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 1. 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 包括:

(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 (4)教学内容 (5)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和技巧 (7)教学手段 (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9)评估方法 1.1教学途径类

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

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 2. 三大教学法流派

2.1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 (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

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1)语言派(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

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3. 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

(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 (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 4. 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 (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 (3)教学步骤

(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 (5)成就和不足 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1. 传统教学法

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 (3)教学步骤

讲解语法词汇→翻译练习

→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 →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 →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 (4)主要特点

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

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 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 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5)成就

A.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B. 利用母语,吧翻译作为讲解和巩固外语的手段; C. 讲授语法规则,缝合成人学习特点,利于发展学生智力; D. 注重阅读文学名著原文,利于培养阅读能力; E. 该方法使用方便,不许专门训练教师;

F. 影响后世一些教学法(如阅读法、自觉对比法和认知法等) (6)不足

A. 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缺少接触目的语的机会; B. 过分强调学习语法知识,胡适语言的运用; C. 忽视口语和听力教学,不利于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D. 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活动少,气氛沉闷 1.2 直接法

是主张以口语教学为目标,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用学生母语,不用翻译,不注重语法知识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9世纪末,欧洲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矛头指向直接翻译法。 20世纪初,西欧产生“直接法”,代表人贝利子 (2)理论基础

联结主义心理学、儿童语言发展理论、语音学 (3)教学步骤 A. 准备(复习旧课) B. 呈现(引入新课) C. 联系(新旧课内容联系)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D. 系统(通过情景使新内容情景化) E. 应用(练习) (4)主要特点

A. 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 B. 不用母语不用翻译

C. 以直接的感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适当总结语法规则 D. 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E. 以句子教学为单位 F. 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 (5)成就

A. 提出语言教学的新途径,开辟了第二语言教学法这一新领域 B. 提出了很多好主张

a. 把外语教学从书面语引向现代口语; b. 从忽视语音教学到重视语音教学;

c. 把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变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C. 利用直观收到进行自然口语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D. 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E. 对后期的教学法产生影响。(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 (6)不足

A.过分强调幼儿学习母语的规律,忽视成年人的认知特点; B.忽视母语和翻译的作用,过分排斥母语; C.用目的语授课,对教师要求较高。 1.3听说法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二战时的美国。美国士兵。代表人物:弗里斯、布龙菲尔德、拉多等。 (2)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 (3)教学步骤

A. 呈现(展示新的语言材料,借助于实物、情景使学生认知) B. 模仿(教师反复师范、学生反复模仿)

C. 重复(用多项选择、判断正误等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记忆) D. 变换(词语替换,句型转换、句子扩展等变换句子结构加以巩固) E. 选择(用问答、对话、叙述等让学生选择词语、句型等进一步活用) (4)主要特点

A. 听说领先,口语是第一位;

B. 反复操练,通过模仿、重复、记忆形成新的习惯 C. 以句型为中心,强调语言结构的教学;

D. 课堂上排斥或使用母语,重视母语与目的语对比; E. 严格纠正学生的偏误

F. 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特别是语言实验室的运用 (5)成就

第一次把外语教学法建立在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的科学基础上,集成直接法的传统,发展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操练系统。

A. 以句子为基本单位,强化句型操练,避免了语法的繁琐讲解;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B. 吧语言技能分成四方面分别加以训练; C. 不完全排斥母语,发挥母语作业; D. 重视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利用。 (6)不足

A.过分强调机械练习,忽视让你的认知能力和智力的作用; B.过分注重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 C.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D.过分强调听说,忽视读写,语文分家,学生缺少学习后劲。 1.4认知法

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学习者认知能力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言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全方面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1)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针对“听说法”,被称作“当代语法翻译法”。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 (2)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3)教学步骤

A. 语言理解阶段(占课时1/4,从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出发,讲解新的语言知识和概念)

B. 语言能力培养阶段(占课时2/4,检验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训练能力;先做理解性练习,再做结构性练习)

C. 综合化运用阶段(占课时1/4,组织学生用学过的语料通说读写,培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养真实的交际能力,重点在脱离课文的专门的交际性练习,如即兴对话、角色扮演等) (4)主要特点

A. 学习语言规则要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反对机械训练; B. 在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练习; C.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积极性; D. 听说读写全面要求; E. 适当使用学习者的母语; F. 正确对待学习者的偏误。 (5)成就

A. 把认知心理用到语言教学中来,拓宽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思路 B. 注意吸收不同教学法的长处 (6)不足

A. 作为一个的外语教学法流派还不够完善,缺少与之相配套的教材;

B. 她的理论基础还处在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常被用于教本国人学外语,英美教师在国内、外地教他族人学英语基本不用。 1.5传统教学法小结(结构主义教学法)

强调语言形式的教学,认为掌握了一种语言的结果,能说出正确的句子,就是学会了这种语言。重视语言结构。 (1)认知派:要自觉地理解以掌握语法规则;

(2)经验派:通过反复的机械操练,可以养成习惯,记住句型。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2. 人本主义教学法流派(受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较大)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为学服务。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主义消除恐惧不安的情绪,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主动、轻松地学习。 2.1团体语言学习法 (1)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由学生决定学习内容,教师起顾问作用,把心理咨询用于语言教学的一种第二语言学习方法,也称“咨询法”。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柯伦 (2)主要特点

A.重情感因素(主张“全人学习过程”,强调人格的培养,即是发展认知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重视情感因素。)

B.学生决定(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决定学习内容)

C.咨询作用(教师起顾问、辅导的作用,扮演被咨询的角色与学生互动) D.集体学习(营造安全温暖的集体学习环境,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帮助来学习,减少焦虑和竞争,无考试)

E.依靠母语(依靠学生的母语。过度到目的语,增加安全感) 总结特点: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A. 以口语教学为主,围绕话题进行; B. 没有特定的教学目标;

C. 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材会造成学习上的障碍) (3)评价

A. 典型地代表了人本派的教学的特点,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轻松、安全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B. 教师发挥的知道作业不够,科学性被质疑。 2.2暗示教学法

21世纪60年代中期,创立于保加利亚。代表人物:精神治疗师兼医师罗扎诺夫。通过暗示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活动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集中注意的心理状态下有效地学习。

(1)主要特点:

A. 去除心理障碍;(确立学校、教师、教材的权威) B. 强调学习环境(舒适、轻松、古典音乐、艺术性) C. 加大语言材料输出(多于一般教学法,暗示——速成法) (2)评价

A. 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生理学规律和心理疗法;强调环境和音乐的作用给的语言教学带来启发;

B. 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做到,教师不可能都掌握心理治疗方法;完全排除紧张和焦虑不一定有利于学习。 3. 交际型教学法 3.1功能——意念教学法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1)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产生于西欧,又称“功能法“和“交际法”,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强调培养在真实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法体系。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美国教育家亚历山大,荷兰语言学家范爱克 (2)理论基础

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韩礼德)、交际能力理论(海姆斯)、话语分析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语言学 基本概念

功能: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行为。如打招呼、介绍、感谢等 意念:与功能相关的时间、空间、数量等

交际:注重信息,符合目的语本族人的惯用法,要得体,要互动,不同的交际任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讨论、)

交际能力: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 交际法课堂:学习内容是交际能力的所有部分,以功能为纲,流畅性比准确性更重要,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3)主要特点

A. 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B. 以功能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需要选取真实的情景和语料 C. 教学过程交际化,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通过交际活动培养交际能力

D. 以语言交际的主要形式——话语为基本单位,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训练为主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E. 按话题螺旋式地安排语言材料

F. 强调语言交际内容和信息的传递,不苛求语言形式 针对不同专业需要,提出“专用语言”教学,学以致用 (4)成就

A. 明确提出培养交际能力的语言教学目标

B. 提出功能意念范畴,以功能为纲突破了以语言结构为纲的传统观念 C. 强调从学生需要出发,提供真实语言材料 D. 课堂强调交际化,多小组活动 E. 主张以话语为教学单位 F. 螺旋式安排话题和教学内容 G. 重视语言运用的的体现和流利性

H. 针对不同专业学习者的需求,提出“专用语言教学” (5)不足

A.尚未很好地解决按交际需要和教学需要,科学地对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进行确定、分类和排序的问题

B.尚未很好地解决语言功能项目与语言结构形式如何恰当地结合,存在忽视语言结构教学的倾向 C.课堂教学交际化难以真正做到

D.基础阶段放松对错误的纠正,至少想汉语这样的“真正外语”的学习非常不利。 3.2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将学习内容设计为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感知、认识、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应用目的语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982年英国语言教育家珀拉胡首次提出。是交际法的新发展,是“交际法”的新形式;

19年纽南《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介绍了基本原理和教学大纲,标识正式形成;

90年代,成为英语教育的国际主流;

2001年2月,中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尽量用任务型教学途径”

分类:真实的生活任务和掌握语言形式的学习任务(真实性、交际性、可学性)

(2)教学步骤 A. 前任务阶段

介绍话题、激活语言(引导学生做简单的词汇学习或游戏,激活重要词汇和短语)、准备活动 B. 任务环阶段

完成任务、准备汇报、汇报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C. 语言聚焦阶段 分析语言点、操练语言点 (3)主要特点

A. 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 B. 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

C. 以展示任务的成功而不是考试的分数来体现学习的成绩 D. 讲真是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 E. 课内与课外的社会语言活动相结合

F. 意义优先,以语言的内容含义为重,而非结构

G. 语言、情景真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任务真实 H. 力图使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并能运用在交际中

I. 力图使任务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 J. 以做促学,用中学、,始终通过完成任务学习语言。 (4)不足

A. 任务的类型、编排、及对完成任务表现的评价,均无规律可循,不好确定

B. 过分注重意义,忽视语言形式、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能力 C.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上课即直接进入语言阶段,缺少学习新知识阶段;学生只能主要运用已掌握旧知识;

D. 许多主张只是理想,尚未得到证明;比其他方法更有效的基本假设,也还为成为事实。 3.3内容型教学法

把第二语言与知识或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内容围绕课程知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识进行,目的语只作为教学媒介。 (1)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最早呈现于“专用英语教学”中,“主题语言教学”、“沉浸式教学”都可看作内容型教学法的不同模式。 (2)主要特点

A.语言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而非目标,更适合学习者的需求,更有利于学习;

B.同时发展生活交际、获得知识和交流学术的能力,引向更高的学术交际;

C.与某一科目或专业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可丰富课堂内容,课堂更为生动、活跃、能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 (3)不足

A.同时学两门课,学生负担大 B.教师要求高

C.两门课关系处理不好,都容易受影响 三、对各种教学流派和方法的认识 1.对各种教学法流派作用的认识

A.产生有必然性、各有长短处、不会互相取代、也不会完全消亡 B.对立排斥和继承与发展,已出现相互融合的综合化倾向 C.不存在唯一的、最理想的教学法

D.教学法研究的重点已转向教学理念和基本焦旭原则

E从汉语的特点出发,总结丰富经验,同时汲取国外汉语和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优秀成果.继续完善并探索适合于汉语的教学途径。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2. 重视焦旭理论的新发展 “方法时代”→“后方法时代” A. 不存在唯一的、最理想的教学法

B. 强调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和教师的自主性,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实际,自主地运用、开发适合的教学方法;

C. 教师也是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探索者,要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化,从宏观上掌握语言发展的趋势。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