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家 中 学 高
效 课 堂 观 察 评 价 表
对象
环节准备
观 察 点
课前准备了什么?怎样准备的?(指导//合作)任务完成的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课堂观察纪实
倾听
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哪些互助/合作形式?
互动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过程、结果怎样?
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情况如何?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动手实践/思考/练习)有哪些?
小组当堂合作交流情况怎样?方式有哪些?
学生之间关系怎样?如何对待讨论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学习
自主
合作
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是否有价值?
学习组长的组织带动能力如何?
小组提交课题疑难问题的次数如何?
达成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
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
有哪些证据(活动/衔接/步骤/创意)证明该教学设计是有特色的?
讲解效度(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介/语速/音量/节奏)怎样?
板书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
侯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分工/讨论/活动/作业)?结果怎样?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动手操作/观察/作业)?结果怎样?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结果怎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结果怎样?
环节
呈示
对话
教
指导
师
教
学
机智
目标是依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学习目标?课堂容量适合该班学生吗?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材处理
课堂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的?
预设了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怎样体现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有哪些?
如何获取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