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说、记、做

读、说、记、做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读、说、记、做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四部曲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协作互动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之中,才能从中理解,认识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成为我们实现课程改革的必究之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从“要学”变“学会”,再过渡到“会学”。让学生会学习、能创造,让他们自己跨上探索的道路,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步重视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读——阅读数学课本。

使学生学会看书,主要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主要有读标题,让学生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读插图,是学生能更具体、更形象地收集数学信息,理解题意;读例题,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深刻理解题意。如学生阅读例题“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5天完成,乙队独做10天完成,两队合作几天完成?”我指导学生先从整体感知这是工程问题,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工作总量=工效和×工作时间,再通过对题中相关条件的分析、整合,建立起两个工程队同时工作,甲每天做,乙每天做的工作情景,并通过深入的分析、综合,理清思路,找出解题方法。 (二)说——训练语言表达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有顺序、有条理的阐述数学问题,体现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课堂上给每个学生说出想法的机会。同学们可以根据某一个问题自己小声说、同桌互相说、小组交流说等等,让学生说出思路,说出解题过程。在说的时候,引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老师去商店买了5支钢笔,每支17元,付给营业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我在让学生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时,不少学生都习惯于把原题一字不漏地重新复述一遍。这是不够的,我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即:题目告诉我们钢笔的单价、数量和付出的钱数,求找回的钱数。 (三)记——加强记忆

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方式。记忆的方式有多种:首先是理解记忆。很多知识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先理解然后再记忆就不容易忘了;还有分类记忆。数学知识之间往往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记住一个就可能记住一类;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还可以通过比较记忆,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也就不容易忘记。也可以把一些知识编成好说又好记的顺口溜,例如学习长度单位厘米时,我为学生编制了以下顺口溜:我是1厘米,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一厘米。 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体长了别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四)做——指导“直观操作”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量从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建立表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

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事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一系列的剪拼后,思考下列问题:

A、剪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B、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C、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做一做,想一想:

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进而将之牢记在心并灵活运用。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学生一旦掌握方法后,就能自主获取知识,寻求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各种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在快乐的寻求中悟出学习的一般规律,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