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研究初探

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研究初探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研究初探

作者:谢林霞 李 淼

来源:《艺海》2010年第05期

一、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研究现状 (一)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指在特定城市区域中,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特征如下:

1、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城市生态环境由自然、经济、社会三个部分交织而成。组成城市生态环境的各要素、各部分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物质能量的恒定需要与系统以外的环境进行广泛的交换。原材料、燃料要输入,产品、废物要输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既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容器,也取决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水平。

3、城市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负荷能力。城市生态环境在长期演变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我调节系统,在一定限度内自我调节,维持本身的相对稳定。但是超负荷则生态平衡被破坏。 (二)我国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研究现状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环境科学尚处于萌芽状态,但是发展很快。8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出了不少有开创性的理论和方法。如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提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思想,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王如松进一步在城市生态学领域发展了这种思想,提出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社会、经济结构与生产、生活还原功能的结构体系,标志着城市生态学理论的新突破,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近年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许多城市都开展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总体说,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研究倾向于多元化。 二、大连市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现状分析 (一)大连市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现状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介于北纬 38 °43 ′至 40 °10 ′、东经 120 °58 ′至 123 °31 ′之间,三面环海。大连地区山地属千山山脉的南延部分,全区地处丘陵带,少平原低地,地势基本走向是北高南低,北宽南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大连市属暖温带性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冬无严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夏无酷暑,降雨集中。截止到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大连市常住人口601.5万人,户籍人口561.6万人,全市土地面积 12573.85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 2414.96 平方公里。大连市是一个开放的旅游城市,交通环境优良,依山傍海,景色秀丽,是中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 (二)大连市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严重缺乏、分布不均、城市供水不足、水源污染严重。2008年大连市水资源总量为19.9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减少42.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2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3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之间重复计算水量3.71亿立方米。全年地下水动态水位年末较年初总体呈下降状态。由于年内降水不多,降水量比2007年减少28.9%,地下水下降总体幅度在0.5米左右。是全国、全省贫水区之一;全市水资源空间分布从东北向西南递减,由于不合理利用,全市主要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2、森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林种结构不合理。全市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多分布在北部山区,西部、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较少。200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41.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比上年增加0.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及水源保护区陆域总面积1332.0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59%。林分质量不高,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少;林种结构不合理,树种较少且结构单一,针叶林少,混交林更少。

3、土地浪费,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水土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一些区域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土地资源严重消耗。大连市耕地面积少,土地后备资源贫乏。其中耕地面积为373,665.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7.6%。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313,879.6公顷,占耕地总量的84%。低于全国和全省人均水平。近年来大连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轻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约562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1.5%。

4、部分区域超采地下水,海水入侵严重。由于无计划地开采地下水,造成水资源浪费,局部地下水因超采过量,导致海水入侵,目前全市累积海水入侵面积达867.8平方公里,约占大连陆地总面积的6.9%。

5、矿山生态环境恶化。以传统落后的方式开采矿产资源,忽视矿山开采过程及结束后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使矿山及区域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6、工业、生活污染物排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危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严重。2008年全市废水排放量49398万吨(不包括循环海水排放量),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7386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22012万吨,大连市污染物排放状况近两年来呈现一种减少的趋势,主要是由于环境质量监控的结果,但生态环境破坏还很严重。 三、大连市未来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方面,必须立足于大连的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实际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吸取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寓于大连的远景发展之中,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全面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

树立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观念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识。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对大连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最佳的生态规划。

(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大连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

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体现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思想,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对大连市可通过保护措施而自然恢复的区域,应以保护为主,公路、铁路、海港沿线等需要采取防护措施的地方则应加大防护力度。 四、结语

当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生态化发展及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城市化、人口、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挑战,走城市生态化发展道路,构建生态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谢林霞 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李淼 大连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杨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