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达州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达州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四川省达州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默写 (共1题;共11分)

1. (11分) (2016·杭州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 , 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左传》中《曹刿论战》一文中,点明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 再而衰,三而竭,________ , 故克之。 ③王维《使至塞上》中与范仲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 , ________。 ④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杀敌报国却又无奈白头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国内外两方面说明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二、 书写 (共1题;共6分)

2. (6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惆怅

zhì

真________

________ 浮光掠影

ǎi

暮________

________ 渲染

________ 朝朝暮暮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3. (5分) 下面语段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并给出修改意见。

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英国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赢得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物理学上。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就是雨果这样,就是爱因斯坦这样,不仅仅有对自己专业的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却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四、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4. (2分) (2017七下·宁河月考) 下列各项是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 . 从主题角度看,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作者失意的境遇以及寂寞苦闷的情怀。

B . 从艺术表现角度看,这首诗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则描绘了是人的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C . 诗人“独怆然而涕下”的原因是因为时间的消逝与空间的寂寥。

D .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第 1 页 共 14 页

5. (10分) (2020九上·简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访隐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释)①坞:山坳。

(1) 第二句中的“抱”字非常传神,是炼字的好例子,请谈谈其妙处。 (2) 下面所列诗句中哪句与本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6. (17分) (2012·常州) 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乙

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至德二年,亡走凤翔。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大历中,出瞿塘,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数尝寇乱,挺节①无所污。为歌诗,忧时伤生,情不忘君,人皆怜之。观李、杜二公,语语王霸② , 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③之妙,双振当时。

(选自《唐才子传•杜甫》,有删改)

【注释】:①挺节:坚守节操。 ②语语王霸:句句震撼人心。 ③骚雅:诗歌。骚,代指屈原《离骚》.雅,大小雅,代指《诗经》。

(1) 解释下列词语。 ①俄顷:________ ②何由彻:________ ③亡走凤翔:________ ④营:________ ⑤人皆怜之:________

第 2 页 共 14 页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②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3) 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杜甫创作甲诗时的处境。 (4) 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选段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既预示大雨即将来临,又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 . 选段甲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正如乙文所评:“忧时伤生,情不忘君。”

C . 乙文对杜甫虽有“高而不切”的评价,但甲诗“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社会理想是非常可贵的。

D . 乙文结尾含蓄肯定李白、杜甫诗歌成就很高,共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七、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4分)

7. (20分) 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小题。 10年后,我们能烧“冰”? 陈斌 沈俭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第 3 页 共 14 页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

(1) 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 (2) 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

(3)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 “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 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

8. (17分) (2020九上·岐山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老柿树 陈敏

①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没人知道他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②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③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

④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他们随便摘,随便拿。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家宴陈酿”。

⑤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猫头鹰向来被视为“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着竹竿出门,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说谁在夜间从树下过,朝树根浇了一泡尿,结果闹了一夜肚子;谁将坠落在树下的鸟窝捡回家煨了炕,没过几天房子便着了火。更为不幸的是有一回,一个男孩上树摘柿子,惹怒了隐藏在枝叶间的一个马蜂窝,被蜂蛰得坠下了树,摔得不轻。他蛮的爹带着人马,锯子、刀斧恶狠狠赶来伐树。一村人都来看热闹,我外爷搂着树身说:要砍就把我也砍了吧!记忆中,那些大人因树吵吵嚷嚷了一个下午,我外爷外婆给那个小孩送了半年的饭。

⑥不过,也有不少美好的传说:情窦初开的男女碰巧在树下相遇,他们的爱情便能生根发芽,修成正果;花开时节,从树下经过的准妈妈被柿花击中了头,定会生出个漂亮的女娃娃,被落下的柿子击中,一定能生个男娃……

⑦这些传说让人们对老树更多了几分敬畏。

⑧树木不老,人易老,人亦变。家乡在外爷外婆去世后一夜巨变。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都外出或打工或安家,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留了下来和古树一起见证着世间的沧桑。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

第 4 页 共 14 页

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

⑨外爷的家也换了主人。新主人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舅,他对老树还一无所知,一搬进去就扬言是要砍掉遮住了院子阳光的老树。他给树列出了五大罪状,消息传到我耳朵,我的心犹如针锥。我在哀伤的同时又默默地在心里给为树祈祷了一番。

⑩半年后,出差路过家门,忐 忑地将头伸出车外,将目光落在老树的地方,心突突地跳,想偷偷看一眼那棵长在我心中的古树是否还尚在人世。

⑪大树依然昂首挺立在那里。我顿时乐坏了。哪路神仙保佑啊,我儿时的伙伴没有被砍。它还在。我像拥抱久别的亲人一样,冲出车门,奔向树,紧紧搂抱,隐约瞥见舅舅一步步向我走来。

⑫我用诺诺的声音询问老树没有被伐的原因,听到的却是舅舅做的一个梦。

⑬老树被砍伐的前一天晚上,舅舅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看见黑色的天空闪出一道光,顿时狂风大作,树干和树枝摇摇欲坠,仿佛在与风暴对话,他听不懂它们的对话。

⑭突然,一声巨响,古树倒向一边,强风吹来,异常剧烈,整幢房子摇摇欲坠。 ⑮他在里面吓坏了。天哪,如果大树倒向他的房子,家毁人亡就在眼前。

⑯他赤身裸体奔出门,向大树喊:别倒下去,挺住,你会挺住的,你不会倒的。他伸出双臂将其抱住,设法将它立稳……树枝在风中摇摆,呜呜咽咽的,像在哭泣。突然,树干剧烈摇晃,脚下的大地在抖动。此时,梦醒了。

⑰以为是地震,舅舅从床上爬起,直奔窗户,推窗望去,外面风平浪静,老树依然安静地站在晨光中,他的心才缓缓放了下来。

⑱舅舅说,他砍树的念头在梦醒之后就断了。

⑲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7期,有改动) (1) 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 段落 ①-⑤ ⑥-⑦ ⑧-⑩ ⑪-⑲ 内容 ①________ 老柿树留下美好传说,让人心生敬畏 ②________ 老柿树依然挺立,“我” 喜出望外 (2) 文章⑬-⑯自然段详写舅舅的梦境,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3)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①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叶子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籍。(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②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 , 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本文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第 5 页 共 14 页

9. (7分) 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后,班级拟开展以“爱我家乡,护我土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 【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文学性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我准备的是:________ (2) 【土地忧思】土地资源高度稀缺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危机始终是不言自明的。下表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我市某县土地沙化面积变化表,请你写出相应的结论。

某县土地沙化面积变化表(单位:亩)

时间 面积 1949年 50 1979年 100 1988年 140 1991年 210 1998年 300 2010年 380 (3) 【献言献策】针对我市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的现象,请你向土地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

八、 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

10. (4分) (2017七下·宁波期中) 根据一位同学阅读《海底两万里》等两部名著后写的读书笔记,请你按要求填空。

(1) 【读书笔记一】情节概括

A、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 B、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 C、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 D、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 上述情节中,出自《海底两万里》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 (2) 【读书笔记二】人物点评

下述点评中,点评尼摩船长的一项是( )

A . 他,知识渊博,机智勇敢,沉着果断。他是一个神秘浪漫的人,也是一个反抗压迫、支持正义的战士。 B . 他,心地善良,刚毅勇敢,酷爱真理。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的航海家。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八上·包河期中) 按下面的提示和要求作文。 题目:请以“榜样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择你(除诗歌外)喜欢的文体进行写作。(2)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否则会扣分。(3)不要抄袭或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为了内容的充实与完整,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第 6 页 共 14 页

一、 默写 (共1题;共11分)

答案:1-1、考点:解析:

二、 书写 (共1题;共6分)

答案:2-1、考点:解析: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答案:3-1、

第 7 页 共 14 页

考点:解析:

四、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答案:4-1、 考点:解析: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答案:5-1、

答案:5-2、考点:解析:

第 8 页 共 14 页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答案:6-1、答案:6-2、

答案:6-3、答案:6-4、 考点:解析:

第 9 页 共 14 页

七、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4分)

答案:7-1、答案:7-2、

第 10 页 共 14 页

答案:7-3、答案:7-4、考点:

解析:

答案:8-1、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考点:解析:

第 11 页 共 14 页

答案:9-1、答案:9-2、答案:9-3、考点:解析:

第 12 页 共 14 页

八、 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

答案:10-1、答案:10-2、 考点:解析: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答案:11-1、

考点:

第 13 页 共 14 页

解析:

第 14 页 共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