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4年秋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2004年秋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2004年秋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计

一、 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指导意见》为指导,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德育工作,注重实效”的观念,加强德育课程改革,努力发挥教研机构在课程改革中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

二、具体工作。

1、本期我市共有36个课改实验区进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实验,为了进一步促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为各实验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本期重点进行两个方面的专题研究:

(1)“如何构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的课堂”。传统教学把课堂看作是一个师生从事特殊认识活动的场所,而生活的课堂是把课堂视为人生活的一部分,将课堂看作是一个由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共存的生活世界,课堂应当是无数生活场景的再现,给学生真实生活的感觉,让学生把学习与日常生活世界联系起来,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在生活的课堂中,师生关系由过去“教”与“学”的“讲授”关系变为“你我”关系。在讲授式教学中,师生关系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缺乏沟通,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心灵是敞开的、相互接纳、共同对话。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本课程是综合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的综

1

合,学生学习方法也需要综合。因此,研究本课程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尤为重要。

2、组织课改实验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优质课竞赛活动。10月份各课改实验区县交本地区开展优质课竞赛活动的总结,并付上获奖教师名单,进行参赛资格审查。

3、继续加强对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以科研促教研,本期课题的研究活动安排:

(1) 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促进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 10月份组织“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论坛活动。论坛将围绕下面一些专题进行研究。

① 如何构建生活的课堂,促进小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② 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策略。

③ 在小学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的综合性学习。

④ 小学德育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研究。

⑤ 小学德育课程任课教师的素质对课程实效的作用。

2

⑥ 小学德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

⑦ 如何加强小学德育课程的有效管理。

4、继续抓好与国家新课程配套的地方课程的建设,搞好《重庆生活》《重庆社会》下册的编写工作。

三、本期活动安排。

1、 9月16日召开教研员工作会,会议内容。

① 各区县优质课竞赛的情况汇报,重点讲经验和教训;

② 对发展性课堂评价标准的修改建议;

③ 实验区情况汇报(交书面材料);

④ 《重庆生活》、《重庆社会》修订教材分析;

⑤ 布置本期教研工作。

2、 9月17日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实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实验教材分析。

3、 10月底或11月初,举办“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论坛活动。及“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3

4、 11月市级优质课竞赛活动。

5、 12月中旬到扬州参加子课题结题会及课题研讨会。

2004年9月1日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