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桥梁、道路维修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快速应急及反应机制【呕心沥血整理版】

创新桥梁、道路维修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快速应急及反应机制【呕心沥血整理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创新桥梁、道路维修项目管理办法,建立

快速应急及反应机制

近年来,鄞州中心区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 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区面貌大为改观.随着中心区人气的积聚,交通流量的增大,对我区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和压力,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水平,创新和完善道路、桥梁维修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快速应急及反应机制,成为市政养护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我区的道路、桥梁维修项目每年都是通过招标的形式确定养护维修单位负责实施,同时聘请了监理单位对零星维修工程进行监督把关,目前虽已形成一套固定的维修项目管理,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未建立健全完善的道路、桥梁零星维修项目的管理和考核办 法。道路、桥梁零星维修项目单项工程量较小,往往只是修补道路坑洞和桥梁栏杆、增设雨水落水井、修复窨井盖等小活,而维修工程工作点却很分散,零星维修项目经常是分散在中心区33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经常是一天里有好几处维修任务,但每个工作点距离间隔较远,这给工程的管理和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由于零星维修工程的上述特点,加之市政养护管理部门目前专业技术人员、车辆等软硬件条件有限,形成了目前零星维修项目考核难,考核制度和标准制定难的现状。

而且市政养护维修走向市场化运作,市政养护管理部门的职能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身份,转变为“裁判员”,对市政养护维修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没有一套完善的道路、桥梁零星维修项目管理和考核办法,就好比是“裁判员\"没有判罚用的口哨,因此维修项目管理和考核办法的制定刻不容缓。

2、道路、桥梁维修项目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型管理阶段,未向精 细型转变。虽然我区的道路、桥梁养护维修已推向市场化运作,完成了从原来的“花钱养人\"到“花钱办事”的转型,但是道路、桥梁养护维修市场化运作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养护维修行业的管理仍停留在粗放型阶段,养护维修技术力量薄弱,作业粗糙、着装不规范、忽视安全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城市道路、桥梁维修项目虽小,但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的公众形象,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维修工程的质量和快速反应时间,走精细化管理之路.

3、未建立道路、桥梁维修项目的快速应急和反应机制。由于日 常巡查的不到位、信息反馈的不通畅、事后抢修的不及时等诸多原因,一些道路破损、井盖缺失往往得不到及时的修复,而造成了过往人员的身体伤害和经济损失,大大影响了市政养护管理部门的形象。归咎到底,还是由于目前我区的市政养护管理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道路维修项目快速应急和反应机制。

针对以上的几问题,笔者认为创新和改革现有的道路、桥梁零星维修项目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道路、桥梁零星维修项目管理和考核办法。 城市道路、桥梁维修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单项工程计量小、工作点分散,种类繁多,反应时间要求短等等,因此在制定维修项目管理和考核办法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在制定考核细则时,笔者认为首先要将城市道路、桥梁维修项目分成道路和桥梁维修工程两大类,其中道路维修工程中可细分混凝土路面修补、沥青路面修补、人行道修补、窨井井盖更换、增设雨水落水井、排水管道修补或改道等等;桥梁维修工程又可细分为桥梁栏杆修复及补漆、桥梁桥面修补、桥梁人行道修补、桥梁伸缩缝修补等等。对城市道路、桥梁维修项目的考核应从工程质量和响应时间两个方面进行评分。工程质量的评分标准可以参考相关的市政工程验收规范,而快速响应时间则要根据工程量的大小确定参考值,比如窨井井盖更换这样的小项目规定的达标时间为4小时,而桥梁栏杆修补由于需要预制栏杆规定的达标时间为3天,诸如此类,这样逐一研究制定出道路、桥梁维修项目的标准达标时间,依据维修完成时间进行评分。每月的考核中,对本月的维修项目从质量和响应时间两方面进行进行考量分项评分,汇总后得出考核总分。并依照考核分核拨养护维修单位的养护经费和考核奖金,从而督促养护维修单位提高维修质量和响应时间。在制定考核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应充分发挥和加强监理公司对道路、桥梁维修项目的监督和管理作用。监理单位不能只是在维修工程计量单上签签字,而是要对道路、桥梁维修工程进行全程监管,规范施工质量,监督安全生产。这就要求我们在和监例单位签定合同时,引入监理考核制度,明确双方的权

利和义务,使监理单位能在道路、桥梁维修工程的监管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

二、道路、桥梁维修项目管理要向现代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方向发展。道路、桥梁维修项目专业性强、单项工程量小、工作点分散,却关系到群众的出行安全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整体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市政养护管理部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走现代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之路。数字便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它利用监控探头、PDA终端、数字指挥平台等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了精确、敏感、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通过数字,道路、桥梁的破损情况能被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和及时反馈,提高了维修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专业化的管理一方面要求我们市政养护管理部门配备大量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型人才对养护维修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要求养护维修单位具有与养护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护维修队伍、配备专用养护维修车辆和机械设备,按照养护维修计划和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进行日常巡查和养护,维修。精细化管理要求市政养护管理部门的管理要从小处着眼,加强对养护维修单位的日常考核和管理。养护维修单位在养护维修作业时,维修人员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养护维修车辆和机械设备应当使用统一标志;按照规定设置作业现场标志,采取安全措施,保障车辆,行人交通安全,维修作业标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三、建立道路、桥梁维修项目的快速应急和反应机制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零星维修项目的快速应急和反应机制要与当前数字体系紧密结合。原有的零星维修项目的信息来源于日常巡查、群众举报、指挥中心来电等,显得较为分散且杂乱,而数字化的实施能使零星维修项目管理形成一套科学的快速反应和处置体系。由于数字的网格化管理要求,每个区块配有信息采集员,一旦发现道路破损、井盖缺失、桥梁栏杆损坏等情况,信息采集员可利用手中的PDA终端向指挥中心传送维修信息,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反馈给市政设施管理部门,由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落实养护维修单位负责维修,并要求在限定的时间(时间的长短可由维修工程量大小确定)内完成维修。时间一到,信息采集员便去维修信息采集点复查,并向指挥中心反馈维修情况。而市政养护管理部门则可根据维修项目快速反应和完成情况对市政养护单位实施考核,以此督促市政养护单位提高零星维修项目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抢修水平。

2、建立城市道路、桥梁的检测评估机制.市政养护管理部门每年定期委托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根据有关技术规范对城市道路,桥梁进行检测评估,并将检测评估报告归档成册.经检测评估确定城市桥梁的承载能力下降、但尚未构成危桥的,养护维修单位应当采取加固等安全措施,并由交通管理部门及时设置警示标志。 检测评估确定为危桥的,市政养护管理部门会同交通管理部门向社会发布通告,制定处置方案.处理期间,交通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的交通管制措施,加强交通疏导,防止危险发生。 与此同时,市政养护管理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维修信息系统,定期公示城市道路,桥梁完好,

质量投诉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政务公开化.

3、建立城市道路、桥梁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应急和反应机制.这里的突发性事件指的是由于自然灾害、外力作用及道路桥梁自身技术参数所引发的桥梁塌坍、道路大面积损坏、雨水排放系统功能严重损坏而对社会公共安全、社会造成影响的事件,并由此引起的各类事故时所进行的勘察、抢修、排险、修复及善后处理工作。为确保城市道路、桥梁突发事件处置的快速、顺利进行,区城市管理局成立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部,区市政公用管理处下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统一的协调和指挥工作,市政养护维修单位组建处置抢险队伍,负责突发性事件处置抢险具体作业;各有关市政养护单位应组建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时刻保持与城市管理局指挥部联系,相互沟通,确保信息渠道畅通,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相关责任人员、设备、物资迅速到位。若突发性事件巳产生一定伤亡和社会后果时,指挥部立即向区报告,请求相关部门联动处置:市交通管理部门组织交通管理;医疗卫生部门抢救伤残人员;交通、水利部门控制水域安全和配合抢险工作;规划、建设管理部门配合抢险复建工作;组织相关专

家对事件产生原因、性质、技术处置确定方案;纪检、安 监部门负责事件产生原因、责任调查处置工作。

市政公用管理处 张征宇 2008—10-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