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
施
摘要:综合性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微信,因此农村小学教学必须要抓住这一人才培养契机,给学生做好德育教学工作。在素质教育的当下只有深入贯彻品德教育,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端正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品质。农村小学教学必须要将培养目光放长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够让学生走得更远。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仍然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只有让小学生接受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引导他们的思维向上向好的发展。小学阶段正是培养情操和意识的黄金阶段,德育教师必须要抓住这一机遇给学生做好德育渗透。
关键词:感恩教育;德育教育;价值实施
引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重视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因此在小学中教师要通过德育教学给学生灌输良好的感恩思想。学会感恩历来都是一个人良好的精神素养的重要表现,因此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如果学生脱离了对感恩精神的学习,就不利于他们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当今社会绝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父母的长期溺爱也导致小学生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很有必要。
一、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价值
感恩教育是德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中华民族历来以百善孝为先,而感恩就是孝道的一部分,如果小学生没有感恩思想,那么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在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都是青壮年外出打工,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照料长大,因此由于代沟明显,导致他们的行为习惯,很难受到约束和引导。当前,很多小学生做事情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这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农村缺乏感恩教育。小孩子对父母亲人和师长都没有由衷的感恩,
所以他们很难重他人的身上学习优良品质。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基础,如果小学生不懂感恩,那么他的德育基础就是薄弱的,他也不会有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在农村小学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给学生渗透感恩思想刻不容缓。虽然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德育教学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农村地区很多学校仍然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没有换位思考去体谅父母得辛勤工作,在生活中,缺乏社会责任感,更有甚者甚至形成了偏激的思维。他们认为父母的劳动和利溺爱是天经地义的。崭新时期的德育素养教学中家长和教师都必须要重视给学生营造一些挫折,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从中体会父辈的艰辛,从而逐渐形成感恩情怀。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的现状 (一)缺少家庭感恩教育
开展感恩教育离不开每个家庭的引导,尤其是在农村家庭。农村小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由于他们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明显的代沟,导致爷爷奶奶也不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所以很难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另外,由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得到老人的溺爱忽视了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农村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家庭感恩教育,导致他们不仅不体谅父母亲人,甚至还会养成缺乏道德素养的行为习惯。
(二)学校过分重视文化课,忽视了感恩教育
农村的小学大多都是一心只想着做出教学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一些学校由于德育教学资源缺乏无法深入,有效地开展感恩教育,从而将大量的教学时间都开展文化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小学生的知识文化技能,但是去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道德情操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知和三观价值的重要基础,如果缺乏德育教学,还会让学生走向歧途。感恩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但是由于农村小学没有实施条件,导致无法落实新课程对感恩教育的相关要求。
三、感恩教育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父母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生必须要提高德育素养在感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引导学生从感恩父母开始培养道德素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小学生对父母亲情都没有感恩谈何成长奉献建设祖国。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启示,从而愿意打开心扉和长辈交流。感恩教育并不是一定要破除代沟,但是必须要跨过代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德育素养,让他们在恰到好处的家庭中获得真正的道德营养。例如,可以鼓励小学生在闲暇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思想品德课的开展就是为了给小学生灌输德育思想,而感恩教育的开展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感恩氛围。
(二)教育学生尊师重教
首先,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关爱自己的学生,赞美他们、关注他们,通过自身的一些优良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教育学生遇到教师主动问好,课上课下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和课外任务,并且帮助教师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通过感恩,学生懂得了老师的教诲之恩,并且将感激之情变成了行动。
(三)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形成了责任意识的培养
我们非常重视对农村的小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培养还有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感恩教育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从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有人格的引导来出发,通过感恩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还有道德规范等等。
(四)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
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
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结束语: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农村小学必须要在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促进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道德素养。感恩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实际生活教师要善于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感情氛围,鼓励学生学会感恩。
参考文献:
[1]肖汉伟.农村小学感恩教育措施与成效[J].小品文选刊:下,2020(2):0068-0068.
[2]熊文;.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2018.
[3]莫稼祥.关于在农村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000(011):407-408.
[4]吴林辉.谈在农村小学实施感恩教育的感悟[J].课程教育研究,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