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课人:胡绍勇 审核人:杨儒文 备课时间:2019.9.1 上课时间:2019.12.9
课题:踩高脚 学习方式:合作 探究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课的 结构 开始 部分 1、认知目标: 了解高脚马的起源,通过实践,学习高脚马技术动作,全面发展学生的平衡与协调能力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高脚马的上马与下马动作,经过平时对周围的事物的观察和研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积极的进行器材的自制 3、情感目标:培养勇敢、果断、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激情 手脚协调配合 高脚马上重心的控制 教学内容和程序 教师活动组织 运动量 组织方法和要求(师生活动) 时负 次间 荷 数 2 小 一、课堂常规: 1、 按指定地点站队,着装符合上课要求,动作1、体育委员在指定地点整队,教“快、静、齐”; 师接受体育委员汇报,检查学生2、明确本节课目标要求。 服装。 * * * * * * * * 2、师生问好; * * * * * * * * 3、提示本节课学习内容,激发学* * * * * * * * 生好奇心,集中注意力; * * * * * * * * 4、安排见习生,强调安全教育。 ▲ 组织:分四列横队站立 要求:快、静 、齐 二、热身活动 1、 绕田径场慢跑一圈 2、 徒手操: ① 弓步压腿运动 4*8拍 ② 腕关节、踝关节运动4*8拍 ③ 膝关节运动4*8拍 ④ 同边手走运动8*8拍 组织:慢跑组织: 徒手操组织如图: × × × × × × × × × × × ×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 组织: 要求:动作协调、节奏一致 5 小 / 中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和程序 教师活动组织 一、高脚马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运动特点和锻炼价值 二、上马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将高脚杆立于体前,两杆左右距离与肩同宽,两手虎口朝上,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两手紧握高脚杆上端,然后提左(右)脚踏入踏蹬,紧接着右(左)脚快速蹬离地面,踏上踏蹬,上马后双手紧握高脚杆,身体保持平衡并稍前倾。 三、走马 动作要领:双手紧握高脚杆上端,不能使脚杆产生旋转或晃动,保持身体平衡直立或稍前倾,两眼向前平视,双腿轮换抬起前迈和支撑,双臂配合上提,下放,同侧腿的上抬和臂的提拉协调一致。在练习大步走时,要注意摆动腿尽量向前上方高抬,小腿自然前伸,支撑腿用力向后下方蹬直,加大步幅,上体不要左右摆动。 四、下马 动作要领:下马时仍握紧高脚杆上端,两脚依次下踏蹬,两腿撑地后身体保持平衡。 1、集合整队,放松与交流; 2、评价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3、收拾器材; 4、师生再见。 运动量 组织方法和要求(师生活动) 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高脚马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2、讲授高脚马运动的健身锻炼价值。 时负 次间 荷 数 中 中/ 大 中/ 大 基本 部分 8 注意点:1.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多采用启发式讲解。2.语言精练,突出要点,注 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五人一组,一付高脚 教法: 1、教师请学生配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和帮助 方法; 2、分小组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次数若干(有8 保护和帮助),然后互换练习。 3、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组展示,请二个小组成员进行展示成员之间8 合作学习成果。 5、请学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6、老师总结。 7、学生分组再进行练习。 4 要求:抬头挺胸,身体保持平衡,膝关节尽可能的抬高,手脚协调一致。 结束 部分 组织:四列横队。 1、利用学校自编的侗族芦笙操放松。 2、引导学生交流本课学习感受,围绕运动过程中的问题,讨论改进方法。 3、结合交流内容,鼓励肯定,师生总结;制定课后练习作业。 5 小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