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体会浪漫主义的精神

体会浪漫主义的精神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会浪漫主义的精神

作者:段冰清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9期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具有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处在浪漫主义中期的李斯特受维克多,雨果诗篇的启发创作了超技钢琴练习曲《玛捷帕》,从中无论在诗篇上还是在音乐中,我们都能深刻地感受到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本文就此中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进行简要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地欣赏和演奏这部作品。 关键词:李斯特;玛捷帕;浪漫主义

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自幼从其父学习钢琴,后在维也纳拜车尔尼与萨列里为师。他博采肖邦、柏辽兹、帕格尼尼等人之长,成为世界知名钢琴演奏家。创作了众多音乐作品,也是伟大钢琴独奏家行列的第一人,在纯技艺表演方面无人可及。他首创了标题交响诗体裁,使钢琴音乐获得了管弦乐队般气势宏伟,热情磅礴的效果,在标题音乐史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超技练习曲《玛捷帕》是李斯特最具代表性的交响诗之一,1854年首演于德国魏玛。此曲以超级练习曲中的一首钢琴曲为基础,受维克多,雨果诗篇的启发而作。

传说中玛捷帕是生活在波兰王宫中的一名普通侍从,他爱上一位贵族夫人而受到宫廷贵族势力的阻挠和。他遭受了严惩被绑在一匹野马上逐出了宫廷,任由野马在荒原上狂奔几乎丧命,后被哥萨克人所救并推举为首领,最终报仇雪恨。雨果的整首诗篇以受难一营救一反抗为主线,把玛捷帕这个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这首长诗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诗,也是一首歌颂英雄豪情的诗,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玛捷帕受难和被营救的情节,雨果在诗中这样写道“玛捷帕四肢都已经被捆住”,“他额头上是汗水,他嘴巴上市唾沫,而他的眼睛是鲜血”从正面进行描写刻画,一幅玛捷帕受难被捆绑在野马身上,马拖着他在荒原上狂奔,从受尽磨难的喉中发出痛苦的叫喊,“卷起沙尘的旋风”,“蔚蓝的大海;巨大的橡树;古老的城堡:染红多刺的灌木丛;圆眼睛的乌鸦;白尾的海雕;浅黄的巨大秃鹰”等等都反映出玛捷帕思想感情的变化,刻画着英雄坚强不屈的男子汉气概,让人赞颂他,敬仰他,让读者怜惜他。而那些屠夫、刽子手们任由他自生自灭,沾沾自喜的画面顷刻展现在眼前,色调昏暗、单调、压抑、紧张骄躁。“经过三天没命的发狂的奔跑,跨越……”玛捷帕的获救了,他的激情被释放,他要站起来反抗。第二部分色彩明亮,大量笔墨在抒发自己的感情,主题思想更加透明。整首诗节奏从紧张到缓和再到紧张,读者被这种无形的力量所牵引,随着玛捷帕的命运不定而跌宕起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浪漫主义是一种形成于新的潮流、新的风格,产生于十九世纪初的艺术形式,浪漫主义自由、奔放、感性的风格与前期严谨、典雅、理性的古典主义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浪漫主义它不仅是一个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的问题,更是一个内容复杂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问题。由于对社会、政治、生活以及理想的态度而产生分歧,浪漫主义具有了进步的和反动的两种倾向。19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各国人志的奋发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促使了进步的浪漫主义思潮高涨。浪漫主义音乐侧重感情,理性处于子要地位,它对整个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反映,都是通过个人的主观感受来表现。雨果和李斯特则在民间艺术中寻取创作的素材,从民间传说、神话史诗中寻取到了这种题材和形象,通过作品展现出来。

这首诗开篇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玛捷帕又吼又叫,双手被绑的受难画面,而这首练习曲也写得十分激烈,弹奏技术上相当艰难。李斯特在创作《玛捷帕》主题音乐音调的基础上,加强了抒情的因素,在主题中贯穿了歌曲性的音调和诗意的形象刻画,使音乐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与以秃鹰、乌鸦为代表的黑暗反动势力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作品一开始就用了一连串强而有力的和弦,紧接着是如奔马一般的快速音阶,映托出玛捷帕饱受磨难的艰辛。主题充满激情地出现,两手在远离的跨度上以和弦激进的方式奏出主旋律,伴奏音型则需迅速地把手从低音区跳到中音区,并作快速的三度平行交替,这里的音乐听上去要有像有三只手在一起弹琴的效果,曲谱写作上也采用了三行并进的格式。中段稍稍平和了一些,节奏也拉宽了,听上去仿佛是一首英雄豪情的歌在演唱、在诉说。最后全曲仍结束在狂奔的音型中,壮烈、辉煌而华丽。李斯特的音乐创作与他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精神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他选择的人物形象大多是受尽折磨的,内心高贵的英雄。他并不把笔墨放在曲折的情节叙述上,而是着力刻画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他认为,创作的目的不应该是描写英雄的业绩,而应该是表现主宰英雄心灵的激情,“英雄想些什么比英雄做了什么更加重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