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尊重学生的需求(德育案例)

尊重学生的需求(德育案例)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 案例名称 创新单位 推荐单位 尊 重 学 生 的 需 求 六汪镇中心小学 六汪镇中心小学 活动单位 联系人及电话 六汪镇中心小学 宋广高 内 容 简 介 1、我从内心深处爱学生,尊重学生-—案例背景介绍。爱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侮辱学生的人格,耐心教育,不挫伤学生的自尊,不毁灭学生的自信。有问题通过情感沟通、师生交流的方式解决.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 2、在我的班级,既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又做到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有学生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追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理解他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尊重学生的爱好,就要尊重他们的需求,想方设法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 3、作为班主任,我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经常反思教育方式,改进教育方法成了我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我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才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教师进行的班级管理才能获得实效。如何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情况呢?我觉得要做到随时确立、摆正自己的身份,随机应变,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尊 重 学 生 的 需 求

六汪镇中心小学

王道金

尊重学生的需求

1、背景介绍

爱学生的突出表现是尊重学生的人格。老教育家刘佛年先生在谈到师生之间到底建立怎样的关系时说:“学生能不能教育好,他们在学业上能不能发展,品德上能不能进步,很大程度上与师生的关系有关.好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这样,无论如何不能算好老师.”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对现实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不再满足于被动式的教育,而力求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求得沟通和理解。而且,只有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才会令其信服.因此,爱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侮辱学生的人格,耐心教育,不挫伤学生的自尊,不毁灭学生的自信。有问题通过情感沟通、师生交流的方式解决。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

2、过程叙述

学生有学生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追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理解他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尊重学生的爱好,就要尊重他们的需求,想方设法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张某某,是个十分淘气的学生。一天中午,一名学生跑到办公室告诉我说:“张某某在教室里追着体育委员,要打体育委员。”这是为什么呀?这孩子这学期的进步挺大的,已经不打架了,今天怎么又犯起糊涂来了呢?我赶紧回教室,一进教室的门,只看见张某某正手叉着腰,冲着体育委员:“我打你了,怎么了?我就打你了,怎么了??”“唉,怎么能这么说话呢?无论如何也不能打人哪!”说着,我拉过两把椅子,“来来来,你们俩先坐下,有话慢慢儿说”。原来,今天下午学校要举行班级的篮球对抗赛,张某某偏偏要参加,同学们都不同意,他就追着体育委员身后,软磨硬泡,非要参加不可,哪怕

是最后一名替补也行。体育委员没有办法,只好搪塞着说:行,中午放学时再告诉你!结果体育委员刚刚通知的参赛名单中没有他,所以就出现了刚才的那一幕。“他说话不算数!”张某某气冲冲地说。“您看他个子那么矮,又那么胖,行动起来太笨拙,打篮球的技术又特别差,能让他参加吗?他要是上场,咱班肯定输!” 体育委员说。我赶紧做思想工作:“体育委员这么做,是有道理的,是从你的实际情况和班集体的荣誉出发的。现在你想通了吗?\"“老师,我就是想参加,您就让我参加吧!\"“那你中午再想想吧,先吃饭吧。”

下午班队会课上,张某某又找到我,他再三向我要求:“老师,求求您,您就让我参加吧,我一定会尽力地打好,求求您了!求求您了!!”见我没表态,就急得哭了。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张某某中午哭了好长时间,没吃午饭,就是想参加篮球比赛.听了之后,我心里特别难受。我这是在干什么呀?教育不就是要使每个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吗!我不能扼杀了孩子积极要求上进的心。于是我便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比赛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获奖,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爱好、特长得到锻炼和提高,重在参与!结果在比赛场上,张某某奋力拼抢,摔倒了,爬起来,顽强地坚持打完比赛。虽然篮球比赛我们班输了,但大家都没有埋怨他,相反地很理解他。在班里,我大声地表扬张某某,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从这以后,张某某同学开始了他的减肥行动,每顿饭吃得适量;课间操认真做,做到用力、准确、到位,经常是汗流满面;每天坚持长跑,并在腿上绑上沙袋,非常有毅力.体育课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终于达标了。这同时磨练了他的意志.趁热打铁,我因势利导,鼓励她努力学习,发扬锻炼身体的那种劲头,他欣然接受,勤奋刻苦,最后以优秀的成绩小学毕业.

这件事我深有感触,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的要求,切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3、分析反思 (1)原因分析

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我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才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教师进行的班级管理才能获得实效.如何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情况呢?我觉得要做到随时确立、摆正自己的

身份,随机应变,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措施分析

爱要有一颗平等之心,做学生的朋友,我们要注意师生的接近和理解,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那肺腑地对朋友的爱。让学生去表现,让学生去施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效果分析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是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爱要理解,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要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老师。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我没有把自己放在审判者的位置上,而是从孩子得角度审视,因为我深知: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我从孩子的情感出发,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受到了学生的爱戴,沟通了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

4、今后打算

一位大学老师曾说过:“在登上讲台之前,请先学会爱。\"是呀,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教育的动力和基础.教育是一种充满真情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爱就意味着责任,教师要有一颗强烈的责任之心。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我们教师要以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无数颗童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是一把连心锁,可以将教师和学生火热的心连在一起;爱是一把拂尘扫,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爱中受到感染,获得动力,扫掉头脑里的错误思想和认识;爱是春雨润心田,可以唤起学生的爱,培养学生的爱心。用爱呵护学生的心灵,才能沟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感受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平等地位,进而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并把老

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将以此事作为警醒:时刻鞭策自己,督促自己,用心体会孩子的心,用爱呵护孩子的心,让教育成为心灵的相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