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作文: 班级姓名
记事为主 (一)怀念初三的日子
习惯了早上六点起床,洗脸刷牙时带着惺松的睡眼;习惯了七点早自习,边读书边计算距离下次周末回家的日子;习惯了在老师点名后匆匆忙忙地去趟厕所,回来再趴在桌上小睡片刻;习惯了把课桌上的书堆得很高,只为营造一个私人空间;习惯了自习课上干点儿与学习无关的事,还得时刻警惕窗外班主任的突然出现„„ 这一年,我们初三。
喜欢在桌上写满自己的青春誓言;喜欢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不满和暗恋;喜欢午睡时塞上耳机听几首杰克逊的歌;喜欢熄灯前拿出许久未动的杂志翻看;喜欢在课间一群人海阔天空地神侃;喜欢放学后去操场投两把篮球出一身臭汗;喜欢几个朋友一起起哄,然后迎着别人狐疑的目光哈哈大笑;喜欢在走廊上望着楼下的男生女生,并大肆的点评一番;喜欢在楼道里制造一个与心中的“她”的“不期而遇”,而后头也不回地走远„„ 这一年,我们初三。
害怕着每一次考试,却又期待着每一次考试,害怕知道每一次考试的成绩,却又期待着每一次考试的成绩;
假装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却在没人的时候把墙上的成绩排名看了一遍又一遍; 为了研究一道数学题可以忘记放学的铃声,为了请教一道物理题可以错过吃饭的时间; 为了一场盼望已久NBA比赛,和几个哥们儿酝酿了好几天,但球赛的时候,还是一边咒骂着可恶的教育制度,一边拿出了书包里的模拟试卷;
考试前心里总想着,如果下次考试如果再不进步,我就不再努力了,可考试后,不管进步退步,依然是挥汗如雨、快马加鞭„„ 这一年,我们初三。
现在,我们毕业了,我们终于告别了可恶的初三,但是一切却变得那么不习惯。原以为自己会在初三结束的那一刻得到彻底,可奇怪的是,初三的日子又常常在梦中出现。 又梦见自己座位下留下的汗渍,又梦见课桌上留下的道“三八线”,又梦见自己曾经在墙上留下的诗,又梦见写满作业的黑板。
又听到百日誓师大会上的铿锵誓言,又听到运动会上同学的加油呐喊,又听到历史老师那标准的林县普通话,又听到班主任在我失意时讲她的学习经验。
还梦见和我吵过一架的同学塞给我的道歉纸条,还梦见上课不忍心将我从睡梦中吵醒的同桌,还梦见百问不烦的数学老师,还梦见那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
如今,曾经的同学,曾经的老师,曾经的校园都已渐渐远去。再不会为了一个难题争得面红耳赤,再不会有人从背后悄悄蒙住我的双眼,再不会有一袋零食分成几份的快乐、
再不会有人捂着肚子笑我的大花脸。
初三的日子,如此忙碌,又如此充实,如此漫长,又如此短暂。有学习上的明争暗斗,又有兄弟般的亲密无间;虽有一些苦涩的泪水,回味起来却带着丝丝甘甜。 初三的日子,我真的很怀念
(二) 这里也有乐趣
泳池内,有那渐起波浪的池水,有那眯眼享受的脸庞,也有我畅快游动的身姿。过去的我曾一度枯燥于每周的游泳训练,但是最终,我在其中也找到了游泳的乐趣。
儿时的我新鲜于神秘的水世界,好奇于身边奇特的波浪,不论是打腿,是练习吐泡泡,我都一一认真地学习着每一个姿势,完成着教练交给我的技能。然而“三分钟热度”很快过去,一到周末我便“死皮赖脸”地窝在家里,不愿去游泳馆,每一次都是被妈妈拖着拽着赶去游泳。
我臭着一张脸,不耐烦地草草做好去游泳馆的准备,蜷缩着坐上妈妈喊来的的士。等到下了车,我还磨磨蹭蹭地拖着大包,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向馆口。慢腾腾地换着泳装,直到教练火大地冲进更衣室,才“依依不舍”地跟随教练离开。
这一切都在初三这一年被打破。因为中考体育的缘故,我再也不敢轻视游泳,即使是有着十年游泳经验的我。我非常清楚身体的健康与否在初三这一年的重要性,于是我强迫着自己去喜欢上游泳,慢慢地,我才发现游泳中也有乐趣。
那一次的训练,我尽量抛去所有烦恼,专心投入水的怀抱,细细感受水世界中的乐趣。然而在一次自由泳的练习后,我竟无法自拔地喜欢上了自由泳。轻盈的打腿,大幅度的划手,快速的换气,这些已滚瓜烂熟的动作在我投入的游泳中,变得充满乐趣。
我反反复复练习着自由泳,超过一位又一位的游泳者,享受着超越的乐趣。那种在水面上漂浮之感,那种在水面上轻松划行之感,那种滚翻后畅快出水时的自由之感,都令我“迷失”在自由泳的自由划行之中。
在最后的中考考核中,我充满信心地踏上考场,流畅标准的姿势,令人满意的速度,漂亮熟练的滚翻,让我沉醉其中,感受着游泳的快乐,这些都为我中考获得满分打下了基础。 原来游泳中的乐趣,它存在于调皮的浪花中,存在于我舒展的划行中,也存在于我投入的游泳中。
这里也有乐趣,游泳中也有乐趣!
(三)生活中的亮点
生活中的亮点在于发现,于是我提着照相机去寻找生活中的亮点。
小巷中
这是一个亮点出现的地方。“爸爸,为什么我们要去接奶奶?”一个幼稚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哦,奶奶是爸爸的妈妈,你说为什么要去接啊?”“我知道了,老师说过应
该尊敬长辈。”“对,爸爸的儿子长大了?”爸爸兴奋地把儿子一把抱起转了两圈,我举起相机,拍下了第一张“社会新风尚”。
街头
走出了小巷,到了市中心,那里人群熙熙攘攘,我绕上平台在那里坐下了。一位年轻的妈妈牵着蹦跳的儿子的手走过我的前面。突然,儿子挣脱开妈妈的手,拣起了一张平卧在地上的广告纸,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儿子调头冲向了妈妈,妈妈兴奋地张开双臂抱住了儿子,带着灿烂的笑容。我举起照相机,拍下了第二张“社会新风尚”。
生活中的亮点不难发现,它们就存在于社会中,星星点点,照耀人心。
商店中
坐够了,我又一头钻进了商店。站在柜台前的服务员微笑着迎接你的到来,他们保持微笑向你介绍商品,用同样的微笑目送你远去。我站在那里好久,终于想起,用照相拍下了一张“永恒的笑”。
回家路上
暮色渐浓,但太阳的余辉还洒在大地上。在途中,我拍下了一张又一张“永恒的笑”:有下班归来的父母满足的笑,有放学回来莘莘学子放松的笑,还有温馨的笑,开朗的笑„„一张又一张生活中的笑脸,一个又一个生活的亮点。
那天,我发现了不少生活中的亮点,坐在窗前细细回味。其实,生活中的亮点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在一颦一笑中都会有亮点的闪光,它们带给你的不是刹那的闪烁,而是永久的记忆„„
(四)我 家 几 最
说起我家的同仁们,那话就多了。我家有几最,不信我就给你说说。
情景再现一
“老二,地都好几天没拖了。”老妈在房间里喊。 “穿上鞋不就不觉得脏了嘛。” “那昨天的衣服还没洗就拜托了。” “不是有洗衣机吗?” “那也得有人拿去洗啊„„”
这个便是我家二姐,什么事都能将就将就,真正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正也是这个懒字出头的人恰恰是我们家最聪明的人,用我妈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家的骄傲”,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人有所长人有所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鉴于她为我们家争了口气所以就原谅她的懒。
情景再现二
“妈,我知道怎么做„糖醋排骨‟了。”这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小姐便是我家大姐。
“就你会吃,这么大人还整天和弟弟抢糖!”老妈又开始抱怨大姐早上和弟弟抢糖抢的差点几打起来的事了。
“而且我还知道怎么弄„麻辣鸡翅‟。”大姐很识相地转移了话题。
“小心痘痘,痘痘,你不要脸啦!”弟弟插嘴说,的确,因为她的嘴,所以她的脸就遭殃了。
“懒得和你说,妈,明天记得买排骨还有鸡翅。” “照这个形势下去,„痘立清‟就不用买了。”弟弟又说了。 “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大姐瞪了他一眼。
这个便是我家最谗嘴的人,因为她,我们全家都有口福了。那些各式各样的菜式时不时地在我家餐桌上粉墨登场,看来我家以后不出个“厨神”也不是不可能的。瞧瞧,现在又在厨房里“舞勺弄锅”了,估计待会又有口福了。
情景再现三
“睡觉了,老的小的听见了没?”老妈已经是第N次说这句话了。 “这球赛可是直播,再给五分钟,就五分钟。”老爸的台词也没句新的。 “小的那个先给我进去睡。”
“现在是新社会,人人平等。”弟弟开始。
“你先去睡,明天我再给你讲啊。”老爸开始“委曲求全”,只好牺牲弟弟了。 “不睡的话老的小的一起上街睡去,这都几点了?”老妈开始河东狮吼了。
“还让不让人睡啊你们,不睡的话三个一起出去。”大姐抱着枕头睡眼朦胧地走出房间。这个便是我家最喜欢电视的人,也是有名无实的“一家之主”。在家里电视机就是老爸的心肝宝贝。有一段时间家里停电了又刚刚好有球赛,老爸就“破门而出”到球友那里看,往往都得老妈三请四请才请回来的。
好香啊!大姐
“厨神”果然名不虚传,我现在再不出去的话,待会就只有洗碗碟的份
写人为主:(一)特别的我
我,一个非常普通的girl。名优是这个大千世界中微不足道的一位。虽然我其貌不扬;虽然我有数不胜数的缺点;但我每天仍然以豁达、开朗和自信去面对属于我自己的人生,就因为我那些“缺点”让我更为特别,受到更多的瞩目,想认识那个特别的我吗?请跟我来吧——学习篇
我,是一个典型的“落王”,此话怎讲?凡是认识我的人,都对此见怪不怪了。因为我整天都是丢三落四,比如刚刚放在桌面上的笔,过一会儿,我又因为找笔而把我那个“书桌”(其实也可称为“书柜”专门收集学习上垃圾的柜子)。搞得天翻地覆,找到后,我又会说出我的经典名言“怎么在这,害我找了半天!”我的家人每凡看到这一幕,在摇头
叹气;而我却已更搞笑的话语来反驳他们:“怎么,没见过‘王’吗?”只有我这种天才儿童才能早年称“王”,你们应该高兴才是!
爱好篇
想认识一个人,必须要记住那个人的外貌才行,而如果你到我家,在对我毫无认识的情况下,你看到抢电视机遥控器跑在最前头的那个人,那就必定是我。我表哥曾搞笑的说过,如果我这个表妹去参加马拉松长跑,冠军必定是我,因为我只要在终点放一台电视就行了。我恨死表哥了,他总是这样取笑我,但这也是事实,这就是我,一个爱看电视的我。
饮食篇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还有一句典型“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一顿饿得慌”这些都是我常常挂在嘴边的名言,都是我的保护神。因为我爸妈一反对我“吃”时,这些就成为了我最好的理由。看了上面,一定知道我的第二个爱好了吧,对就是——吃!说起这个吃,我还有几件“英雄事迹”。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去“麦肯基”,我因“大吃特吃”而导致喉咙发炎,可爸爸却又买回了几个炸得金灿灿的麻花,我自己颇有感慨的说了一句“‘吃’亦我所欲也,‘声’(音)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声)取吃者也。”说完,我又照老规矩,又“赏”给了肚子几个。就因为我这些“老规矩”,我的嗓子停声了几周,也光顾了几次医院,屁股上都可以当“浇花器”了!爸妈以为我经过这次“事迹”,应该会收敛一点,可我的行动却让他们大跌眼镜,我依然我行我素!这就是我,——一个爱吃的我。
„„
怎么样,看了上面,你们一定知道我是谁了吧!对,我就是那个“落王”、爱看电视、爱吃的——小丹,虽然我长得并不出众,但我并不自悲,虽然我平凡,但我快乐!
(二)难忘的老爷爷
回忆让人深思,回忆使人睿智。——题记
说起心中的偶像,同学们往往要点数那些有宏伟业绩的伟人,而我却不以为然,留在我心灵深处的不是,也不是比尔•盖茨,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爷爷。
风雨无阻
每到冬天,路边卖烤地瓜的就会多起来。这时,我也就多了一份快乐——瑟瑟的寒风中,手捧热乎乎冒着热气的烤地瓜,嗅着那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心里甭提有多美了。
记得那一年的冬天,天气很冷,路上结了厚厚的冰。
中午放学了,外公仍像往常一样的来接我,我也盼望着外公能像往常一样地给我买一块烤地瓜。
地上的冰很厚,路特别滑,这么冷的天,想必老爷爷不会来了吧。可是拐过墙角,平日里那个熟悉而又瘦小的身影还是同往常一样地映入我的眼帘——烤地瓜的老爷爷来了!
太好了!
这里除了老爷爷外,还有一位比他年轻的人也在卖烤地瓜,可那一位却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到雨雪天就不见了他的踪影。
从老爷爷身上,我学到了一种精神——风雨无阻。 艰苦朴素
老爷爷既瘦又矮,但他的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
整个冬天,老爷爷总是穿一身黑色棉衣和一双黑布棉鞋,戴一顶黑布毡帽。我从没见到老爷爷像其他老人那样穿羽绒服穿新皮靴。
老爷爷穿的简朴,吃的也简单。他天天吃的是自己在烤地瓜炉上烤的干馒头,渴了再从车上拿出一个很大的水杯,咕咚咕咚喝几口。
从老爷爷身上,我学到了一种品质——艰苦朴素。 熟能生巧
老爷爷烤的地瓜,不硬也不糊,总是那么软软的,完完整整的,还像要往外冒油似的。剥掉皮,咬一口,满嘴都是香甜,让你吃了一口又一口,吃了一次又一次,总也吃不够。
老爷爷干这一行已有很多年了,外公说他烤地瓜的年岁比我的岁数还大呢。 多年的实践经验,让老爷爷拥有了娴熟的手艺。他烤的地瓜不仅我爱吃,周围的孩子都爱吃,许多大人也爱吃,所以他的摊位前总是很有人气。
从老爷爷身上,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熟能生巧。
每当窗外寒风怒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时,我便想起老爷爷冒着严寒卖地瓜的情景。
每当饭桌上我浪费饭菜时,我便想起老爷爷吃烤馒头喝白开水的镜头。 每当遇到难题我不会解时,我便想起老爷爷烤地瓜的好手艺。
老爷爷让我深思,唤起我的良知;老爷爷催我自省,激发我克服困难的勇气。 难忘烤地瓜,难忘老爷爷。
(三)邻居
她,是我家的邻居,上个星期才搬来的。她们家刚搬来的这一段时间,可让我烦透了。每天,她都会来我家,张口便是借刀、借碗、借桶,等等,我家竟成了她的借物处了,而且还不是“常借常还”。(提分点:开头交代“我”对邻居的态度,在情感上先作好压抑。)
一天,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对妈妈说:“妈,她们家怎么什么东西都要向我们家借呀?真烦人!”
真不知道妈妈是怎么想的,眼看着我们家的东西一天一天被借走了,她却不生气,反而说:“她也挺辛苦的,丈夫工作在外地,自己又要到老远的地方去打工;晚上,还那么
悉心地教育孩子。邻居嘛,能帮就帮一把。再说‘远亲不如近邻’嘛!”(提分点;妈妈的态度热情、大度,既与我形成对比,也反衬了下文邻居的态度,同时也为下文作铺垫。)
放学了,我飞奔回家,谁知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开了门,躺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看起来。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家,我的肚子开始“咕咕”地起来了。
“笃笃„„笃笃„„”一阵又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妈妈回来了!我箭步跑去开门。站在我面前的,不是妈妈,却是那个邻居。
“孩子,借个碗吧!”她微笑着似带几分歉意地说。我极不情愿地拿了一个给她,心里却不断地嘀咕着。
“还没有吃饭吧?”她关心地问。我撇了撇嘴。 妈妈到底去哪儿了,我又一次埋怨她。
“孩子,开开门。”又是那个邻居。我开了门,看它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而那个碗,正是我刚才借给她的那个。
“我想你没有吃饭吧?来,先把这碗饺子吃了,你妈妈一会儿就会回来的。”我不好意思地接过碗,连“谢谢”都忘了说。
我双手捧着那碗饺子,原来的烦恼与埋怨都溶化了。妈妈说得对,做得对,我现在明白了:我家有一个好邻居!(提分点:结尾与形状形成“我”的态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与对比,强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较好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四)记忆深处的那个人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可他,却有一双不普通的眼睛,一手不普通的技艺以及不普通的精神。
一个清净的午后,金色的阳光暖暖地洒了下来,惬意得让人不由心升困意。我漫步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好生无聊。这时,耳畔忽然传来了一阵动听的笙声。这曲子柔婉动听,配上笙浑厚的音调,百般悦耳。它在我耳边不断回荡,空灵悠远。
是谁在吹奏这优美的乐曲呢?我循着声音望去,呵,是位老爷爷。在一旁,他的老伴正搀扶着他慢慢向前走。他们衣着朴素却干干净净。老爷爷的手中,正拿着那个音乐之源——笙。老奶奶的手里,捧着一个塑料小碗,几枚硬币在里面叮当作响。原来是乞讨的,我暗自心想。待他们走近些,我再定睛一看,天哪!老爷爷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双眼紧闭着,眼眶深凹着,他竟然是个盲人!
就在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他,是一个残疾人,没有了工作能力,只能和老伴相依为命。让我感动的是:他并没有和其他乞丐一样利用别人的同情来换取钱财,而是,拿起了手中的笙,通过手艺来得到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没有抱怨,而是选择了自力更生,这多么令人敬佩呀!
自力更生,说的真好!回头看看我们,没有残疾,没有潦倒,却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颓丧:考试失利,竞选败北,比赛失败------从此一蹶不振;还有,自己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要依赖与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脆弱,不堪一击。
那一刻,这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用他的行动,给我上了寓意深刻的一堂课:无论怎样,都不要轻言放弃;无论怎样,都不要忘了“自力更生”!
那个人,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五)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我的心,很辽阔,繁星满天。有流行明星周杰伦,喜欢他的酷和帅;有影视明星刘亦菲,喜欢她的青春和靓丽。但最亮的那颗还是科学家居里夫人,喜欢他的坚韧和淡泊。(提分点:开头语言活泼,旨意高远,令人回味。)
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居里夫人已具备了漂亮这一资本,但是,她却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她为了做科学研究,她甘愿让酸碱啃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溶解、沉淀、分析。而所谓的化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的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然而,她的努力不是徒劳的,最终,她终于发现了天然的放射性元素——镭。(提分点:简洁而清楚地交代了居里夫的工作情景,将她的美丽与工作环境的简陋形成对比,有力地突出了居里夫的的高贵品质。)
她本来可以就在她发现镭后申请专利,从而获得大笔财富,可是,她没有这样做,而是毫不犹豫地将镭的提炼方法公布于众。后来,居里夫人竟由于缺少购买1克镭的经费而难以从事科学研究。最后,还是一位美国知名女记者在美国发动一场募捐,筹集所需的10万美元款项。
居里夫人是登上法国科学院讲台作报告的第一个女子。
我对居里夫人的人格感到钦佩。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项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提分点:补充介绍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故事,从而令全文内容更加充实。)
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就像她杰出的科学成就一样,在人类文明史上闪烁着熠熠光辉。她坚强、她意志纯洁、她严于律己。她是我心中最亮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