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小学德工作制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裕安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使全镇中小学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工作任务明确化,经研究,特制定本工作制度,要求各校在认真执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开展德工作。
一、领导机构建立制度
(一)机构健全
1、学校必须由责任校长挂帅,成立德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本校德工作,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以上的工作会议。
2、中小学需建立党支部、团总支(少先大队)等德工作执行部门。各处室要有明显标志,有工作所需的办公室和办公设备。学校要选派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的教师充实到德工作部门。
3、成立家长委员会和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按程序选举家长委员,聘任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为其安排工作时间,提供办公条件。
4、建立上级党政部门所要求和指定的领导机构或领导小组。
(二)任务明确
1、中小学教育阶段德目标和内容
小学教育阶段德目标是: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小学教育阶段德主要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
中学教育阶段德目标是:教育帮助中学生初步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逐步形成公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以及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中学教育阶段德主要内容是: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传统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和民主、科学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时事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和廉洁教育,开展青春期卫生常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和劳动技能教育。
2、学校党支部(校长室)统领德工作,主要领导(党支部、校长)负责按上级党政部门意见和精神把握德工作方向,制定德工作任务,全面布置德工作。负责考评德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及其它中层领导工作,对学校德工作质量负总责。
3、主管领导(党支部副)任务为:把握德工作原则,执行工作路线、方针和,负责制定学校德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分管领导共同负责德特色工作的研究、落实和开展,具体指导各领导机构和小组落实工作目标和任务,对德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指导和评价。
4、校团总支、少先大队为德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执行部门,部门领导(分管领导)负责指导、督促教师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工作目标。负责制定部门工作计划和班主任工作制度,考核评价班主任工作,面向学生制定系统化的教育管理体系,研究并解决学校德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困惑问题,积累形成学校德的特色经验材料,逐步使学校德工作形成特色,以德人,以德立校。
5、校工会、教导处、科研室、总务处等部门为德工作协作部门,并承担相应的具体工作任务,需在工作计划上明确体现,完成好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的任务。
6、家长委员、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监督学校办学方向,维护学校利益,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倡导者和辅导员。学校要按照要求组织家长定期参加家长学校培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二、队伍建设制度
(一)师德师风
1、各校要立足师德师风建设,坚决执行师德规范十不准和师德五条禁令。要有得力措施,杜绝违纪事件发生。
2、学校领导、教师要认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加强职业道德学习和精神文明建设,师德师风测评合格率需达100%。
3、树立“民族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的教育观念,慎密制定师德建设方案和计划,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
(二)班主任队伍
1、贯彻落实教育部新修订的《班主任工作条例》,使班主任队伍逐步走向年轻化、专业化。
2、学校必须制定班主任工作制度,针对班主任有专项培训方案和评价方法。
3、班主任培训工作要系统化、层次化、全面化,学校每年要培训产生相当数量的校级、市级、地区级优秀班主任。
4、班主任需承担和申报德领域的科研课题,有一般性研究过程,要有65%以上得出经验和成果。
5、学校有充分材料和事实显示班主任发挥德主力军作用,能够证明提高班主任待遇。
6、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次班主任德工作经验交流会,树立典型,宣传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班主任要做好学困生、单亲或离异子女、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工作。
三、德工作制度
(一)常规德
1、抓好学校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实施以《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为内容的养成教育。
2、以日常学习生活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德工作。重大节日、升旗仪式、班(团)队会等形式要成为常规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课堂教学要成为实施德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学校各学科都要开展学科德渗透工作,坚持适时、适度、实效、科学的原则,各学科教师要完成好各自的工作任务。
4、将教师的表率作用列为学校开展常规德活动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学校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将常规德目标化、系列化、规范化。初中三年为一个阶段,小学以低、中、高两年为一个阶段,工作中讲究实效性、针对性。
(二)育人环境
1、校园建设要求布局合理、整洁规范、环境优美,充分体现环境育人的作用。
2、要坚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群体,贴近学生实际,不断创新出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和运动会,彰显活动育人的作用,学校日常管理中体现出独特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3、开辟校内外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道德实践教育基地和报刊、广播室、文明监督岗等德阵地。
4、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彻底,无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人身安全的不利设施和因素。
5、班集体建设与管理体现民主化、人文化、特色化。
(三)学生德
1、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小学德工作规程》,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对学生全面贯彻落实《守则》和《规范》,知晓率要达100%,遵守达标率达95%以上。
2、普及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普遍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和安全自护常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3、形成分管领导、班主任、全体教师直接对学生德负责的职责网络和工作机制。
4、建立并培训学生社团和基层组织,抓好学生干部自身建设,指导学生社团和基层组织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主教育、自觉实践作用与职能,旗帜鲜明地开展学生德工作。
5、学生德工作需遵循素质教育理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教育发展与改革步伐,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思想武器和政治保障。
(四)特色创建
1、制定以学校特色办学为主题的德特色工作计划、具体工作内容、结构、形式、体现鲜明的学校育人特色。
2、有开展德特色工作的过程材料和典型经验材料,调研结论为行之有效。
3、将德工作和创建特色有机结合起来,特色创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有利于德工作向最优化、最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四、工作措施制度
(一)领导重视
1、主要领导承担德工作,对学校德工作有首位意识并做好统筹安排。
2、将德工作机构设置齐全,配齐干部及主力队伍。
3、制定德工作例会制度,层层落实德工作调度制度和评价奖惩制度。
(二)计划任务明确
1、将德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实施。
2、制定长、短期德工作计划并很好地落实。
3、德主管和各分管部门学年、学期要有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班主任每学期要有德工作计划和总结,教师工作计划首位即德。
(三)保障有力
1、学校主要领导要为德工作开展指明方向,正确引领,为德工作开展提供时间和空间。
2、学校要保障对德工作开展的资金投入,提高德工作者的政治及经济待遇,对德工作的先进事迹和个人要广泛宣传并予以表彰。
3、学校校长必须努力将学校德工作引入规范化、制度化、时代化、特色化轨道,在思想上、工作上、活动上树立“以德治校、以德立校”观念,确保德工作的顺利开展。
石婆店镇中心学校20__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