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泄泻204例观察

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泄泻204例观察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浙江中医杂志2014年2月第49卷第2期 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泄泻204例观察 杨如乐王伯成 浙江省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 浙江诸暨311801 关键词 健脾补肾法慢性泄泻 临床观察 4 典型病例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甚 至泻水样便为特征,慢性者往往数年或数十年未愈, 杨某某,男,53岁。教师。2006年1月6日初 时作时止,病程迁延。其发病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 胃,以致脾胃虚弱,不能升清别浊,脾虚湿盛则濡 泄;年长者由于肾阳虚衰不能助脾胃腐蚀水谷而泻, 重者完谷不化。慢性泄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 量。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健脾补肾方法治疗慢性泄 泻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40例患者均为腹泻3年以上病人,都来源于我 院门诊,盲法选择。临床表现大便时溏时稀,腹胀纳 呆,稍有饮食不当即泄;或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五 更泄泻,甚者滑脱不禁,年久迁延不愈。年龄35~45 岁102例,46~60岁122例,61岁以上16例;病程 3~10年者ll2例,11~20年者102例,2O年以上者 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4例,对照组3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药物组 成:潞党参、茯苓、肉豆蔻各15g,焦白术、怀山药 各12g,薏苡仁、补骨脂各20g,白扁豆、桔梗、吴 茱萸、五味子各10g,砂仁(冲服)3g,陈皮6g。水 煎口服,1日2次,7~15天为1个疗程。加减法: 脱肛者加升麻6g,黄芪30g;肠鸣便粘、舌苔腻者加 藿香、厚朴各12g,苍术10g;泄泻频次多者加乌梅、 石榴皮各30g,五倍子10g。 对照组的36例采用双歧杆菌胶囊常规口服,15 天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治疗组经1~3个疗程治疗后统计,结果治愈36 例(患者不再腹泻,生活如常,随访1~3年未复 发);明显好转l14例(患者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患 者精神好转,稍进油腻也不致立即腹泻);有效54例 (患者服药时好转,停药1周后又腹泻);无效0例 (服药后症状无改善)。对照组连服3个疗程,治愈0 例,有效16例,无效2O例。 诊。患者泄泻21年,每日泄泻5~8次不等,平时稍 进油腻食物即加重,苦不堪言,腹冷喜暖,腰酸无 力,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自带肠镜报告单 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予以党参、茯苓、肉 豆蔻各15g,焦白术、扁豆、怀山药各12g,薏苡仁、 补骨脂各20g,扁豆、桔梗、吴茱萸、五味子各10g, 砂仁3g(冲服),陈皮、诃子各6g,附子、干姜各 5g。10剂。二诊时腹泻次数已明显减少,便质转干, 面色趋红润,精神好转,偶有腹中寒冷感,苔白脉细 弱,再予原方1O剂续服。再诊时诉恢复较快,偶还 有泄泻,稍进食油腻食品已不会腹泻,再予党参、焦 白术各15g,白茯苓、补骨脂各20g,米仁30g,吴茱 萸、肉果各10g,生甘草6g。改隔日1剂服20天,1 月后再诊,杨某诉病愈如常人,嘱其注意饮食起居及 调养,随访5年病无复发。 5体会 慢性泄泻是临床常见病证。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肠 炎、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等以泄泻为主者均与之相近。中医学对泄泻的论述很 多,《灵枢》云:“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 飧泄。”《证因脉治》:“脾虚泻之因,脾气素虚,或大 病后,过用寒冷,或饮食不节,劳伤脾胃,皆成脾虚 泄泻之证。”笔者认为,泄泻与脾肾功能失调相关, 肾为先天之本,脾脏为后天之源,久泄致脾虚,脾虚 使先天之本得不到后天滋养,而致肾虚,而肾阳虚 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阳,而使脾更虚,导致脾的 运化功能减退引起泄泻,循环往复,缠绵难愈。笔者 体会,慢性泄泻须脾肾同治,应健脾补肾、渗湿止 泻。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 陈皮、扁豆、山药、米仁理气健脾化湿,补骨脂温肾 补肾,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温中散寒,收敛止 泻,诸药配伍,共奏健脾补肾止泻之效。患者平时应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进食生冷不洁,以及食难 消化或油腻滑肠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收稿日期 2O13一O8—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