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分析报告——世界经济“双循环”结构与中国“逆”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分析报告——世界经济“双循环”结构与中国“逆”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饶j《!r硒宪孝考2012年第7期(总第2423期) 201 1年我国宏现经矫与财政 分析报告术 世界经济“双循环"结构与中国“逆” 中国社会科学院 闰 坤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张 鹏 摘要:2011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 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欧元区经济形势依旧复 杂,但主导国家立足于机制性、根本性的解决思路逐步明朗,欧元区内部“小循环”与 美欧“大循环”都着手设立。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良好成 效,房地产市场的“拐点”隐现。财政收支形势较好,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 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复苏阶段的差异性,我国经济总 体上表现出“逆”的特点,需审慎分析经济形势,坚持积极财政、稳健货币政 策的搭配,在具体手段上侧重预调微调,侧重制度、机制建设,重视完善市场 和引导市场力量。此外,在汇率上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关键词:宏观经济;财政;欧债危机;逆 中图分类号:F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151(2012)07—0029—21 2011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 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 机遇和挑战并存。具体表现在:美欧经济发展中 的深层次矛盾激化暴露,长期稳定和激励机制逐 步建立;日本经济进入复苏轨道,增长和转型压 力并存;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和平稳快速增长的矛盾突出,国内和国际经济 形势的差异形成了21世纪以来突出的“逆” 格局。而从第四季度的情况看,美国经济出现了 明显的好转迹象,欧元区着眼于长期和制度 完善的新机制也得到重视与发展,中国经济进入 小幅调整阶段,财政货币的预调微调色彩渐 浓,宏观进入“逆”框架下的复杂阶段。 一、美欧“双循环”结构建立与欧债危 机化解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化解是201 1年国 +本文是《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分析》课题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研究》(批准 号:10AZD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组组长:闰坤。 ● 锯衔碍宪考考2012年第7期(总第2423期 际经济领域的首要问题。当前,欧元区国家已经 着手建立长期制度和机制,以德国为中心,以欧 2011年,美国经济尽管受到年初经济增速 下滑,年中美债风波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但总体 洲央行(EC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支 柱,以财政联盟和欧洲共同债券的构建为方向, 形成了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小循环”。而在 2011年中期摆脱国债余额困扰的美国, 2011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复苏迹象, 经济形势基本保持稳定,从第四季度开始,美国 经济的复苏信号明显增强,关键经济指标普遍趋 于好转,发展前景看好。图1展示了2010年以 来美国经济的季度增速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美国总体经济形势复苏迹 房地产市场趋于稳定,金融市场的定价能力、派 象明显,第四季度在2010年同期较高增速的基 生能力和投资能力都有所恢复,以美元资产为纽 础上实现了3%以上的增长,并且推进经济增长 带,形成了美欧协力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大 的私人同定资本、个人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增长 ● 循环”。此外,日本经济处于复苏期,对外贸易的 强劲,ln J扩张性财政带来的支出非正常 异常表现值得关注。 增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则逐步消退(见图2)。 (一)美国经济:复杂金融市场环境下的经 美国实体经济的复苏进程加速,自主性明显 济加速复苏。 提高。 \ , \ f / \ / / ㈣) 图1 2010年以来美国GDP增速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统计局(BEA)。 (%) — 个人消费 广、\ 卢 — 一出口 _— …一》 ~支出 , ’ _一~ ,l _ 0 觐  。 。 痧 一 时间)。 图2美国经济构成因素的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统计局。 ● 锯街硒宪考考2012年第7期(总第2423期) 在实体经济复苏进程加速的支持下,美国 失业率出现明显的下降,而劳动生产率保持较 快速的提高,经济复苏表现出稳健、良性的特 征。201 1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超过 1.2%,而12月末的失业率则下降至8.5% (见图3),尽管存在新增就业中永久性雇佣比 幅下跌和通货膨胀压力的进一步高企。但系统 来看,随着美国实体经济的复苏和房地产市场渐 有起色,美国存在明显的吸收“过量”流动性的 “池子”,低利率不会对美国金融市场和整 体经济带来不良影响。2011年的美元实际有效 [率总体表现为贬值,对支持美国出口扩张和实 例偏低等问题,也明显支持了美国经济进入稳 体经济复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第四季度由 步复苏期的判断:即从固定资产扩张向新增劳 于受到欧债危机压力加大的影响,美元转为坚 动力扩张的阶段转变,企业家信心上升,实体 挺,“避风港”效应突出。美国CPI总体上处于上 经济产出增长。 升,连续9个月超过联储预定的控制线,当前通 相较于实体经济的快速复苏,美国金融市场 货膨胀预期管理的难度有所加大。但考虑到导 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总体上可以分为美元货币问 致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扩张性已经逐步转 题、美国国债问题、房地产问题和实体经济金融 向,而实体经济和资产市场的复苏对流动性形成 支撑问题。从当前的情况看,上述各个问题都趋 吸收性效果,2012年的美国通货膨胀压力不大, 于好转,美国当局的工作重点逐步从单纯解 CPI有可能自然维持在2%以下的水平,货币政 决凸显的问题矛盾转向系统化的分析美国金融 策环境较为宽松。 体系,立足全局、相互策应的解决好金融发展中 美国国债实施余额管理,在成功渡过2011 的深层次问题。 年8月2日的国债危机后,美国国债余额又逼近 美元货币问题包括利率、汇率和购买力三个 15.2 73"亿美元的新上限,国家债务率达到 方面。美元利率是美国货币当局的基础工 100%,已超过部分处于欧债危机边缘国家的债 具,利率的高低对美元汇率的变动、通货膨胀水 务率水平。但总体上看,美国债务风险不大,基 平的控制和资产市场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根 本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这是因为:第一,美国 据美联储2012年首次货币会议的决议,在 国债具有两个方面的职能,既为联邦提供资 2014年以前,美联储都有望保持0~0.25%的超 金融通,支持扩张性财政的需要,也为金融 低联邦基金利率安排。这一在短期内会影 市场提供基准利率工具,形成规范、科学、合理的 { 响美元汇率和购买力状况,表现为美元汇率的小 收益率曲线。因此,美国国债的持有者并非完全 (%) ’y r ’ ’ — —◆ +失业率 _—●—●__|-一一1。—、1--_-.I___.1 —-.卜CPI —r—r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O月11月12月(时间) 图3 2011年美国的失业率和CPI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统计局,美国劳工统计局(BLs)。 ● 锯崭碍宪考考2012年第7期(总第2423期 是本国居民和国外投资者,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 的2011年年末的数据,美国居民约持有美国国 元,①较2010年略有下降,可有效支撑美国国债 的需求。进入第四季度后,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 下降,成交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就是市场对美国 债30%,国外投资者约持有30%,而性机构 (如美联储、性基金等)约持有40%,两轮量 国债安全性重新评价和信心恢复后的反映。 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但形势依旧复 杂。2011年第四季度,美国新房销售量为、92.2 化宽松货币有效地支持了美国国债的发行 和流通。第二,与我国扩张性财政的资金投 砌 O 向不同,美国扩张性财政的主要资金投向是 万幢,与市场的预期基本持平,房屋的价格保持 金融和资产市场,一方面购买超低价格的次级证 在2006年的70%左右,房贷风险处于可控区间。 券,以支持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措施奏效和金融市 但另一方面,美国房地产市场拥有巨量的“影子 场定价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提振银行向实体经 库存”,止赎房产已超过170万套,乐观化解期限 济投资的信心,或者直接投资于基金公司以稳定 为44个月,仍是美国经济的重大风险源之一。 支柱产业的经营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美国 但客观来看,美国房地产价格已回落至相对合理 持有的超低价位的次级证券将随金融市场 区间,泡沫挤压殆尽,具备重新进入资产市场的 的恢复和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而逐步升值,从而使 条件。美国当局对待房地产的安排越 美国的国债融资转变为国债投资,有望获得 来越中性化,既要求相关市场主体承担必要的市 较好的资金回报,并从根本上化解美国的国债风 场风险和付出相应的代价,又努力避免房地产市 险,图4提供了美国直接持有的次级证券的 场形成过大“影子库存”的积累,把风险控制在 情况。第三,美国国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金 市场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更长远一些看,美国 融工具,也是对美贸易顺差国的主要投资资产, 有将房地产市场从风险策源地转变为经济“稳调 在美国逆差国地位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的情况下, 器”的打算,美国在财政货币中的一系列大 美国国债的需求仍处于相对刚性的区间o 2011 胆突破和系统运用都是基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年1~10月,美国经常贸易逆差为4562.4亿美 和恢复来进行的,包括联邦的巨量债务和美 (十亿美元) /  _/. / / / ’ / . _ /一_■■ /_・-r-_・r-_r・。 2004 2005 痂06 2007 2008’2o09 2010(年份) 图4美国持有的市场证券规模 资料来源:美国财政部。 ①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普查局。 ● 锯所硒宪考考2012年第7期(总第2423期) 联储对超低利率、宽松美元的大胆施为。图 5模拟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稳调器”的作用机制。 对低迷的资产市场来进行调整。美国宏观经济 的退出安排与措施选择与中国正好相反,若 将美国的视作“正”,则中国则进入到 美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阻碍逐步打通。 次贷危机以来影响美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 “逆”状态,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变。 (二)欧债危机:多重博弈与“小循环”框架 初成。 因是金融市场的支持不足,引发实体经济融资和 投资困难,财务成本和经营风险明显上升。为消 除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间的障碍,美联储采取了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自2009年末爆发已有2 超低利率、宽松货币供给、放任美元贬值等一系 年,其发展出现了横向和纵向两个特点:横向是由 列的超常规安排;而美国财政部也实施了直 希腊这一问题国家蔓延至整个欧元区的“边缘国 接或间接持有商业银行、投行、基金等金融机构 家”,而又从边缘国家蔓延至部分中心国家;纵向 的次级证券,补充资本金,提供软担保或倾向性 是单纯的财政危机延伸到金融市场,形成部分意 激励等措施,美国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的阻碍 义上的金融货币危机,而又由金融货币市场向整 被逐步克服。 个实体经济延伸,形成某种程度上的经济危机。 在实体经济加速复苏的情况下,美国金融市 图6较清晰的总结了欧债危机发展的基本特点。 场也将逐步趋于稳定,2012年除非因欧债危机 导致欧债危机发展和蔓延的根本性原因有 失控而殃及美国的情况外,美国经济将稳步进入 两点:一是美欧之间的财政货币制度失衡,欧元 复苏期。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美国宏观政 区国家只拥有跛行的财政主权,难以通过扩张性  【策也将随之调整,可以预见的是,2012年美国将 的货币安排来满足的融资需要;二是欧元区 逐步启动扩张性财政的退出机制,减少新增 中 国家和边缘国家的权利义务失衡,在财政金 国债融资规模,收窄减税计划,支持市场机制的 融体系出现问题以后,边缘国家承担了大部分调 完善和扩张,美国的融资需要将由财政部根 整义务,而中心国家则较少受到冲击甚至从中获 据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发展状况择机出售持有 利。因此,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解决从一开始就存 的次级证券来补充。货币仍将保持宽松状 在惰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而各国在其中的地位、 态,直接实体经济的融资环境、财务成本得到明 权利、义务各异,从而导致了需求的差别性,形成 显的降低,而过量货币供给的负面影响则通过相 了欧债危机的多重博弈。 避 响 防 成 图5美国房地产市场“稳调器”作用机理图 缠街研宪孝考2012年第7期(总第2423期) 搬 晌 希 题 大规模 资导型 欧债危机 财政不 可持续 向——— 财政危 图a欧债危机发展的基本框架示意图 财政融资安排是欧债问题的第一层次博弈。 央行向危机成员提供扩张性的融资安排,以避免 欧元区边缘国家希望通过中心国家的援助,事实 通货膨胀和道德风险,从而影响统一货币纪律并 上补偿欧元区建x'r以来特别是在应对全球金融 引发其他制度性问题。这样,国家经济问题与统 危机过程中边缘国家付出的统一制度成本。因 一制度问题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欧债危机的复杂 此,对内保持扩张性的财政融资安排,维护社会 性背景。 各阶层的社会福利状况,对外获得中心国家额外 随着各个危机风险国家融资成本的大幅度上 的资金援助就成为边缘国家共同的利益诉求。 升,金融市场的挤出效应明显,实体经济融资遭遇 而中心国家则认为边缘国家已经从欧元区的经 困难,产品销售、技术研发、规模扩张、风险管理和 济同盟和货币一体化中获得了大量的好处与便 新产业培育都逐步受到了实质性影响和损害,欧 利,导致危机的原因是边缘国家的失误和不 元区国家的经济面临影响和调整,形成了第三个 切实际的财政支出安排,理应由边缘国家承担绝 层次的博弈。边缘国家的国债融资收益率急剧上 大部分调整义务,以维护体系内部的权利义务公 升,从而大幅度压缩了本国实体经济的融资空间, 平。这样,边缘国家惰于对内调整,缺少有效的 金融市场对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支持严重不足,且 扩张性财政支出的退出安排,中心国家惰于援助 导致了财务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收 边缘国家,缺少有效的主动化解危机的应急反应 益和再融资能力。中心国家也面临着“挤出”效应 机制和市场稳定机制,导致了欧元区主权债危机 的困扰,但通过良好的金融市场便利、国家信誉和 的蔓延和转型。 欧元贬值安排对这种“挤出”形成了有效的对冲, 随着危机蔓延至金融市场,欧元区国家间形 企业运行受到的影响远未如边缘国家那么严重, 成了围绕欧元货币问题的第---"b层次的tg 中心国家拥有解决危机所必需的时间和空间。 弈。边缘国家希望欧洲央行(ECB)学习美联储, 因此,欧债危机的解决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其 采用扩张资产负债表的方式来购人边缘国家的 间,制度改革、机制设计和手段更新在不同国家 债务,降低融资成本,稳定市场预期,执行几个周 的需求中形式各异,需要中心国家的强力推进和 期的货币量化宽松。而中心国家则坚持欧 兼顾各方利益的统筹解决方案。 洲央行反对通货膨胀的唯一目标,反对欧洲 化解两个“失衡”是解决欧元区主权债务危 锯衔硒宪考考2012年第7期(总第2423期) 机的根本要求。危机以来,欧元区各国在多重博 弈框架下几经努力已基本形成了危机解决的方 案与框架。此外,欧元区各国还着眼长远,立足 利欧洲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或量化宽松货币 ;在纠正中心外围国家权利失衡中则应着 T--强化监督约束机制,避免道德风险和系统性 于对欧元体系中制度性和结构性缺陷的纠正来 重构后危机时期更有竞争力的欧元体系和更具 一扭曲,财政联盟即是满足这一要求的重要制度 性安排。第四季度尽管两项改革都纳入欧盟理 事会及相关协调机制的讨论框架,但未能如期 体化的经济同盟安排。图7归纳了化解欧债 危机的主要要求和措施。 达到一致,相关改革还将延伸到2012年继续研 根据图7,欧元区各国化解主权债务危机的 讨和推进。 间接性渠道已基本建立,各项机制间保持密切的 在上述制度和措施的推进下,欧元区已基本 相关性和稳定性,而且具有对接未来制度性和长 形成了化解欧债危机的“小循环”框架。该框架 期性改革的能力和便利。但从结构上看,仍然存 以德国为中心,以欧洲央行(ECB)、国际货币基 在一定的不足,突出表现在缺乏化解两个“失 金组织(IMF)为支柱,以财政联盟和欧洲共同债 衡”直接机制或制度安排。在纠正货币失 券的构建为方向,通过有效纠正两个“失衡”消 衡中可考虑进一步推进欧洲央行改革,赋予欧 除欧债危机进一步累积的基础。该框架的主要 洲央行直接工具,如欧元共同债券等,以便 运行特点如图8所示。 图7 欧元区各国化解欧债危机的主要动因和措施 注入 舞金 申请机制 IMF l 』 }‘__维护财政纪律,优化经济分工 德国 l l 边缘国家 卜一融资、实体经济支持—'1 fl 力口 强货币玛 [策灵活性———— ECB 一企业融资或通过EF 力Ⅱ大EF: 资金 进行的融资 图8欧元区“小循环”框架示意图  ●—__ Ⅵ朋坩 留 2ll12年幕7朝 ,忌第2423期J l 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我们无法给出欧元 加复杂。欧元区面临着克服危机、防范通胀和经 区“小循环”框架的作用效果。但从20l1年前三季 度欧元区实体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来看,整体经济形 势还没有因为欧元区各国的努力而得到有效的改 济复苏的三重压力。从当前情况看,仅仅借助于 区内“小循环”的力量还不足以解决好上述复合 性问题的影响,适当引入区外力量,特别是处于 善,个人消费和私人资本形成等关键指标仍然处于 较低的水平,而大多数危机成员国财政都转向 复苏期的美国力量,形成美欧“大循环”是一项 现实而亟须的选择。 ‘ 紧缩,都将进一步 ̄011年第四季度甚至是22012 (三)美欧“大循环”框架下的协作尝试。 严格地说,美欧“大循环”框架目前仍是属 年的欧元区经济增长状况(见图9)。 2012年二三月份是欧元区各国的还款高峰 期(见表1),欧元的市场信心、欧元区国家财政 形势的稳定,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和发展都将面临 新一轮的挑战。 于功能上的,而并非机制上的。但考虑到欧元区 一体化进程的进步深化,克服欧元体系中制度 性和结构性缺陷等因素的影响,逐步形成机制 化、规范化的美歌“大循环”框架是今后一个时 i 此外,尽管欧洲央行具有向金融市场进一步 期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从欧元区内部的 注人流动性的能力,①但若考虑到欧元区国家不 断高企的失业率情况和不断上涨的CPI压力(见 “小循环”体系来看,由于欧元区同时面I晦克服 危机、防范通胀和提振经济三重目标,导致 l 图10),第四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增长情况将更 其货币投鼠忌器,特别是在缺乏有效的公开 — GDP:t ̄速 个人消费 +▲ . . …惫…消费 ~ 一固定资本 // ’ .一 1 。》 ‘ 。 。 、1I 。 。 一 (时 间) / __ 盯 0 …褂 0 褂 _ 奸 -_ 1191’ 盯 _一 H 晰 盯 H ,奸 0  盯 0 i 料来源:欧盟 局数 2:二 一法国 754 标情况 亿欧元. 德国 ’。—— 国别 二三月 意大利 973 希腊 175 西班牙 。。—— 欧元区 2691 全年 3371 2899 482 1931 1479 2O O0o l 资料来源:欧洲央行统计月报。 倔衔硒宪考考2012年第7期(总第2423期) —◆一失业率 _.卜CPI —● 一__ ● - _一 一 _——●——●卜1-    一一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 8月9月1O月11月(时间) 图10 2011年1~l1月欧元区失业率和CPI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欧盟统计局数据库。 市场操作工具的情况下,货币的微调性和灵 活性受到明显影响。此外,获取主要贸易伙伴的 理解,进一步容忍欧元贬值以刺激出口增长则是 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如强生收购瑞士辛迪恩公 司;黑石收购德国商业银行3亿美元的不动产抵 押贷款(主要是美国高级酒店);富国银行收购 爱尔兰某银行33亿美元不动产贷款;美国第一 资本金融公司以90亿美元收购荷兰国际集团在 美国网上银行部门等。这些举措尽管难脱趁火 打劫的嫌疑,但对于资金链高度紧张的欧元区金 融机构和企业也注入了稀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这些举措仅仅是美欧“大循环”框架的初步 尝试,在未来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克服进程 中,特别是在欧元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财政联盟 的组建进程中,美欧“大循环”框架还将发挥重 欧元区实体经济复苏的有效支撑手段。这些问 题的解决都需要依赖美欧“大循环”框架的建立 与运作,2011年第四季度,美国“大循环”的具体 开始逐步试水。 美联储的“临时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是解 决欧元区流动性不足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良 好举措。美联储给予欧洲银行业签署“临时美元 流动性互换协议”的权利和便利,通过欧洲银行 借人美元资本的方式,满足欧洲企业的美元流动 性缺口,并充分利用美元的国际基准货币的地 要的作用,甚至有望突破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的局限,揭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的 新篇章。未来美欧大循环框架的结构和设想如 图11所示。 位,进一步满足欧洲企业海外支付、投资和交易 的需要,从而避免遭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国家 “挤出”效应的影响和引发欧洲央行过分投放货 币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2011年12月末,美联 t (四)日本经济:对外贸易逆差与主动“空心 化”。 储将“互换协议”项下的借款利率下调50个基 点,以进一步便利欧洲企业融资和加强财务 管理。 2011年3月11日地震后,日本经济结束了 2010年经济增速高达4.4%的复苏进程,重新进 入负增长状态。除支出外,个人消费、固定 在实体经济领域,美国一方面容忍欧元贬 值,以支持欧元区的出口扩张;另一方面支持本 国企业大规横向欧洲投资或并购,形成对欧洲实 资本形成和出口增长乏力,日本经济进入到小幅 调整期(见图12)。 ● 锯衔硒宪考考2012年第7期(总第2423期 图1l 美欧“大循环”框架与欧元区一体化发展示意图 一\\ 、 \ 、 、x —◆一GDP 、\ +个人消费 弋 ~漓r固定资本 、 ~, 》 一出口 卜、、 夕 .\一 等 百’ ’警。墨— 枣: 时间) 廿 廿 冲 廿 廿 廿 图12 2010年以来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日本内阁府数据库。 值得关注的是日本经济结束了长达31年的 需求,3月末以来,日本进口规模始终保持在5 贸易顺差状态,而转向贸易逆差,逆差规模达到 万亿日元以上的水平,为历史新高。三是欧债危 24 927亿日元(约合2030亿人民币)。①导致这 机仍在继续发酵,美国经济也进入到经济复苏进 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311”震核危机后 程加速的敏感期,国际贸易形势复杂严峻,日本 日本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冲击,东北部地区的 主要出口市场的情况微妙,短期内缺少出口规模 产品出口大幅减少,并受电力短缺影响,日本企 大幅度上升的条件。 业将国际订单多转移至海外基地生产,导致日本 从上述分析看,2011年的日本贸易逆差与 统计的出口规模进一步下降。二是日本灾后重 日本企业竞争力的状况无关,大地震一方面导致 建的计划庞大,带动内需增长而直接扩张了进口 出口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导致进口规模的增 ①资料来源:日本财务省数据库。 倔所硒宪考考2012.tf.- ̄g 7期(总第2423期) 长,必然会使日本贸易顺差状况大幅度收窄;而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多变的一年。我们 欧美市场的缓慢增长和日元升值的影响也会导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致日本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拓展受阻,从而降低 主线,客观分析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其出口增速。日本贸易逆差至少在短期内与日 成功应对世界经济波动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 本经济的基本面无关。 的挑战,有序进行了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和房地产 伴随着日本贸易逆差同时兴起的是日本产 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 业“空心化”问题。尽管日本固定资本形成、企 产业,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 业产出、企业赢利状况和海外投资规模等指标都 势头。 支持了“空心化”和贸易逆差间存在密切关系的 (一)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居民就业和收入 结论,但实际上,这轮日本产业转移(“空心化”) 取得明显改善。 是日本产业的重要结果,是一种立足日 2011年,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本长远利益的主动“空心化”:日本为避免供应 GDP总额达到471 564亿元,剔除物价上涨因 链断裂给日本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由经济产业 素,同比增长9.2%。分季度看,1季度同比增长 省推动,执行了海#t-4- ̄理生产和海外产能建设 9.7%,2季度增长9.5%,3季度增长9.1%,4季 (或称为产能备份)的主动调整计划。这一 度增长8.9%;环比数据也保持良好的态势,1季 的推行既导致了日本对海#1-市场控制能力的加 度为2.1%,2季度为2.3%,3季度为2.3%,4 强,也同时造成日本国内出口增速下降的情况, 季度为2.O%。尽管经济增速出现了减缓的情 但对增强日本经济安全性的信心,保持国际供应 况(见图13),但仍旧保持在合理区间,并与宏观 链尖端环节在日本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的取向基本一致。 一I、中国经济:通胀预期的审慎管理与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较2010年有明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 显改善。①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 979元,其中, /\、◆ . ’ ▲/ (时间) 图13经济进入复苏进程以来的GDP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①2010年该收入比为3.23:1。 ● 人均可支配收入21 810元,较上年增长2701 元,增速为14.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增速同比提  c10.0%。收成好、价格高是农业收入保持较快增 长的主要原因。据测算,2011年农村居民出售 农产品增加的收入中,6成来自于价格上涨因 高0.6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 412 元,增长12.4%,主要是绝大多数地区提高最低 素,4成来自于出售数量增加因素。人均家庭经 营第二、第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 工资标准,部分地区继续规范落实津补贴制度, 长16.7%。人均财产性收入229元,增加26元, 害R 仑、I 蟪寓了甘目TT 全 ^曲 营海 士曾 13 0% ^曲掂稳幛 A 563 憎 n 11n 锯衙研宪考考2012年第7期(总第2423期) ◆— ・. / ’\ 一 一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O月11月12月(时间) 图14 2011年全年CPI涨幅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而新增上涨因素为2.5%;而2012年翘尾因素只 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分登记注册类型看, 有1.3%,即使新增上涨因素仍然达到2.5%,表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 现出来的CPI指标值也只有3.8%,明显低于 集体企业增长9.3%,股份制企业增长15.8%, 2011年的情况,但对于居民生活和物价感受将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4%。分轻重 差距甚远。 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l4.3%,轻工 (三)工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企业利润继续 业增长13.0%。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增加 增长。 值全部实现比上年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 分产业看,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7 712 加值比上年增长11.7%,中部地区增长18.2%, 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 西部地区增长16.8%。分产品看,全年468种产 220 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 品中有417种产品比上年增长。 203 260亿元,增长8.9%。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 121万吨,比 润46 638亿元,同比增长24.4%。在39个大类 上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连续8年增产。 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个行业利润 其中,夏粮产量12 627万吨,比上年增长2.5%; 同比下降。1~11月份,规模以上212业企业主营 早稻产量3276万吨,增长4.5%;秋粮产量 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4.98%,比 41 21:8万吨,增长5.1%。全年棉花产量660 Zi" 前3季度微降0.09个百分点。11月份,规模以 吨,比上年增长10.7%;油料产量3279万吨,增 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 长1.5%;糖料产量12 520 75"吨,增长4.3%。全 (四)房地产开发呈回落态势,行业“拐点” 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803万吨,比上年增长 隐现。 0.3%,其中猪肉产量5053万吨,比上年下降 201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 740亿元, 0.4%。生猪存栏46 767万头,比上年增长0.7%; 比上年名义增长2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 生猪出栏66 170万头,比上年下降0.8%。全年 长20.0%),增速比前3季度回落4.1个百分点, 禽蛋产量281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656 比上年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 万吨,增长2.2%。 30.2%,分别回落5.0个和2.6个百分点。房屋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 新开工面积190 0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 li 16.2%,增速比前3季度回落7.5个百分点,比 权转受让业务,禁止通过大众客户发行标准化理 i 上年回落24.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 财产品,发放委托贷款,禁止通过理财产品或其他 l 积增长12.9%,分别回落8.4个和25.8个百分 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9 946万平方米,增 长4.9%,增速比前3季度回落8.0个百分点,比 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 任何方式进行高息揽储和违规揽储。这一新的管 理方式加大了房地产企业再融资的难度,出售积 压房源偿还到期信托债务就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唯 一选择,预期行业拐点将出现在信托产品年度偿 l 长3.9%,分别回落8.2个和4.4个百分点。全 国商品房销售额59 119亿元,增长12.1%,增速 比前3季度回落11.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6.8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0.2%,分别 回落11.0个和4.6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 企业土地购置面积40 9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 长2.6%,增速比上年回落22.6个百分点。全国 l 商品房待售面积27 194万平方米,增长26.1%, 增速比上年加快18.0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 l 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83 246亿元,比上年增长 14.1%,增速比前3季度回落8.6个百分点,比 l 上年回落12.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 l 与上年持平,自筹资金增长28.0%,利用外资增 长2.9%,其他资金增长8.6%。 l 从行业前景来看,2012年六七月将进入“拐 l 点”期,房地产价格将转人实质下降时期。2010年 l 以来,房地产日趋严厉,房地产信托成为房企 l 获得融资的主要渠道。从信托产品的情况看,平 l 均期限为1. 9年,而2011年共发行信托产品894 只,总规模达2814.59亿元,偿还资金来源主要依 i 赖于发行新的信托产品或出售积压的商品房。 !} 2011年第四季度起,房地产信托已进入还款期,共 l 有46只产品到期,总规模达到90亿元左右。2012  !年将进入还款高峰期,总规模将达到1700亿元,  i其中1季度366亿元,2季度368亿元,3季度716  i亿元,4季度309亿元,而7月则是还款的最高峰,月度偿还压力达到504亿元。2011年第四季度, 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对房地产信托作出了新的规 ● 还高峰前夕,即六七月份。 (五)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 构继续改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 933亿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 增长1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 107 486亿元,增长11.1%。分产业看,第一产 业投资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第二产业 投资132 263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投资 162 877亿元,增长21.1%。在第二产业投资中, 工业投资129 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 中,采矿业投资11 810亿元,增长21.4%;制造 业投资102 594亿元,增长31.8%;电力、燃气及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4 607亿元,增长 3.8%。全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 生产与供应)投资51 O6O亿元,比上年增长 5.9%,增速比上年回落14.3个百分点。分地区 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3%,中部地区增 长28.8%,西部地区增长29.2%。从到位资金情 况看,全年到位资金334 219亿元,比上年增长 20.3%。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0.8%,国内 贷款增长3.5%,自筹资金增长28.6%,利用外资 增长8.2%,其他资金增长9.0%。全年新开工 项目计划总投资240 344亿元,比上年增长 22.5%;新开工项目332 931个,比上年增加 431个。 (六)居民消费平稳增长,汽车消费回落 明显。 饶所碍宪考考2012年第7期(总第2423期) _ 上年名义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势进一步强化,对欧美日以外市场的出口占总出 11.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 售额84 6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按经营 口的比例达到56.3%,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和欧 债危机期间保持我国贸易和经济平稳增长的重 单元位,比所上在年地增分长,城1镇7.消2%费;品乡零村售消额费1品56 零90售8亿额 2 要基础0。1 1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1 160.7 l 24 318亿元,增长16.7%。按消费形态分,餐饮 亿美元,增长9.72%,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 收入20 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商品零售 160 683亿元,增长17.2%。在商品零售中,限额 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78 164亿元,增长 23.2%。其中,汽车类增长14.6%,增速比上年 回落20.2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2.8%,回落 4.4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21.6%,回落6.1个百分点。l2月份,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8.1%(扣除价格因 素实际增长13.8%),环比增长1.41%。 (七)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外贸顺差处于 合理区间。 全年进出口总额36 421亿美元,比上年增 长22.5%;出口18 986亿美元,增长20.3%;进 口17 435亿美元,增长24.9%。进出口相抵,顺 差155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64亿美元。贸易 顺差占GDP的比重由3.1%下降至2%左右,处 于合理区间。 贸易方式继续改善。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 易进出口19 246亿美元,增长29.2%,占进出口 总额的52.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加工 贸易进出口13 052亿美元,增长12.7%。出口 额中,一般贸易出口9171亿美元,增长27.3%; 加工贸易出口8354亿美元,增长12.9%。进口 额中,一般贸易进口10 075亿美元,增长31%; 加工贸易进口4698亿美元,增长12.5%。 贸易条件改善的环境进一步向好,获得自国 际贸易实际收益有望较快增长。2011年,我国 出口商品平均价格提高20%,出口欧盟和美国 的商品合格率显著提高。出口市场多元化的趋 外资达到552.43亿美元,占47.62%,首次超 过制造业的规模和比重,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 的规模为521.01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保持增长,201 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600.7 亿美元,同比增长1.8%,累计投资3220亿美 元,企业1.8万多家。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 国平衡国际收支顺差和对冲人民币升值压力 的重要渠道。 (八)货币供应量平稳回落,人民币汇率趋 近均衡水平。 12月末,广义货币(M2)85.2万亿元,比上 年末增长13.6%,增速比上年末回落6.1个百分 点;狭义货币(M1)29.0万亿元,增长7.9%,回 落13.3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5.1万亿元, 增长13.8%,回落2.9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8万亿元,新增人民币 各项贷款7.5万亿元,比上年少增3901亿元。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O.9万亿元,各项存款增 加9.6万亿元,比上年少增2.3万亿元。 11月末以来,受到欧债危机形势的进一步 影响和美国经济形势看好的影响,我国外汇占款 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下降情况。为对冲外汇占 款投放资金速度减慢,市场资金链趋紧的影响, 央行下调了5O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 金约400o亿元,短期弥补了市场的资金需要,同 时也为2012年的货币进行了预调微调 的尝试。 人民币 [率保持升值趋势,国际金融市场 对人民币资产的前景进一步看好.“避风港”效 l 。 ● 应突出。2011年年末,人民币汇率达到“1美 元=6.3009元人民币”的水平,低于商务部研 究院给出的平均换汇成本的水平;全年升值幅 度达到5.6%左右,超过对外贸易企业的净利 润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从贸易公平和平稳发展 的角度,当前汇率已接近均衡汇率的水平。 2012年应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汇 率的重点转向外汇市场建设和人民币国际 化进程的推进。 三、公共财政收支情况良好,民生财政 特点突出 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与国 民经济发展相适应,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 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宏观得到严格落实。 (一)公共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2011年1~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 103 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 639亿元,增长 24.8%。其中,本级收入51 306亿元,比上 年增加8818亿元,增长20.8%;地方本级收入 52 434亿元,比上年增加11 821亿元,增长 29.1%。财政收人中的税收收入89 720亿元,增 长22.6%;非税收入14 020亿元,增长4i.7%。全国财政收入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24 267亿元,比上年增加 3173亿元,增长15%。与工业增加值增长和工 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情况基本适应。 2.国内消费税6936亿元,比上年增加864 l 亿元,增长14.2%。 l 3.营业税13 679亿元,比上年增加252l亿 元,增长22.6%。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 快增长、20lO年l0月份以来央行5次加息等因 素带动建筑业、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增长。受商品 房销售下降相应房地产营业税下降影响,4季度 营业税增幅回落至18.3%。 4.企业所得税16 760亿元,比上年增加‘ ● 39l7亿元,增长较快,增速达到30.5%。主要是 因为2010年企业效益较好,带动2011年汇算清 缴上年企业所得税收入增加较多,以及2011年 企业利润总体增长较快带动预缴企业所得税增 加。受四季度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下滑影响, 预缴企业所得税增幅回落至18.4%。 5.个人所得税6054亿元,比上年增加1217 亿元,增长25.2%。其中,4季度个人所得税下 降5.5%。主要受自9月1日起提高个人所得税 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影响,个人所得税月均减 少138亿元,改革实施4 ̄/-yj减轻居民负担550 1厶兀。 6.进口货物、消费税13 560亿元,比 上年增加3070亿元,增长29.3%;关税2559亿 元,比上年增加531亿元,增长26.2%。累计增 幅较高,主要受全年一般贸易进口增长31%的 带动。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等因素影 响,四季度进口环节税收增幅回落至15.5%。 7.出口货物退、消费税9205亿元,比 上年多退1877亿元,增长25.6%。与全年一般 贸易出口增长27.3%基本适应。 8.车辆购置税2044 亿元,比上年增加252 亿元,增长14.1%。 9.证券交易印花税438亿元,比上年减少 106亿元,下降19.4%。 1O.城市维护建设税2777亿元,比上年增加 890亿元,增长47.2%。主要受2010年12月1 日起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翘尾增收 的影响。 11.地方小税种收入情况:土地2063 亿元,增长61.3%,主要是税务部门加强了预征 和清算管理;房产税1102亿元,增长23.3%;耕 地占用税1072亿元,增长20.6%;契税2764亿 元,增长12.1%。 12.非税收入14 020亿元,比上年增加4129 锯轩硒宪考考2012-f- ̄;7期(总第2423期) - 中,地方非税收入1 1 343 产成交量下降相关税收减少,全国财政收入增长 亿元,增长43.4%,主要 前高后低。1季度受经济增长较快、进口大幅增 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带 长以及部分2010年末收入在年初集中入库等因 素带动,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3.1%;2季度受经 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 济增长较快、汇算清缴2010年企业所得税入库 、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 较多等因素带动,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9.6%;3 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 季度受经济增速趋缓、但物价处于年内高位等因 力税收增长。工业增加值 素影响,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5.9%;4季度受经 各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增 济增长放缓、个人所得税改革、物价高位回落以 售总额增长17.1%、进出 及汽车和房地产成交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全国财 立带动、营业税、进 政收入增长10%(其中财政收人扣除当季 二是价格上涨带动相关 企业所得税退税增加因素后增长7%左右)。 费价格同比上涨5.4%,工 (--)全国公共财政支出民生重点突出。 上涨6%,工业生产者购进 2011年1~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108 930 内生产总值如按现价计算 亿元,I:L I-年增加19 056亿元,增长21.2%。分中 fr计算的相关税收相应增 央地方看,财政支出56 414亿元,其中, 带动企业所得税增长。 本级支出16 514亿元,比上年增加525亿元,增长 }动2011年汇算清缴上年 3.3%(剔除原列本级的车辆购置税支出从 £及2011年企业利润总体 2011年起转列对地方转移支付因素后本级支 晚增收。四是性增收 出增长约11%);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辛相当部分原在预算外专 39 900亿元,比上年增加7559亿元,增长23.4%。 定纳入预算管理,属于转 地方财政用地方本级收入以及税收返还和转 有关数据估算,全年纳入 移支付资金安排支出92 416亿元,比上年增加 外资金约2500亿元,分别 18 531亿元,增长25.1%。 皙幅提高6个和3个百分 2011年财政支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加大 月1日起对外资企业征收 了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 费附加等,也带动相关收 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  ;l 1年结构性减税得 善民生。全国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情况如下:教育  I干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 支出t6 116亿元,比上年增加3566亿元,增长 晶进口关税、提高 28.4%;医疗卫生支出6367亿元,比上年增加 、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 1563亿元,增长3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1 144亿元,比上年增加2013亿元,增长22%;住 势看,经济增长逐步放 房保障支出3822亿元,比上年增加1446亿元,增 I 高位回落,特别是4季度 长60.8%;农林水事务支出9890亿元,比上年增 I 点减收较多,汽车和房地 加1760亿元.增长21.7%:文化体育与侍摸专 ● 缠崭硒宪考考2012年第7期(总第2423期) 1890亿元,比上年增加348亿元,增长22.5%;节 极构建“逆”框架下的积极财政和稳健 能环保支出2618亿元,比上年增加176亿元,增长 货币,稳中求进,预调微调,推动经济平稳快 7.2%;交通运输支出7472亿元,比上年增加1984 速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强通货膨胀预期 亿元,增长36.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653亿元, 管理。 比上年增加1665亿元,增长27.8%;资源勘探电 (一)“逆”框架与主要策略。 力信息等事务支出4014亿元,比上年增加529亿 “逆”框架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国内经 元,增长15.2%;公共安全支出6293亿元,比上年 济的“逆”,要克服通货膨胀的诱发因素,审 增加776亿元,增长14.1%;科学技术支出3806 慎的进行货币供给管理;要克服房地产市场和其 亿元,比上年增加556亿元,增长17.1%;一般公 他资本市场对流动性的过度挤占,推进实体经济 共服务支出11 109亿元,比上年增加1772亿元, 发展;要主动突破现有产业体系的局限,加快推 增长19%;国债付息支出2388亿元,比上年增加 进改革创新;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稳步推 544亿元,增长29.5%。 进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二是国际经济领域的 四、“逆”框架下的积极财政 “逆”,我国基调与美欧等世界经济主导经 与稳健货币 济体不同,欧美处于经济的复苏期,扩张性 2012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依旧复杂,世界经 是其必然选择,而欧债危机的影响使得欧美各国 济运行中的风险因素没有明显的衰退,反而随着 的扩张性的重点转向货币;我国处于经 美国经济的复苏和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而变 济的上升期,着力于对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 得更加微妙;国内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凸 化解和解决,良好的金融体系累积了规模庞大的 显,通货膨胀压力转入潜行期,房地产等资产市 流动性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配置,而市场失灵和非 场处于攻坚期,实体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 公平性带来的棘手问题仍需要保持财政的 而收入分配改革则进入矛盾的高发期。面对国 扩张来予以缓解和消除。总体上,“逆”框 内外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我国应积 架总体结构如图15所示。 图15我国“逆”的总体框架 锯{孛r硒宪考考2012年第7期(总第2423期 根据图l5的要求和前文的分析,我国2012 下自由兑换等制度性、机制性问题。具体框架如 图16所示。 年的宏观应保持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 的搭配,并以稳定求进为基本策略。因此, 2012年的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 变化,准确把握宏观的力度、节奏、重点;要 保持宏观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 (二)“逆”框架下的稳健货币。 2012年货币的重点是进一步深化金融 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 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有效防范系统性 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 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 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 基本稳定。具体包括: 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 第一,要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适时 整。总体上,我国三大经济应采取以下策 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综 略:第一,财政继续保持扩张,并根据经济形 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 势的变化和发展要求调整的力度、方向和重 等多种工具,合理运用宏观审慎性框 点,包括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加大民生领 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 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 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 管理,加强地方债务管理等举措。第二,货 增长。 币逐步进行预调微调,侧重市场完善、制度 第二,要继续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推动金融 建设和机制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_72具, 市场规范发展。深化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推 减少数量型-V具的使用而将重点转向价格工具 动大型商业银行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稳步 的导向作用上,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 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推进 顺应市场需求,稳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品种 金融深化,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并有效防范和 和范围。进一步做好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 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第三,汇率水平宜稳不 算工作。做好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和监管工作, 宜升,汇率的重点转向人民币外汇市场和离 探索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加快银行间市场产 岸市场建设,人民币双边直接互换以及资本项目 品创新和规范发展。 Y 图l6我国“逆”的基本策略安排 l { 第四,要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 l 全力维护金融稳定。敏锐观察和跟踪分析国f l 外经济形势,做好应对预案,切实防范经济金 锯j{!r研宪考考2012年第7期(总第2423期) 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健全社会救 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稳步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六是发挥财税稳定物价的作用。切实 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推动形成合理有序 的收入分配格局。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保障实现粮食稳产 增产。完善涉农补贴,健全粮、棉、油、糖等 主要农产品补贴和收储制度,加强重要商品物资 储备和投放。实施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的相 关。 四是深化财政改革。完善财政,健 全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 支付制度,进一步均衡省以下财力分配,健全县 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七是拓展财经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 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及国际金融机构等多 边财经对话机制和平台,加强与主要发达国 家、新兴大国财经协调合作,不断增强我国在 全球财金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强与世 完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结转结余资金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健全 预算支出执行管理制度,加快建立“预算编制 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 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 理模式。 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全方 位合作,承担与我国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责任和 五是完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第一,努 义务。■ 参考文献 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 策,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 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体系建 [1]国家统计局数据库,http://www.stats.gov.on/ tjsj/。 设。第二,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合理的 基建投资规模,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 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 生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 10~12期。 [3]美国经济统计局数据库, 卫; ! g !。 [4]美国商务部数据库,http://www.commerce.gov。 [5]欧盟经济统计局数据库, 塑坚 o 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第 三,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稳定出口退税,支持 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 !!: P皇: [6]((2012经济工作会议公报》。 投 稿 须 知 本刊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为保证我刊与作者及时取得联系,敬请作者在向我刊投寄稿件时,注意以下事项: 1.务请在稿件上注明以下内容: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作者本人身份证号码。 2.务请投寄打印稿件,如果方便,请附稿件的电子版。 3.稿件请寄: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新知大厦16层《经济研究参考》杂志社 E—MAIL:errel607@sina.eom 谢谢支持! 邮政编码:10014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