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群落的主要类型》名师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群落的主要类型》名师教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群落的主要类型》名师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节选自浙教版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节《群落的主要类型》和第五节《群落演替》。以陆地生物群落的介绍及两种演替类型为主要知识点,与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在知识体系架构上存在联系。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前一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的学习,学生对群落的概念及结构已有基本的认识。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对于群落的类型及群落演替进行讲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由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基础,对认识问题有自己的认识方法,初具备了掌握学习重难点的能力,所以他们具备学习概念性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能力目标: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 四、教学重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五、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以问题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阶段 【温故知新】回顾群落的概念 学生活动 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巩固基础概念,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群落的类型及群落 演替,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群落。 (ppt显示问题:群落是什么?) 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 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观看视频 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二、知识讲解 【引入新知】介绍群落的类型 1 / 5

陆生生物群落:森林、草原、荒漠、苔原 请一位学生介绍森林中的热带雨林。(播放视频,视频长度约3分钟,由学生讲解) 加强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程度。 尽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于陆生生物群落的特点的印象。 【知识转移】除了热带雨林之外,森林类型还包括阅读教材 北方针叶林和温带阔叶林,请阅读教材91页 【介绍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讲述群落的 特点,生物。 【介绍草原、荒漠】结合书本与ppt上的图片,展示草原。 【介绍苔原】学习了上述几个群落,现在来学习下 苔原(播放视频,约3分钟) 【小结】板书完成陆生生物群落 提问:在这四种陆生生物群落中,物种最丰富的是回答问题 哪一种? 【知识迁移】群落演替 提问:群落是否一成不变? (ppt展示群落动态变化) 群落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 的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 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介绍演替类型】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原生演替: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 和湖底开始的演替。 【举例】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分析各阶段植 物情况。 提问:草本阶段与苔藓阶段能否颠倒顺序? 组织学生同桌讨论,请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 生回答 2 / 5

【总结】苔藓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 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积累有机物, 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引出顶级群落的概念,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强调顶级群落与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关系,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强调】苔藓生长后由于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 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取代了地衣,强调演 替概念中的“代替”是优势取代,成为优势种,而 不是取而代之。 次生演替:在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 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 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 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举例】从弃耕农田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分析各阶思考问段植物情况 【比较】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 题,与教师一起完【板书】原生演替、次生演替在起始条件、演替时成原生演间、演替速度三方面的比较 替与次生提问:所有的裸岩和弃耕农田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演替的区吗? 【顶级群落】ppt展示顶级群落的概念。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别比较。 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点上,群 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 永远保持原状。演替所到达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就 要顶级群落。 【课堂活动】利用教材p97图5—8,提问1当某地回答问题 均温度低于-10℃,年平均雨量低于50cm,该地的顶级群落是什么? 提问2:当某地年平均温度超过25℃,年平均降雨 3 / 5

量高于400cm,该地的顶级群落是什么? (回答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回答) 三、知识应用。联系实际,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演 替的影响。 信息的能力 引出人类对自然演替的破坏 引出人类对加速自然演替的作用 体现人类活动对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的影响。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 【讲述】人生活在自然中,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小组讨人类活动会对自然演替产生什么影响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论。思考问题。 【教师引导】播放视频(陕北毛乌素沙地的变化, 约3分钟) 提问1:视频中的毛乌素沙地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沙地吗? 提问2:现在的毛乌素沙地还是沙地吗? 提问3:还有什么例子可以说明? 指导学生回答 【小结】1.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2.过度砍伐导致森林破坏 3.污水排放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提问4: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 【讲述】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湖还田、退牧还草等重要,并于2003年1月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四、知识巩固【当堂练习】 回答问题 下列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贫乏的是(B) A.热带雨林 B.荒漠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甲、乙两地原始森林,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 4 / 5

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 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完成题目 叙述,错误的是(C)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分别是次生演替和原生演替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演替生长成次生林 C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五.板书

巩固知识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