.国人 B.陈胜、吴广 C.楚汉之争 D.淝水之战
22.《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材料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百官 B.掌管军事
C.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23.对右图描述的技术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大大降低了造纸成本 B.发明者是西汉的蔡伦
C.带来书写材料的 D.为文化交流和保存提供物质条件
2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在他的著作《史记》中不能查阅到 A.大泽乡 B.三国鼎立 C.城濮之战 D.商鞅变法
历史试卷 第 2页(共 6页)
25.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26.据史载:“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文中的“帝”是
A.司马昭 B.司马炎 C.刘渊 D.苻坚 27.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融 B.江南开发 C.中外交往 D.政权分立
28.“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诗中涉及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经济相对发达 C.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9.下图为我国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
30.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4小题,共50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3分,第34题13分) 31.(12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
判断,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史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
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历史试卷 第 3页(共 6页)
推论: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 ▲ ) (2)史实:楚庄王在东周都城洛邑附近举行军事检阅,他还向东周大臣打听王宫中的九鼎有
多重。
——四川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推论:当时王权衰微,周天子已被楚庄王取而代之。 ( ▲ ) (3)史实:“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而天下无所制
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推论:皇帝处于独尊的地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 ) (4)史实:“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
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推论:秦始皇与汉武帝统一思想的做法本质上都是文化主义,只不过二人采取的手段不同
而已。 ( ▲ ) (5)史实: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
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洛阳伽蓝记》 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洛阳城由衰败走向振兴。 ( ▲ ) (6)史实:至于永嘉,丧乱弥甚。奔迸流移,不可胜数。
——(唐)房玄龄等《晋书·食货志》
推论:西晋后期大量中原人口纷纷迁往南方,加重了当地人民负担,不利于南方的开发。
( ▲ )
32.(12分)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情境一: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他先后到过
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孔子在列国奔波了十四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分析:该情境中孔子会向各国的国君宣传哪些政治主张?(2分)这些国家的国君为什么都没有重用孔子?(2分)请列举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2分)
(2)情境二: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恺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
在场的百官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恺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分析:情境中恺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中国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商路得到的,这条商路被称为什么?(2分)谁开辟了这条商路?(2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为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而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
33.(13分)综合探究: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古
代农业经济长期领先世界,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某校七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工具篇】 材料一
历史试卷 第 4页(共 6页)
图1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 图2 青铜犁铧 图3战国铁农具
(1)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我国农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考古资料证明,一万多年前
我国原始农业已经兴起,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标志着我国历史开始迈入什么时代?(2分)
【篇】 材料二 (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史记·景帝本纪》
(2)这则材料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称之为
什么?(4分)
【技术篇】
材料三 (见下图)
图1代田法示意图 图2甘肃魏晋耙地画像砖 图3《齐民要术》记载的灌溉工具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上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分)
【综合篇】
(4)综上所述,归纳隋唐以前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3分)
3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下图):
历史试卷 第 5页(共 6页)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3分)
(2)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下图):
(3)依据右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4分)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2分)
材料三 知识结构图
(4)填出上面图示中改革的著名人物。该图示反映出这一改革与民族融合怎样的关系?(2分)
历史试卷 第 6页(共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