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职升学考试文言虚词梳理(基础模块)
1.而
(1)表转折:但是、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2)表顺接:表并列,和或不译: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
表递进,并且、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 ②余固笑而不信也 《石钟山记》 . 表承接,就、才、然后: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同上) . 表修饰,的或不译: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
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石钟山记》 . 表因果,因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劝学》 .2.且
(1)况且:且臣少仕伪朝 《陈情表》 .
(2)还: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石钟山记》 .(3)将、将要: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
3.为
(一)介词(Wèi)(1)替、给:①为击破沛公军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 ③君为我...呼入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2)对、给:且为之奈何 《鸿门宴》 .(3)表被动,被: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 .
②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 《赤壁之战》 .(二)wéi
(1)语助词,呢、吗:何辞为 《鸿门宴》 .(2)动词,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 .(3)动词,做、是、当做、成为、形成、变成: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②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④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石钟山记》 .
⑤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谏太宗十思疏》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
⑦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⑧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陈情表》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师说》 ..
4.以
(1)介词,把、用、拿、凭、依据、按照: ①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 ..
1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陈情表》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⑤今以钟磬置水中 .⑥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石钟山记》 .
(2)动词,认为: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
(3)动词,用、行: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谏太宗十思疏》 .(4)连词,相当于“而”,译为来、用来: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谏太宗十思疏》 .
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③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
(5)以为:a“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师说》 b 认为:①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②自以为得之矣 《石钟山记》 ③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6)无以 没有用来„„(办法):
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陈情表》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7)所以 a„„的原因: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师说》 ②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 b用来„„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8)是以 因此:①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 5.于
(1)表时间,到、在: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陈情表》 .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 .(2)表处所,在、到、从: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
②得双石于潭上 .③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④而大声发于水上 .
⑤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石钟山记》 .⑥此之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3)表范围,对于、在一方面: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4)表对象,对、和、跟、向: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陈情表》 .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
2
③学于余 《师说》 .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⑤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⑥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 .
(5)表被动,被:不拘于时 《师说》 .(6)表原因,由于: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7)表比较,比: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青, 《陈情表》 .
②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
6.则
(一)连词:
(1)表承接,就、便: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③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 .
(2)表并列,就或不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 ..(3)表转折,可是、却: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陈情表》 ..
(4)表假设,用在前一个分句,相当于“假使、如果”;用在后一个分句,相当于“那么、那就”: ①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 《谏太宗十思疏》 .
(二)副词,判断句,中起强调作用,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
7.者
(1)结构助词,„„的人(东西):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 .
(2)语气助词,
a前一个分句句尾,表停顿,不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b用在表时间的词后面,„„的时候或不译:近者奉辞伐罪 《赤壁之战》 .8.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a代人,他、她(们):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b代物,它(们):輮使之然也 《劝学》 .
c代事,这件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
3
(2)指示代词,这、这些: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说》 .(二)助词
(1)中心词前,定语的标志,的: 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②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3)补充音节,舒缓语气,不译: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4)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不译: ①师道之.
不传也久矣 《师说》 ②吾妻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客之.
美我者 (三)动词,到„„去、往: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
《邹忌讽齐王纳谏》 《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