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经》与楚辞部分名词解释

《诗经》与楚辞部分名词解释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诗经》与楚辞部分名词解释

风骚传统: “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典范,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也称为“诗”、“骚”传统。后世诗人,一般说来,或主要接受了《诗经》的影响,或主要接受了《楚辞》的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不断前进。

献诗说:献诗说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先秦有公卿士大夫献诗的制度,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法,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到了孔子,删定为三百五篇。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四家诗:所谓的四家诗指的是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为燕人韩婴。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毛诗晚出,创始人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是四家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诗中唯一的古文经学。

今文三家(三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在汉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为燕人韩婴。

六义说:源自《毛诗序》,六义说实本于《周礼》,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四始说:始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认为《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此四始是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的开始。《毛诗序》也提到“四始”,认为《风》、《小雅》、《大雅》、《颂》四者为王道兴衰之所由始。

二南说(四诗说): “二南”说也称“四诗”说。北宋苏辙于其《诗集传》中首倡“二南”说,认为《诗经》应分《风》、《雅》、《颂》、《南》四类,即把《周南》、《召南》从《国风》中出来,单列一类。教材认为“二南说”难以成立。

风雅颂:风、雅、颂是由于用于宗庙祭祀、朝会燕飨、日常生活之礼而形成三种音乐风格,再由三种音乐形成三种诗体。风,本意是乐调。所谓国风,就是各诸侯国统治地区的地方土乐。雅,是正的意思。雅即朝廷正乐,也称朝廷正乐为雅乐。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

《七月》:《豳风•七月》是《诗经》中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当是西周初期豳地未沦陷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时的作品。《七月》非一时之作,它的胚胎出于西周农奴之手,而最后定型则完成于春秋时期周王朝的乐官,使《七月》既保留了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生活的历史原貌,又具有春秋时期的艺术特征。《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88句,380字。在艺术上也是“三百篇”中比较突出的一篇。

燕飨诗:燕飨诗是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燕(宴)礼等礼仪活动的诗,故也称为礼仪诗或宴饮诗。根据它们反映的不同礼仪内容,又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等。

讽喻诗人:“讽喻诗人”即《诗经》中箴诫规谏诗和讽刺批判诗的作者。这些作者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有良好的文化教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赋比兴:赋、比、兴都是《诗经》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赋者,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敷陈。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也就是兴发。

叠咏体: “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是《诗经》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样式的最初形成是为了便于歌唱、记忆和传诵。因为这样,在复唱中不断地使用一个调子甚或是相同的句式,有时只要换一两个词语。这也形成了《诗经》篇章结构和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风雅:“风雅”是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后人对由《诗经》以来形成的中国诗歌创作传统的理论升华。在这里,“风雅”并不是指的“风雅”体裁,而是指体现在《诗经》“风”“雅”中的艺术创作精神,即诗歌创作的高尚意义和严肃性。它对中国后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世文人创作影响尤为明显。

比兴:“比兴”是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后人对由《诗经》以来形成的中国诗歌创作传统的理论升华。在这里,“比兴”并不仅仅指一般的“寄情于物”,“情景交融”,它同时还要达到“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的目的。

《楚辞章句》:《楚辞章句》是东汉王逸以刘向本为底本编著的,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王逸在以刘向本为底本加注时,又加入了王逸自己作的《九思》,于是全本就成了今传的十七卷本。

楚辞: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屈原是楚辞的奠基者和代表作家,是楚辞体诗歌的创始人。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因西汉刘向编辑《楚辞》而得名。

《天问》:《天问》是诗人屈原所作的一篇规模宏大、瑰奇、情理兼备的咏史诗。全诗三百五十余句,千五百多字,全采用问句体写成。其内容,从邃古之初,宇宙洪荒写起,其中神话传说杂陈,历代兴亡并举,宏览千古,博大精微。古来就被推许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以古为鉴,讽谏楚王,是本诗的主旨。

《九章》:《九章》是诗人屈原的一部短篇抒情诗集,它包括九篇作品:《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章》中的各篇作品,实表现了诗人一生中每一阶段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是诗人平生遭际之印证。

《九歌》:《九歌》是诗人屈原吸取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抒情诗。《九歌》共有十一篇,其篇目和次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第为:《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 殇》、《礼魂》。

唐诗宋词部分名词解释

初唐四杰 :是指初唐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都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闻一多语),其中卢骆擅长七言歌行,而王杨则以五律著称。四杰的作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初步摆脱了南朝绮靡的诗风,扩大了诗歌题材,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前进方向,在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沈宋体:初唐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等诗人做诗讲求声律,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律诗在他们手中开始成熟,其中以宋之问、沈佺期贡献最大,是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的“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之外另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这个诗派的代表是韩愈和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韩孟等人不满于大历以来华贵平庸的诗风,力图有所突破。他们的诗歌主要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露社会的弊病,在艺术上追求奇特的形象,形成一种深险怪癖的风格。

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这一诗派以讽喻时事的乐府诗著称。元稹、白居易除了在诗歌语言的通俗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外,还通过诗歌酬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创立了比一般唱和难度更大的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使格律诗因难见巧,在艺术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一次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是想对于古乐府来说的,其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但有体现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白居易的《新乐府》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元白对新乐府的提倡,打击了拉历以来空虚浮华的形式主义诗风,对后世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也有极大的影响。

燕乐:燕乐是随着隋的统一而兴起的一种汉族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以及外来音乐交融而产生的新的音乐。

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是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石室被发现的,这是词初期阶段民间创作的产物。其创作年代多无定论,大体以晚唐五代居多;但可以确定其中已有初盛唐时期的词作品。敦煌曲子词作者阶层众多,作品题材广泛,词体尚未定型、词风朴素率直、艺术上还比较粗糙稚拙、情调也相当健康爽朗。

《花间集》:《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所编,书中选录了温庭筠等十八位词家的五百首词作。其中温庭筠被列在所收十八位词家之首,入选的词作也在总数五百首中占六十六首之多。《花间集》中词多是出生于蜀地或仕宦于前后蜀。花间词以歌咏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以红楼翠阁、闺房帐帏为主要背景,以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为主要风格特征,对词体文学的特质、特征和特色影响极大。

南唐词:南唐词主要指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的词作。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李后主,南唐灭亡由位极人臣的君主沦为阶下囚的沧桑巨变,使他的词的内容和风格都为之一变,冲破了花间藩篱,在词坛上独开出一片新的题材领域。他的词以白描手法,抒真挚之情,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南唐词的价值和地位,远远高出西蜀词。

豪放词:豪放词主要指苏轼、辛弃疾的词作。豪放词在取材方面比较广泛,填词并不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拘泥于音律,表现方法以铺叙、直叙为主,风格恢宏而沉郁,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

婉约词:婉约词指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之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

辛派词人:辛派词人指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词人,如陈亮、刘过,其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是南宋最大的爱国词派。他们都有愤世的热情,壮烈的怀抱,其词风明显受辛词的影响,风格恣肆粗犷,气势豪纵。这派词人多胸襟宽宏,放荡不羁,志趣远大,具有共同的爱国情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