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

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

作者:孟楠

来源:《中国商人》 2009年第11期

文/孟 楠

摘 要:区域活动是当前幼教改革中涌出的新的幼儿教育形式,深受幼儿喜爱。我园地处农村山区,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利用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区域活动。挖掘、利用乡土资源,为幼儿创设区域活动的自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乡土气息的区域活动,让每个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自主愉悦的发展。

关键词:乡土资源;区域活动;乡土材料

一、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乡土材料的收集

乡土材料的收集途径:一是教师积极参与活动,二是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教师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研讨,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收集乡土材料,并对乡土材料进行分类。利用家园共育向家长宣传收集各种乡土材料对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幼儿带动家长去收集,大大提高了区域活动的参与率,激发了幼儿到区域活动中游戏的兴趣。

2.乡土材料的利用

幼儿园教育经费是匮乏的,但我们已经打开了大自然的百宝箱,只要走在路上、田里,随手拿来,就是一种乡土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如何利用好这些大自然送给我们的宝物,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重视乡土材料的利用。一是自然资源的利用,在我们农村的江边,小河边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鹅卵石比比皆是,我们带着孩子,家长带着孩子捡回了许多石头,投放到了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利用石头画画、粘贴、拼搭等游戏,很好地促进了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二是植物资源的利用。春天里的野花、野草;夏天里的黄瓜、茄子;秋天里的玉米、黄豆;冬天里的松果,干枝都可以投放到美工区、表演区、植物角等各个区域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操作、摆弄材料和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三是动物资源的利用。幼儿园每天的区域活动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我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动物是孩子们最感兴趣也是最最喜欢的。蚯蚓、蛐蛐、蚂蚁以及家禽、家畜等动物资源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并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和分享。

二、乡土材料应用于区域活动中的效果

乡土材料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随着乡土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的内容页随之变化。

1.自然资源开展游戏活动,发展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的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丰富多样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丰富的思维活动,山区中的木材资源丰富,在数学区群数、点数小棒;在美工区小棒粘贴、干枝画画;在探索区,利用石头、干枝、树叶、小木块等进行沉浮实验;在建构区,拼摆、拼搭石头、木块等等,这些材料在小朋友的一次次尝试、探索、操作中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和有趣的游戏玩具。

2.乡土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投放与使用,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为了充实活动区的内容、材料,教师自己收集分类乡土材料,并投放于区域活动中。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指导,角色扮演,填写观察记录,进行反思。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促进幼儿对乡土材料的兴趣,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三、乡土资源的利用,有效优化了幼儿园区域活动

1.乡土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勤俭办园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至关重要。乡土资源中乡土材料是我们最原始、最自然,而且不用花费太多经费就能用到的材料,经过实践,乡土资源的利用,不仅仅启发了幼儿的创造、探索、动手能力,而且也可以为幼儿园节省一笔昂贵的开支,让幼儿园会勤俭,变废为宝,何乐而不为呢?

2.乡土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形成特色

俗话说“心灵手巧”,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其小肌肉群的发展,在美工区,干枝、石头、桦树皮,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工艺品,在表演区,玉米穿成的项链,玉米皮做成的裙子,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在室外,平衡木、圆木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充分突出了本土性,体现兴趣性。

在农村,充分挖掘乡土资源,投入到区域活动中,优化了区域活动的目的性、趣味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想象丰富,变废为宝,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拥有更多更好的游戏活动,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肖莎.谈乡土资源的利用.早期教育,2004(12).

[2]焦婷.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究能力.学前教育研究,2006(3).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诺敏中心幼儿园)

编辑 温雪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