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找人写的,写好了还不给钱)
集聚优势资源 驱动创新发展
——关于如皋技工院校机械专业教育教学的探讨
摘要:在众多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中,机械类专业是工科中的一个大的学科,是广大学子选报的热门专业之一。本文将结合机械类专业普遍设置的课程,结合技校学生就业前景,同时参考近期江苏如皋地方产业结构、装备制造领域呈现出来的新状态、新问题,探讨机械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机械 企业 产业 人才 创新
近年来,在江苏如皋,伴随着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快速崛起,社会对于精通现代机械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加。以如皋技工学校为例,其机械专业培训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不少机械专业班级还未培训结业,早已被装配制造企业订购一空,且学生就业区域和薪水都较为理想。
通过前期对机械行业的走访调查,笔者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然而,调查同时反馈出该专业所呈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当前,随着机械产品向精密化、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高技术集成化等方向迅猛发展,促动了机械专业及其它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充实了机械专业学科基础,拓宽了机械专业学科研究领域,对如皋技工院校机械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将着力对新形势下如皋技工院校机械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作个探讨。
如皋机械产业现状
近年来,江苏如皋深入实施“以工强市”战略,牢牢把握“稳增长、促转型”工作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各种不稳不利因素,高效组织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全市工作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根据2014年12月发布的《如皋国民经济运行调研报告》显示,2014年前3季度,如皋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6.43亿元,可比价增长10.5%。其中,机械工程类支柱产业支撑明显。1—10月份,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船舶海工及配套产业等支柱产业应税销售达293.15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62.9%。
在机械产业载体建设上,如皋基本形成了1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10个镇级工业集中区,市镇两级园区空间布局明显,机械产业发展内容基本确定。其中,较为关注有如皋市经济开发区数控成型装备产业园内的锻压机械产业集群被认定为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以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集群申报江苏省产业集聚示范区通过初评。
在机械产业发展强势抬头的背后,如皋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发展以及智慧城市打造,将会使城乡一体化进场不断加快,有望步入“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新轨道,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省支持苏中崛起、市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重大战略的实施,都为如皋机械产业集聚化发展扩展了空间。
人才制约逐步显现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是,从另一层面来看,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经济指标尚处于合理区间,增速换挡、转型发展将成为新常态。
在如皋机械产业领域,摆脱传统发展路径,最有挑战的当属人才瓶颈。面对“新常态”,机械行业存在诸多方面的不适应,现有人才总量和结构与创新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创新推动能力的培养仍处于初级阶段。不少机械企业普遍反映存在用工尤其是熟练工紧缺的问题,用工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而且随着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目前,如皋约有6成的企业存在劳动力缺口,主要集中在金属材料、新能源制造业。在一线技术工人难找的同时,懂技术、懂经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是难得寻觅。
校企联盟突围瓶颈
当前,如皋技工学校已启动实施了“高技能人才提升工程”,充分发挥技工学校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平台作用,整合全社会培训资源,推动劳动力培训与用工企业协作,重抓“入厂办学”、“引厂入校”、“主动服务”技能培训,做到课堂开到企业车间。
为服务用人单位招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如皋就业,如皋技工学校率先大规范开展在职职工“弹性学分制”学历班招生工作,今年共招收594名在职职工学员,为全省招生最多的学校,年培训各类人员近17947人。与此同时,学校加大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带动和促进企业职工技术素质的全面提高带动和促进职工技术素质的全面提高,全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我们的技工院校还需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机械行业规模企业围绕各自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与自身产业对应的专业优势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确保主导产业或者特色产业内制造企业与高校产学研活动全覆盖。我们可前往武
汉、南京、上海、西安等地召开小型专业产学研活动,大力推动“校企联盟”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加快集聚科教资源,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搭建平台。
优化专业教学环节
机械类机械专业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同时,机械类机械专业还涉及不少交叉科,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也为跨机械专业、跨行业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该类机械专业要求同学们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富于想象力,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机械类机械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既需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学会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还需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促使学生迅速步入机械工作发展的前沿阵地,成为不可或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立平,关于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8:27~28.
[2]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
[3] 刘武发,刘德平.《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
[4] 杨世明,腾献银,赵镇宏,段巍《机械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7.3
[5] 张建民等.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如皋国民经济运行调研报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