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禹墟位于蚌埠市禹会村,当地村民们口口相传这就是“禹会诸侯”的地方。通过对禹墟考古发掘成果的研究,考古学者认为禹会村遗址与“禹会诸侯”事件密切相关。据此,下列说法最具合理性的是( ) A.传说可能包括历史 B.考古研究主要依据历史传说 C.一切传说皆有历史依据 D.历史传说详略决定史实真伪 答案 A

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 A.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B.按血缘亲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 C.宗法关系是君主的基础 D.分封诸侯是当时政治制度的创新 答案 B

3.(2018·苏州高三期末调研)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下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

A.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 B.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

C.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 D.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 答案 D

1 / 5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2018·南通全真模拟)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汉初承袭秦朝的皇帝制度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 D.郡国并行制的推行 答案 D

5.(2018·南通全真模拟)据《东汉会要》记载,西汉时“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到东汉时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 A.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的 B.有利于文化素质的提高 C.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D.为九品中正制实施奠定基础 答案 B

6.(2018·无锡高三期终调研)某同学在上大学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

A.西周 B.秦朝 C.汉初 D.元朝 答案 C

7.(2018·苏州高三调研)“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常派重臣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临制地方,而、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 A.是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 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推进 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

2 / 5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D.有利于加强集权,为后世所沿用 答案 B

8.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修撰一种簿状谱牒,按士族姓氏和郡望排列,同时详列士族家族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考之簿世然后授任”,甚至“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这说明当时( )

A.宗法观念影响选拔 B.的任用以世袭为主 C.世家大族基本垄断仕途 D.科举选官制度名存实亡 答案 C

9.(2018·南通一模)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门下省审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 )

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 C.削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答案 D

10.(2018·无锡高三调研)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 B.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 D.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答案 D

11.(2018·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苏北四市一模)北宋大中祥符四年殿试进士新定条制:“举人纳试卷,内臣收之;先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始付考官,定等讫。”“条制”说明宋代科举考试( ) A.首创殿试制度

B.规定答题方式

3 / 5

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D.推动了决策合理化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C.力求公平公正 答案 C

D.盛行徇私舞弊

12.(2018·镇江一模)据《元史》记载,中统三年,以不只爱不干(人名)及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讨伐李璮;至元十一年中书左丞相伯颜、平章阿术为首的荆湖行省,左丞相合答为首的淮西行省,分两路平南宋。由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 ) A.由丞相制度演变而成 B.在消灭地方割据中形成 C.已形成稳定的统辖区域 D.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 答案 D

13.(2018·南京、盐城一模题)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卷八十七载:“洪武元年,始备六尚书,皆正三品,而侍郎正四品,郎中以下品秩有差,而皆隶中书省,一仍元旧。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专擅蒙蔽诛,分其职于吏户礼兵刑工,又分大都督府为五,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虽并称而名位不极,事权不专。”材料本质上说明当时( ) A.丞相权力受限更多 C.六部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 D

14.(2018·南京、盐城高三二模)“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 ) A.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B.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C.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强化君主统治 答案 D

15.(2018·苏北四市一模)“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 ) A.传达皇帝旨意 C.总领全国政务 答案 A

4 / 5 B.参与行政决策 D.负责监察百官 B.政令畅通得到保证 D.集权统治得到强化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非选择题

16.(2018·苏州调研)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是维系君主权力运作的重要支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

——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

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有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仅可称之曰:“士人”。

——钱穆《国史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钱穆的主要观点并概括其主要论据。(不得照抄原文) (3)据上述材料,分析钱穆对于古代官僚制度认识的局限性。

答案 (1)纲纪其内: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设置军机处。 纲纪其外: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 (2)观点:中国自秦以后是“士人”。

论据:君臣各掌其权,百官有职有权,君主不控制选官权。

(3)局限性:官僚的职权均来自君主;官僚的作用是君主权力的延伸;官僚对君主绝对臣服。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