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3222240 U(45)授权公告日 2021.05.18
(21)申请号 2020219983.0(22)申请日 2020.09.14
(73)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空军军医大学
地址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建设西
路6号(72)发明人 曹蕾 赵智凝 徐永妮 史张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代理人 牟炳彦(51)Int.Cl.
B01L 3/1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包括封盖、刺破针、混检瓶、套罩、滑板、试管、连接段,所述的刺破针分布于封盖内部,所述的混检瓶固设于封盖底部,所述的套罩固设于封盖顶部,所述的滑板滑设于套罩内部,所述的试管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试管均匀固设于滑板内部,所述的连接段固设于套罩顶部,首先通过上端若干的试管设计,能够方便对样本的储存,同时也便于进行单个患者的核酸检测,再者配合底部的混检机构,从而实现多位患者共同进行核酸检测,提高了效率,同时因试管内部样本无二次暴露,因此不仅提高操作便捷性,也达到防污染目的,综上,确保了临床操作安全性,拓展了实用性,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CN 213222240 UCN 213222240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封盖、刺破针、混检瓶、套罩、滑板、试管、连接段,所述的刺破针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刺破针分布于封盖内部,所述的混检瓶固设于封盖底部,所述的套罩固设于封盖顶部,所述的滑板滑设于套罩内部,所述的试管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试管均匀固设于滑板内部,所述的连接段固设于套罩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刺破针底部还固设有单向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罩顶端外壁还固设有限位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管内部顶端还固设有I橡胶垫,所述的试管内部底端还固设有II橡胶垫,且所述的II橡胶垫与刺破针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的试管中端还固设有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两侧还固设有卡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段由下环垫、细杆和上环垫组成,所述的套罩顶部还固设有下环垫,所述的下环垫顶部还固设有若干数量的细杆,所述的细杆顶部还固设有上环垫,且所述的上环垫与定位板采用热熔连接。
2
CN 213222240 U
说 明 书
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核酸检测试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
背景技术
[0002]在对患有传染病毒的人群,例如新冠病毒等感染患者,需要进行核酸检测,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可采用混合检测方式进行,目前“混检”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采样时,将多人分别采样后,放至同一采样管中,这种模式也叫做“混合采样”或称“混采”,另一种则是在实验室检测时,将多人的样本取相同体积混合在一起,也称“样本混合。[0003]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取样试管,普遍结构简单,多为单管,普遍只适合常规的单个患者取样检测使用,而当多个患者在进行混检时,不仅医护人员操作不便,步骤冗杂,此外也容易在反复提取样品过程中造成外部污染,因此大大制约了临床的检测使用。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包括封盖、刺破针、混检瓶、套罩、滑板、试管、连接段,所述的刺破针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刺破针分布于封盖内部,所述的刺破针与封盖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混检瓶固设于封盖底部,所述的混检瓶与封盖采用内外螺纹连接,所述的套罩固设于封盖顶部,所述的套罩与封盖一体成型,所述的滑板滑设于套罩内部,所述的滑板与套罩采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的试管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试管均匀固设于滑板内部,所述的试管与滑板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连接段固设于套罩顶部,所述的连接段与套罩采用热熔连接。[0006]进一步,所述的刺破针底部还固设有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与刺破针采用热熔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的套罩顶端外壁还固设有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与套罩一体成型。[0008]进一步,所述的试管内部顶端还固设有I橡胶垫,所述的I橡胶垫与试管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试管内部底端还固设有II橡胶垫,所述的II橡胶垫与试管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II橡胶垫与刺破针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的试管中端还固设有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与试管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定位板两侧还固设有卡环,所述的卡环与定位板一体成型。[0009]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段由下环垫、细杆和上环垫组成,所述的套罩顶部还固设有下环垫,所述的下环垫与套罩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下环垫顶部还固设有若干数量的细杆,所述的细杆与下环垫一体成型,所述的细杆顶部还固设有上环垫,所述的上环垫与细杆一体成型,且所述的上环垫与定位板采用热熔连接。[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具有如下优点;
3
CN 213222240 U[0011]
说 明 书
2/3页
1、首先通过上端若干的试管设计,能够方便对样本的储存,同时也便于
进行单个患者的核酸检测;[0012]2、再者配合底部的混检机构,从而实现多位患者共同进行核酸检测,提高了效率,同时因试管内部样本无二次暴露,因此不仅提高操作便捷性,也达到防污染目的,综上,确保了临床操作安全性,拓展了实用性,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的主视图;[0014]图2是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的立体图;[0015]图3是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的剖视图;
[0016]图4是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的分离状态立体图;[0017]图5是连接段的局部立体放大图。[0018]封盖1、刺破针2、混检瓶3、套罩4、滑板5、试管6、连接段7、单向阀201、限位板401、I橡胶垫601、II橡胶垫602、定位板603、卡环604、下环垫701、细杆702、上环垫703。[0019]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0021]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包括封盖1、刺破针2、混检瓶3、套罩4、滑板5、试管6、连接段7,所述的刺破针2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刺破针2分布于封盖1内部,所述的刺破针2与封盖1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混检瓶3固设于封盖1底部,所述的混检瓶3与封盖1采用内外螺纹连接,所述的套罩4固设于封盖1顶部,所述的套罩4与封盖1一体成型,所述的滑板5滑设于套罩4内部,所述的滑板5与套罩4采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的试管6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试管6均匀固设于滑板5内部,所述的试管6与滑板5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连接段7固设于套罩4顶部,所述的连接段7与套罩4采用热熔连接;[0022]需要说明的是该一种适用于核酸检测混检取样试管具备以下功能;[0023]A、单个检测时:医护人员可将一位患者的核酸检测样本放置在试管6内,因试管6数量为若干件,且为存放状态,因此当需要进行一位患者的核酸检测时,医护人员只需从试管6上取出样本即可,不会造成不同患者的样本相互混合问题;[0024]1、混合检测时;医护人员只需拉动分离连接段7,实现试管6和下端封盖1的滑动状态,接着将试管6向下按压,当试管6带动滑板5向下接触到若干数量的刺破针2后,即通过刺破针2的锋利顶端,能够对底部II橡胶垫602进行贯穿,便于插入至试管6中,接着试管6内部的患者样本顺着刺破针2和单向阀201向下汇聚至混检瓶3中,便于多组样本混合,实现多位患者共同进行核酸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因试管内部样本无二次暴露,因此不仅提高操作便捷性,也达到防污染,避免病毒外溢的问题,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安全性;
[0025]所述的刺破针2底部还固设有单向阀201,所述的单向阀201与刺破针2采用热熔连
4
CN 213222240 U
说 明 书
3/3页
接;
[0026][0027][0028]
需要说明的是单向阀201能够有效避免混检瓶3内部样品回流至试管6中;所述的套罩4顶端外壁还固设有限位板401,所述的限位板401与套罩4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板401能够便于卡环604卡套,实现了试管6和套罩4的固定状
态;
所述的试管6内部顶端还固设有I橡胶垫601,所述的I橡胶垫601与试管6采用热熔
连接,所述的试管6内部底端还固设有II橡胶垫602,所述的II橡胶垫602与试管6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II橡胶垫602与刺破针2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的试管6中端还固设有定位板603,所述的定位板603与试管6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定位板603两侧还固设有卡环604,所述的卡环604与定位板603一体成型;
[0030]需要说明的是I橡胶垫601能够便于针头刺破,方便样品注入至试管6中,II橡胶垫602便于刺破针2的刺破,便于试管2中的样品流入至混检瓶3内部,定位板603能够对试管2中端进行固定,确保若干试管6的牢固性,同时也能够对卡环604进行固定,便于卡环604在试管6向下后能够卡套在限位板401上;[0031]所述的连接段7由下环垫701、细杆702和上环垫703组成,所述的套罩4顶部还固设有下环垫701,所述的下环垫701与套罩4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下环垫701顶部还固设有若干数量的细杆702,所述的细杆702与下环垫701一体成型,所述的细杆702顶部还固设有上环垫703,所述的上环垫703与细杆702一体成型,且所述的上环垫703与定位板603采用热熔连接;
[0032]需要说明的是因下环垫701固设于在套罩4顶部,上环垫703能够固设在定位板603上,而下环垫701和上环垫703之间由若干数量的细杆702连接,当医护人员用手指拉断若干数量的细杆702后,即可实现试管6和套罩4的滑动状态,便于后续试管6向下的滑动操作,当无拉断时,又能够通过下环垫701、细杆702和上环垫703的组合作用,实现试管6和套罩4的固定,即避免了刺破针2对II橡胶垫602的刺破,实现了单个检测。
[0029]
5
CN 213222240 U
说 明 书 附 图
1/5页
图 1
6
CN 213222240 U
说 明 书 附 图
2/5页
图 2
7
CN 213222240 U
说 明 书 附 图
3/5页
图 3
8
CN 213222240 U
说 明 书 附 图
4/5页
图 4
9
CN 213222240 U
说 明 书 附 图
5/5页
图 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