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阅读《红楼梦》中香菱被抢案的审判结果,完成问题。
至次日坐堂,勾取、千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今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1)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这段文字中贾雨村所做的三件事,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品味文中的划线词语,说明用这些字好在哪里? ①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 ②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
(3)文中画线部分表现出贾雨村怎样的性格特点?
(4)“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中的“此事”指代的是什么? 【答案】(1)胡乱判案;修书讨好;充发门子
(2)①“偏”字形象地刻画出薛家依仗权势,为所欲为,横行霸道的凶相。②“到底寻”与“不是”结合使用,深刻地揭示出贾雨村对门子的处置是处心积虑、由来已久的。 (3)势利、狡诈 (4)指代文中划线部分。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文段的综合考查。(1)本题是是对文段概括能力的考查。细读文段,找出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就这三件事:故乱判案、修书讨好、充发门子。根据内容梳理即可。
(2)本题是对特定语句中词义的理解。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理解词义。“偏”字描写出薜家仗势欺人的可恶嘴脸;“到底”则写出了贾雨村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可耻本色。 (3)是对人物性格的概括。用到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共同刻画了他势利、狡诈的性格特征。
(4)是对文中指代词的理解,些事是一个近指代词,应该在上文中找到答案,不是难事。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2017·湖州)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为下面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填写字母)。
标题 ①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读《________》有感 ②我也可以旧事重提﹣﹣读《________》有感 ③见字如面 墨短情长﹣﹣读《________》有感 书名 A.《朝花夕拾》B.《简爱》C.《培根随笔》D.《傅雷家书》 (2)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答案】(1)B;A;D
(2)我同意第一种观点,祥子来自农村,本是本份之人,他立志买辆自己的车,做的劳动者。但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死后,则又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后,伴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地痞无产者。所以祥子的堕落, 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而非祥子自甘。
【解析】【分析】(1)此题解答,要结合平时的课外阅读积累,在掌握选项中四个名著的主要内容基础上辨析作答, 《简•爱》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平等,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傅雷家书》是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在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2)我同意第一种观点,祥子来自农村,本是本份之人,他三次买车失败,屡受挫折,此后,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地痞无产者。所以祥子的堕落,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而非祥子自甘。
【点评】此题属综合阅读题,(1)课外阅读题;(2)口语交际题。
3.(2017·北京)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小题。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中。
B.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 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 《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
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参观记录】
时间:2017年4月13日 地点: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女神》开一代新诗风,是中国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制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诗坛领袖,________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话剧大家,改变老故事,《________》乃历史剧先锋
(4)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②轻唤一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
③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志向;走近为民族而四处奔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
④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⑤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标点符号修改:________ 句子修改:________ 【答案】 (1)老舍
(2)D (3)自创
;屈原
(4)①句中的“。”改“?”
;④句应改为“这些静穆的名人故居,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非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形式新颖,但难度不大。通过审读题干,可确定该题的入手点,即文常考查。提示语中提到了《骆驼祥子》,看到这一点,答案自然跃然纸上。
(2)本题考查修辞赏析,答案一目了然。“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不能来形容“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二者矛盾。(3)本题考查对联,需结合材料信息与对联内容综合分析。第②空,难度不大。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的“ 《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制作”与上联中的《女神》可直接写出答案。第①空,则需要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 《女神》开一代新诗风”,且与下联提到的“改编”词性相对应。
(4)①句是选择问句,要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用逗号。④句有两处表达欠妥。一,主语判定错误,该句主语为“名人故居”;二,用词不当,“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中的“平凡”一词不恰当,结合上下文语境不难看出,可改为“非凡”。
【点评】(1)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2)使用比喻手法时要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3)拟写对联时,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4)注意积累标点符号的用法。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4.下列各个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出自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左传》。
B. “未若柳絮因风起”出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撰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C. 老舍,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 普希金,诗人,代表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等。 【答案】 A
【解析】【分析】A错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本题涉及中外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5.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全无定法,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 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说上下联挂反了。的判断是对的。
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 【答案】 B
【解析】【分析】A项错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项正确。
C项错误,赏月、猜灯谜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D项错误,知天命表示年龄“五十岁”。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手法,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借白杨树歌颂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高尔基的《海燕》借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歌颂了无产阶级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B. 先秦诸子百家的作品启示深远,如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启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庄子·逍遥游》借鲲鹏的形象启示人们要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C. “序”“说”“书”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马说》是借千里马阐述人才被埋没的议论性文体,《与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D. 许多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清代吴敬梓《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法国都德《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 【答案】 A
【解析】【分析】A高尔基的《海燕》是散文诗。不是散文。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辨析能力。一般考查重要的作家作品相关的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留心课文的注解以及延申知识的掌握,需要考生自觉积累。
7.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有“除旧”“守岁”等各种习俗。然而随着最近几年
过洋节风气的盛行,过中国年的“年味”渐淡。为增加我国传统的“年味”,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下列建议中不是很适合的一项是( )
A. 写春联贴家门增加过年喜庆气氛。 B. 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以庆贺新年。 C. 全家人驾车出游过有意义的新年。 D. 街坊邻居之间互相道个喜拜个年。 【答案】 C
【解析】【分析】写春联,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街坊道喜拜年这几种都属于传统习俗,有“年味”。驾车出游属于现代。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文化常识的积累,考生在做该题时要明确题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注意对选项进行仔细的辨析。
8.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答题。莫振高,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他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30多年来,莫振高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进入大学,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1)【点击师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
(2)【礼赞师魂】莫振高校长对都安教育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感动中国”颁奖词曾用“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来评价他,我们还可以用哪两句古诗词名句来礼赞他? (3)【感念师恩】为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激之情,小组自发合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手抄报送给老师。①大家都在“师恩情深”栏目中写一句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话语,请你也写一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②手抄报已设计了两个栏目,请你设计另外两个。(不能直接用材料和题目中的四字词语作答)
栏目一:师恩情深 栏目二:恩师风采 栏目三: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
【答案】(1)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校长的感人事迹。
(2)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师生剪影;师生故事,课堂风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认真阅读这则材料,主体是“莫振高”,事件是“感人事迹”。据此即可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可准备一个笔记本,分门别类的把相关的名句整理出来。因为莫振高是一个老师,所以可以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礼赞他。 (3)①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表达的主题或目的是什么,然后即可根据这个主题来组织语言,表述时,一定要语言通顺,说理有据,有时还要注意要有称呼。本题表达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表达的目的是表示对老师
的感激之情,长度要求是一句。据此可作答如下:老师,是您为我的理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谢谢您!②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栏目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手抄报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栏目一定要与主题相关,还要认真分析已给出的栏目名称,所设计的栏目一定要与其格式相同。据此即可作答。 故答案为:(1)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校长的感人事迹。
(2)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师生剪影,师生故事,课堂风采。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的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就是: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校长的感人事迹。
(2)本题考查理解型默写。答题时应注意,从自己掌握的诗词名句中,提取关于关于“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全不惜,只留清白在人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本题考查根据主题设计活动。答题时应注意,要求: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激之情,活动形式:小组自发合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手抄报送给老师。要贴近学校和教学的实际,比如师生剪影,教师风采,师生互动,爱生如子,谆谆教诲等。
9.下面是摘自不同作品中的书信内容,按要求完成题目。【甲】“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
【乙】“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丙】“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甲】出自作品________,【乙】出自作品________。
(2)【乙】选自的作品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________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________问题。
(3)【丙】是思想家________在《谈读书》中写的一句话,他被马克思称为“________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有句名言“________。”为千万人所熟知。 【答案】(1)《我的叔叔于勒》或《羊脂球》;《傅雷家书》 (2)傅雷;“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3)培根;英;知识就是力量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2)考查《傅雷家书》的中心内容。(《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对学生来说,更值得一读。
(3)考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散文家、哲学家培根及国籍和著名的论断。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了解世界文化,多积累名人知识,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故答案为:(1)《我的叔叔于勒》或《羊脂球》;《傅雷家书》(2)傅雷;“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3)培根;英;知识就是力量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10.(2017·广州)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 风住尘香花已尽,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事事休,日晚倦梳头。 B.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E. 何处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F.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 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气蒸云梦泽,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 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⑥ 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寺词名句。
古代文人墨客常借“禽鸟”这一意象来传情达意。李商隐在《无题》中,用青鸟传情表达对爱人的牵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①________ ?________。”刘禹锡在《秋词》中,用鹤儿冲天展现对生活的乐观:②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1)B,D (2)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园东望路漫漫
;留取丹心照汗青
;波撼岳阳城
;无丝竹之乱耳
;过尽千帆皆不是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解析】【分析】(1)A.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屠泪先流。C.“生”应改为“升”;E.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拍?“夜”与“处”位置错误;F.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后面为“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2)(3)古诗文默写,注意书写正确,不要有错别字。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1.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赋”“比”“兴”三部分。其中有《关雎》《无衣》《蒹葭》等名篇。
B. 我国古代男子一般有名有字,《三国演义》中夏侯惇称主簿杨修为杨德祖,称字不称名,是不符合当时社交礼仪的,其中隐含着他对杨修的不敬。
C. 初中教材中有许多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社戏》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故乡》选自他的另一部小说集《彷徨》。
D.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它向我们展现了许多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其中有太平洋被欧洲探险者发现、东罗马帝国最后堡垒拜占庭陷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等内容。 (2)阅读下面片段,完成小题。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一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
“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①画横线的“这条计”是指什么计?它“好”在什么地方?
②请你联系小说《水浒传》林冲的有关故事情节谈谈成语“逼上梁山”的含义。 【答案】(1)D
(2)①点燃草料场,烧死林冲。“好”在林冲即使逃脱也免不了死罪。②太尉高俅之子为霸占林冲的妻子,三番五次设计陷害他,在忍无可忍、走投无虑的情况下,林冲杀死了前来杀害他的人,上了梁山。成语“逼上梁山”用来比喻被迫做某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相关知识,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判断时要抓目题中的重要信息(人名、地名、物名、情节点)来解答。常考“三名”:作者名、作品名、作品中人物名。(1)为文学常识选择题型,可使用排除法,逐一排除,A中“赋、比、兴”是表现手法,不是种类。B夏侯惇称主簿杨修为杨德祖,这是朋友的敬称。C中《故乡》《彷徨》都选自《呐喊》,故D为正确选项。
(2)通读选段,判断选段出现的内容,结合自己名著阅读的经验来加以判断,选段选自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条计” 是指他们三人商量点燃草料场,烧死林冲,这条计策好在林冲即使逃脱也免不了死罪。再根据林冲的处境则可以解释逼上梁山的含义,要注意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选文内的含义,其二是他的引申含义。
12
.
欣
赏
下
面
的
书
法
作
品
,
完
成
下
列
小
题
。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笔画清劲优雅,节奏和谐。 B. 字体干净匀称,温润如玉。 C. 楷行两书并用,墨色浓淡相宜。 D. 作品柔美不足,刚劲有余。
(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1)D (2)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仔细观察书法作品,可以确定其为行楷。它的特点是行笔轻盈,点画灵动,字体匀称,由此可知ABC三项都是正确的。 D项“柔美不足”的分析是错误的,从“黄”“空”“江”等字可以看出字体的柔美。
(2)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此题要注意“鹤”“碧”“惟”的结构要安排合理。 故答案为:(1)D;(2)略
【点评】(1)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欣赏书法作品,一般先观其气势和神采如何,然后欣赏章法与结构,最后是意境。
(2)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书写汉字要做到规范、工整和美观。书写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避免写错别字。
13.在“倾听大自然的语言”系列活动中,你参与其中。
(1)【知识积累】2007年批准,“二十四节气”之一被定为我国法定节假日,这一节气是( )
A. 春节 B. 清明 C. 端午 D. 中秋 (2)【追根究底】阅读下面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及其原因。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3)【心系他人】时值早春,天气仍然较冷,同学们都穿着厚厚的衣服,可小飞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宁可冒着感冒的危险,也不愿多穿衣服。作为小飞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答案】(1)B
(2)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他地方却十分寒冷。 原因:纬度的差异影响物候。
(3)小飞,现在时值早春,天气还比较冷,穿衣服少了很容易被冻感冒,进而影响到你的学习。请你多穿点衣服,好吗?
【解析】【分析】⑴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春节”“端午”“中秋”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不是节气。我国从2008年开始把“清明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据此,答案为C。
⑵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这一天禁火冷食。这
句诗的意思是:二月时的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他地方却十分寒冷。这是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造成气候的不同,即纬度的差异影响物候。
⑶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小飞同学);其次要交代劝说的理由(早春时节,少穿衣服的影响);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⑴B;⑵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他地方却十分寒冷。⑶小飞,现在时值早春,天气还比较冷,穿衣服少了很容易被冻感冒,进而影响到你的学习。请你多穿点衣服,好吗?
【点评】⑴考查学生对一般节气与传统节气的掌握程度。“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被定为我国法定节假日。
⑵考查学生对唐诗中蕴含的物候知识的掌握能力。诗句“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产生的原因:纬度的差异影响物候 。
⑶在劝说时,除了劝说的内容契合对方的想法之外,也要讲求“说”的技巧。首先,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假设自己是对方,自己又会怎么想、怎么做,体会他的心情;然后注意说话的方式、语气、态度,尽量做到委婉、谦和、真诚。如果直接否定对方,对方是很难接受的,劝说注定是失败的,那么就可以在说的时候巧妙地以退为进,比如可以多用这样的句式“我也这么认为,但是后来仔细一想……”“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们不妨把眼光放远了来看……”通过这样的句子,尽量把对方的观点引导到自己的观点上来。此外,语言可以生活化一些,因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内容能让这样的沟通更为有效。
14.(2017·绍兴)名著阅读
(1)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
A. 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 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 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 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圣地亚哥,但小说称呼他为“圣地亚哥“仅四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案】 (1)D
(2)《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作者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2)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综合,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内容。
15.填空。
(1)《山水画的意境》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江苏徐州人,________家,以________成就最高。
(2)四川人说:“峨眉天下________,夔门天下________,剑阁天下________,青城天下________。”这话是有道理的。
(3)“胸有成竹”语出________ (作者)《文与可画篑笃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________,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答案】 (1)李可染论文集;李可染;画;山水画 (2)秀;险;雄;幽 (3)苏轼
(4)为人性僻耽佳句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平时记忆及积累答题。答题时注意“染、幽、 僻”的书写。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名篇名句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而解答名篇名句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整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