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年秋季学期期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三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测试卷(无答案)

2019年秋季学期期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三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测试卷(无答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2019年秋季学期七星关区第三实验学校

七年级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1-4题(8分)。

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虚,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tān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蕉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废除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呼啸( ) tān( )坍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风吹雨打 B.生气 C.东倒西歪 D.废除 4.文段中四处标点(见角标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5-6 题(4 分)

读书,要善于发现。

A.我们都喜欢英雄,并且崇拜英雄。B.英雄是时代需要的榜样。C.说起英雄,我们可能第一时间想起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战士,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好汉;D.其实,通过阅读《名人传》,使我认识到了那些敢于直面人生的苦难,甘愿牺牲个人幸福为人类创造精神家园的人,同样也是令人敬佩的英雄。读过传记,我们会发现,书中的三位精神巨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且贡献至伟的人物。

读书,还要善于辨别。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5.文段划线句子A、B、C、D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6.在文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①③④②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分)

(1)下面是七(3)班同学们深入调查的结论,请你从中概括中学生提笔忘字的原因。(4分)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成了人们离不开的工具。用电脑打字时,许多学生都是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拼音和汉字是互为的两个体系。即使有人使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也不需要知道汉字的所有笔画和笔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一笔一划地书写汉字。许多学生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和知识基本上来自网络,而用于看书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才会在提笔写字时忘记了要写的字。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这样的原因,你认为中学生该如何做?(至少提出两点建议)(4分)

(二)古诗文积累(10 分,每空 1 分)

默写。

(1)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 ,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刘禹锡) (3)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4)树木丛生, 。 ,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8.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①②③

(5) ,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 。

(7)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 (三)课内文本阅读(8 分)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

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9.选文第①段画线句中的“挡”是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10.将第①段中加点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3分)

11.用简要的话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2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饺子啊饺子》,完成第12-14题。(共12分)

饺子啊饺子

白阿莹

①几乎每个周末,我都要携妻带儿回东郊我的父母家去,陪二老吃顿饺子。 ②从懂事时起,我就爱吃母亲包的饺子。小时候,吃饺子还是一家人过年时最憧憬的奢望,平时家里几乎是吃不到纯肉馅的饺子的。即便如此,母亲还是会想各种办法,比如用猪油渣与蔬菜掺合了给我做出美味的饺子来。我总能吃到母

亲包的美味饺子,每次都会吃得满嘴生津,直喊:“香!香!”一到这时,母亲就会拍拍围裙上的面,眯着眼笑。

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饺子对我们的吸引力大大减弱了,宴请亲朋时只吃饺子,会被嘲笑成吝啬。但母亲却依然固守着对饺子的嗜好,每周末都打电话提醒我早点儿回家来包饺子。此时我已成家立业住到城里,回父母家去吃那已有些乏味的饺子,主要是尽对年迈父母的孝道。每次回家,一半是担心父母受累,一半是不想老吃饺子,我总给母亲建议,换个主食吧,吃米饭,蒸馒头,炒点菜。母亲不吭声只皱眉看我一眼说,我现在老得想不出做啥好了,你看面都和好了,下礼拜吃米饭吧。但是下一个周末又是饺子,只是饺子皮里边的馅会有些变化。回回如此,日子久了,我也只好不再提了。

④近来一段时间,儿子进入青春期,开始爱抱怨了,时常嘟囔说:“又是饺子。”我们教训儿子,奶奶包的饺子不能说不好吃。然而,我们的教训不起作用,几乎每次回他爷爷奶奶家,儿子都要闹些让我们不愉快的事。然后常常是一出家门,我就会和儿子在楼外吵将起来,结果直到当天深夜,我的心情也舒缓不过来。儿子对付我们的办法越来越多,后来干脆每次回家吃饺子,碗还没端就说吃过饭了,引得一屋人怏怏不快。我实在烦得不行,忍不住又劝母亲换个花样,让儿孙们也有个期盼。母亲听了并不吭声。我再多说,她便嘟囔一句:“想吃什么,你们自己回来做好了。”

⑤于是,那个周末,我满怀“信心”地提了一大包在超市买好的蔬菜,带着妻儿兴冲冲地迈进父母家门——厨房内外又充盈着饺子馅的香气,客厅的茶几上支着一个面案,上边放着一碗面,面案周围一圈摆了五只小板凳:看来母亲是早计划好了,这次要全家一起包饺子。我不好再说什么,强装笑颜坐到母亲旁边,又坚决地示意儿子赶快坐下来擀饺子皮。母亲好像忘了上周的话,只顾招呼大家围坐到面案旁来,一家人擀皮的擀皮,包馅的包馅,忙忙碌碌的,却没多少说笑。

⑥妻子与父亲找了些话题唠家常,聊着聊着又聊到母亲买菜包饺子的事上了,母亲便开始夸耀起她做饺子的诀窍,说着说着,忽然问我懂了吗。我闻声抬头望了母亲一眼,但见母亲的眼睛正朝着这边盯着她的儿子。噢,母亲苍老了许多,特别是她那原本清澈乌亮的眼睛,眼仁变成了棕色,眼白已有些泛黄,眼仁眼白间没了清晰的界限,眼睛便显得异常混浊。我心里不由一酸,想说什么,却不知说什么好。

⑦母亲显然看出了我情绪上的波动,说了句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话。她一边包饺子一边自言自语似地说:“你爸你妈老了,也不想吃啥了,饺子香不香,关键是心情。一家人围在一块儿多好啊,一边包一边聊,非要吃什么米饭,准备一两天,吃完你们嘴一抹走了,连句多的话都没有……”她叹一口气,眼窝湿了:“你们也有这一天呢!”

⑧饺子香不香,关键是心情!天哪,我怎么就没想一想呢?心灵手巧的母亲什么菜不会做?何曾不想变个花样来款待她的儿孙?但母亲太珍惜这个阖家团圆的周末了,她渴望用这种方式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气氛,品味生活的乐趣和悲苦,虽然仅仅是一会儿,可这段时光对于母亲和父亲来说,是多么难得啊……

⑨那天的饺子皮我擀得很慢很慢,一家人也包得很慢很慢,一个个饺子又周正又美丽,犹如一个个工艺品,围着那笼屉一圈一圈螺旋着向外扩展,让人不忍下锅。那天的饺子,妻儿都说香,我却吃不出味道来。儿子问我,爸你咋了?我..

抬头看见镜子里自己的一双眼睛涌满了泪花,只能遮掩地说辣到了——谁又能理解,这小小的饺子承载了多少味道啊!

⑩我已不记得那天的饺子是什么馅的了,但我异常高兴,因为我清晰地记得母亲吃得很香,父亲也吃得很香。

(有删改)

12.本文叙述了长期以来“我”对饺子的难忘记忆与情感变化,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时间 有关记忆 情感变化 小时候 ① 就是爱吃 成家立业之初 每周末回父母家吃那已有些乏味的饺子 ② 近来一段时间 ③ 吃起来烦 那个周末 听母亲聊饺子懂得了她的心思 ④ 13.结合文章,说说第⑨段中加点词“味道”的含义。(4分) 14.就下面歌词与上文内容之间的相同点,简要谈谈你的感悟。(4分)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在孤儿院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的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

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他突然认识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阅读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与发展。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愤图强并最终成功的故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15.你从调查报告中得出了哪些结论?(4分)

16.结合以上材料以及生活实际,试分析不能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点)(4分)

17.根据材料,结合你的阅读实际,请你给父母或者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2分)

三、古诗文阅读(20 分) (六)古诗阅读(6 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8.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 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C.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9.颈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任意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3分)

(七)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三军可夺帅也 夺: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 驰:___________ .

(3)不逾矩 矩:___________ .(4)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___________ ..

2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2.(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

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______”字,对比鲜明。(2分)

23.【甲】【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论语>十二章》

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分)

四、名著阅读(10 分) 24.填空(6分)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请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篇章的名字。(6分)

(1) ② ③

(2)《西游记》的作者是 。沙僧原来是天宫中的 ,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如来封为 。

25.从《西游记》这部文学作品中,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结合作品内容作介绍。(4分)

五、写作(60 分)

26.根据要求,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1)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岁月匆匆,转眼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七年级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七年级,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文章不得少于6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