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工伤致残赔偿的标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目前,我国对于工伤致残赔偿的标准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变化:
一、赔偿标准的提高。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个法律法规,明确提高了工伤致残赔偿的标准,使得工伤员工在受到伤害后能够得到更多的赔偿。例如,2021年11月1日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一至八级工伤的伤残津贴标准将全部上调,同时还增加了残疾津贴的领取时间和比例。
二、赔偿标准的适用范围扩大。除了提高赔偿标准外,我国的赔偿标准适用范围也有所扩大。例如,在201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规定,残疾人可以享受残疾津贴和生活补贴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此外,工伤员工还可以享受一系列的医疗、康复、职业培训等帮扶措施。
法律依据:
1.《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条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对于遭受工伤致残的职工,应当给予伤残津贴,残疾津贴等一系列的护理、教育等保障。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劳动合同等劳动争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四条,人身损害赔偿应当包括因受伤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住宿费及其他合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