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刘升弟
合作市教育局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 747000
【摘 要】2010 年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发展。因此,解决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学前教育 问题 对策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个体早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1.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认识到学前教育的主要意义,期盼着孩子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学前教育重视不够、规划不科学、投入不足,城市出现了稀缺公办幼儿园“入园难”、民办幼儿园“入园贵”,农村主要由附设的学前班承担学前教育的现象。
1 / 5
1.1缺乏和法规保障,管理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
国家颁布与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等。但是,《教育法》所规定的4个学段的学制教育中,还没有为学前教育制定具体的法律条文,学前教育的地位明显不高。由于学前教育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公办幼儿园办学机制失去了保障,办园行为不规范,办园标准不明确,准入制度不健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不到位,相关部门没有履行各自职责,没有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1.2 投入不足,“入园难”、“入园贵”等现象严重。
1990-2010年20年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1.2%至1.3%之间徘徊,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不到1.15%,远低于世界水平。据教育部经费统计年鉴资料,2007年,我国有8各省市的幼教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低于1%。随着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将会更加严重,以至于,老百姓“入园难”、“入园贵”的呼应不绝于耳。
1.3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不足,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低
我国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师资队伍不稳定,一方面无法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另一方面也使大多数教师没有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缺乏接受继续教育和自我完善的动力。二是专业化程度不够,即正规的幼师生不多。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幼儿教师大多数由小学教师转化而来,或中师所学为其他专业,并且未接受后续的幼师专业课程培训。三是“教育教学教研”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存在偏差、教学组织方法陈旧、教研活动开展不充分等。
2 / 5
2.解决我国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2.1以为主导,建立健全幼教管理机构
尽快启动学前教育立法,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认真执行“以县为主”的管理。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2.2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半学条件
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完善优惠,鼓励公平竞争,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学前教育领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
2.3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园,形成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格局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举办、共同举
3 / 5
办等多种形式兴办幼儿教育。一是依法落实民办幼儿园、学生、教师与公办幼儿园、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幼儿园办学自主权。二是县级以上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幼儿园,对发展民办幼儿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完善学院管理和运行机制。三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民办幼儿园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积极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的作用,建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
2.4拓宽学前教师培养渠道,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师资的数量和质量
由于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新一代的历史重任,因而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应着眼于提高其全面素质。我国历来以师范教育培养师资,极大地保证了学前教师的专业训练。但以师范教育为学前教育师资的唯一培养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了学前教师的来源以及水平的提高。借鉴国外学前教师培养的开放制度,针对我国的实际,我国在进行学前教育改革时,应注意以师范教育培养为主,采取定向与非定向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学前教育师资的来源。但应保证非教育定向教师任用的专业考核,保证专业性与一般性的有机结合。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地方教育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扩大幼儿园保教人员培养渠道,开展农村幼儿教师的全员培训,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培训体系。要把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基础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划拨专项经费。通过培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
解决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出台有利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和法规,理顺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创新思路,普遍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促进个体早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
4 / 5
参考文献
[1]吕静,周谷平.陈鹤琴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6.
[2]皮亚杰著.儿童的心理发展(傅统先译)[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3]时丽.当前我国幼教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