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战略研究 ——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
摘要:近年来,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各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吉利并购沃尔沃已然成为各个并购案例中的一个缩影。在2010年3月28日,我国民营企业吉利汽车公司与福特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签署了最终协议,获得旗下沃尔沃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吉利能够并购沃尔沃的原因何在?在并购之后,沃尔沃又会给吉利带来怎样的绩效?又会给中国其他企业海外并购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会在这里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浅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动因、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关键词:海外并购;现状;挑战;策略
- 1 -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学年论文
目 录
引言………………………………………………………………………………… 1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现状 …………………………………… 2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 2 (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 2
二、吉利并购沃尔沃分析……………………………………………………… 3
(一)、并购后期整合、成果……………………………………………………… 3 (二)、并购后的绩效……………………………………………………………… 4 (三)、并购的动因………………………………………………………………… 5 (四)、成功原因分析……………………………………………………………… 6 (五)、并购后面临的挑战………………………………………………………… 8
三、我国企业并购战…………………………………………………… 8
(一)、前提条件…………………………………………………………………… 9 (二)、并购前应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工作…………………………………… 9 (三)、做好海外并购战略规划,提高风险意识………………………………… 9 (四)、大力培养海外并购业务人才……………………………………………… 9 (五)、尊重对方的价值、文化观念………………………………………………10 (六)、完善支撑体系…………………………………………………………10
结语…………………………………………………………………………………10 参考文献………………………………………………………………………… 11
- 2 -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学年论文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战略研究 ——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及中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企业纷纷主动出击,通过海外并购“走出去”。海外并购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并购日渐增长。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本文将阐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个案例来分析其并购的动因,成功的原因以及并购后面临的挑战。以此带给中国其他企业海外并购的建议与策略。
第 1 页 共 11 页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学年论文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
海外并购是指一国性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
另一国企业的一定份额的股权直至整个资产收买下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在早期(上世纪80年代),投资方式以新建为主,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为投资的主要形式。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而海外并购也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
1、总体规模不断增长
2009年中国企业的并购额为300亿美元。到了2011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达177笔,交易额631亿美元,分别是2005年数字的近三倍和近五倍。2012年前7个月,资源行业的中国海外并购数量总计达30笔,交易总额达316亿美元,这只是资源行业并且是前七个月的,而最后一年总的并购额达到了65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截至2013年11月中旬,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规模达562亿美元,虽然低于去年同期的652亿美元,但已远超日本的407亿美元并购交易规模,成为今年亚洲企业并购规模最大的国家。
2008—2013(第一季度)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情况 时间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并购数(起) 126 144 188 177 191 200 272 表一
并购额(亿美元) 103 300 380 631 652 515 569 第 2 页 共 11 页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学年论文
图一
2、目标企业的区位分布呈现多样性
目标企业中国海外所并购的,区域逐渐多元化,涉及五大洲。亚洲主要集中在、韩国、巴基斯坦等;欧洲主要在法国、英国等,非洲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美洲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从并购企业的行业的角度来看,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富裕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技术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如韩国、日本、欧盟等;第三产业有两个方向: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发展第三产业,企业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并购获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外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第三工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并购,扩大市场。 3、民企力量壮大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涉及金额远不如国有企业,但在国内的影响,并不弱于国企。2010年3月,吉利汽车和福特签署最终协议收购沃尔沃汽车100%的股份,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海外收购案;顺德日新成功收购世界五大铁矿之一的智利等。此外,由于并购的并购方产权有明确规定,对于国企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民营企业产权清晰,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加上对民营企业的继续支持,民营企业日益增长的力量,已经逐渐成为并购的重要力量。
二、吉利并购沃尔沃分析
在2010年3月28日,我国民营企业吉利汽车公司与福特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签署了最终协议,获得旗下沃尔沃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 (一)、并购后期整合、成果
第 3 页 共 11 页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学年论文
针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蛇吞象”的成功,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兼并收购组负责人徐翌成曾表示,“扭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的三年里,汽车销量逐年增加。并购之前的2009年吉利实现整车销售33万辆,同比增长48%,在并购之后,销量迅速增长起来。在2013年中吉利汽车1月共销售63532辆,比上月增长约7%,比2012年同期增长约67%。其中国内销售超过55000辆。看来吉利在购后整合中初步取得了胜利。(表二、图二可直观表达上述内容) 吉利汽车2009-2013年整年汽车销量 时间(年)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目标) 销量(万辆) 33 41.5 >=43 48.3 60 表二
同比增长 48% 27% 4% 15% 20%
图二
(二)、并购后的绩效
1、获得沃尔沃的品牌价值。沃尔沃汽车公司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名牌,根据洛希尔投资银行的估计,光是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就接近百亿美元,同时它还号称是“全世界最安全的车”,安全低碳环保,这一点使它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广阔的前景。
2、获得沃尔沃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从当事双方所签署的协议来看,吉利不仅收购了沃尔沃的全部股权,最关键的是买到了沃尔沃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第 4 页 共 11 页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学年论文
以及制造设施。沃尔沃公司是一个有着高端研发技术的公司,这对于一直从事低端汽车制造的吉利而言无疑是求之若渴的。
3、获得专业研发人才。沃尔沃公司拥有4000多名高素质人才和科研人员,这恰恰弥补了我国汽车业缺乏高素质人才和专业设计人员的不足。吉利把这些精英收归囊中无疑已经在我国汽车业中获得头筹。
4、获得配套的经销渠道。沃尔沃已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共有2400多个经销商的庞大的分销渠道,同时还具有经销手段,它一直把客户定位在追求生活质量,注重安全和环境和并不爱张扬,通过提倡“绅士精神,挑战极限,热爱生活”来推广销售。吉利可以利用沃尔沃的分销渠道,实现自己的国际梦想。 并购后的绩效远远不止这些,但是这些已经可以让我们看到并购沃尔沃可以为吉利带来许多的好处。面对这么多的好处,我们不难看出吉利并购沃尔沃的一些动因。那具体有哪些动因,这里将一一分析。 (三)、并购的动因
各行各业海外并购都有其自己的动因,而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动因具体有以下几个:
1、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的需求。刚入市时,吉利获得低成本的市场;为了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吉利又提出了“生产世界上最环保,安全的汽车”的主张,正是这一战略思想,沃尔沃成为吉利购买的首要目标。沃尔沃在汽车安全与节能环保上,有许多独特的研究与开发先进的技术和专利。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指出“在知识产权的内容,我们是斤斤计较。”可以看出吉利对沃尔沃技术的需要。作为一个国际品牌沃尔沃,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是毫无疑问的,谁买了沃尔沃的人会得到很多的技术财富,先进的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和环保的特点,这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
2、增强品牌实力。一直以来吉利汽车在价格和品牌上都给人以“草根”的印象,吉利收购沃尔沃,得到的是Volvo品牌。虽没有奔驰、宝马知名度高,但仍然是全球知名豪华车品牌。沃尔沃这个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安全和环保,沃尔沃近年来致力于实施双零即“零伤亡,零污染”战略正是其品牌价值的体现。而吉利的品牌无法更上一层楼,没有可以打出去的牌子的却是个棘手的问题。
第 5 页 共 11 页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学年论文
从吉利的品牌发展战略看,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后,既可以维持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在利用沃尔沃技术的同时还能提升吉利品牌的定位。利用细分的吉利、华普、帝豪、全球鹰、上海英伦、沃尔沃来划分不同的市场,沃尔沃主打中高端。吉利中低端,此种品牌战略正是吉利在高端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之后的最佳选择。此外,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的也能把其汽车设计理念逐步融入其他产品线,并衍生出新的设计理念。提升吉利产品线的总体设计水平。
3、加快进入新的市场。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就已经开始了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发展的战略转型,但一直以来吉利汽车在价格和品牌上都给人以“草根”的印象,并且吉利是民营企业,打入国际市场非常困难,但是只有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才能够越做越强。吉利需要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而收购品牌无疑是捷径。所以代表品牌市场的沃尔沃就毫无疑问地成了吉利走出中国的桥梁。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的背景下,吉利收购沃尔沃可以在国内高端汽车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凭借沃尔沃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吉利可以较快进军国外高端车市场。
4、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规模。沃尔沃通过体育营销和大成本的营销让自己的品牌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锁定了追求生活质量、关注安全和环境并且又不爱张扬的用户群体。能够近距离地学一学外资品牌的营销策略,对吉利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车企来说,都是未来走向世界的前提。
此外,在国外汽车供需已经达到基本饱和的状态下,中国是汽车产业新兴的全球最大的市场。奥迪、宝马等品牌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沃尔沃却还没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无论是品牌还是营销,都不如其他品牌更适应中国环境,在这方面更需要吉利将沃尔沃本土化。 (四)、成功原因分析
1、福特基于战略需要选择出售沃尔沃
2006年福特亏损127亿美元,为了摆脱长期亏损的状况,福特的具体措施之就是消减品牌,缩减福特的车型数量,将运营重点放在强有力的福特自有品牌上,沃尔沃轿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沃尔沃轿车出现巨额亏损,成为福特汽车的巨大包袱。2009年,沃尔沃轿车在全球销售约33.5万辆,同比下降10.6%。出售沃尔沃这个亏损大户,并获得一笔宝贵的
第 6 页 共 11 页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学年论文
流动资金,对于正执行拯救计划的福特汽车公司而言,是一个必须完成,而且要尽快完成的任务。出售沃尔沃是战略性售出为了实现扭亏为盈,而吉利正式抓住了福特公司这一意图,开始了并购洽谈。
2、吉利对收购时机的良好把握
2008金融危机横扫全球,经济处于低谷,但影响最坏的时刻已过去,RMB升值,汽车行业开始回暖并经历着一次大调整的历史时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全球豪华车市场大幅萎缩。奔驰、宝马、奥迪等一线豪华品牌年销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与此同时,中国豪华车市场却以超过40%的增速高速增长,其中,沃尔沃轿车2009年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80%以上。因此,对于沃尔沃轿车来说,若想尽快扭亏为盈,选择吉利这一中国买家,显然是个明智的抉择。吉利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著名的车企,通过上市,打开了融资渠道,吉利抓住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商业机遇积极参与了全球化竞争。 3、支持
自我国入世以来,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自2002年先后出台了各种鼓励企业进行海外投资。2004年7月颁布的《关于投资改革的决定》,奠定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体系转型的基础,为中国制订新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明确的转型方向。2004年10月颁布的《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的通知》,体现了中国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配套措施。国家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共同建立了境外投资信贷支持机制。与此同时,为了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的进程,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这些也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经济支持。 4、提前准备充分
具有关报道,吉利公司总裁李书福早在2002年就开始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经过5年的研究,在2007年果断出击,判断进入收购的最佳时机,他先安排下属开始着手研究并购可能性和前期准备工作,亲自飞往福特总部进行协商,在多次拒绝后,仍坚持福特战略性出售的意愿。接着,聘请外部庞大的收购专业团队进行协助,如并购事务顾问洛希父子公司、法律事务顾问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财务事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汽车公司整合咨询顾问罗兰贝格公司,以及全球知名
第 7 页 共 11 页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学年论文
的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等。在专业机构帮助下,做到了知己知彼,所有并购中可能出现的危机都在事先预料之中,最终击败众多竞争者并购成功。
当然,吉利能够并购沃尔沃成功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些,吉利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善于学习的企业文化、海外收购的成功经验、为沃尔沃制定的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以及掌舵人李书福的个人魅力,也是福特选择吉利的重要原因。
(五)、并购后面临的挑战
1、中国市场中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高端豪华车销售市场可以说是一块大饼,想来分这块饼的人太多了,其中奥迪 宝马 奔驰这三大高端豪华汽车生产巨头占据了其中93.4%的股份,现在吉利收购沃尔沃想要从其中分得一小块饼真的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且沃尔沃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想要转战亚洲地区,将又会是一个难题。
2、经济压力。18亿美元的资金需求对于年盈利不足2亿美金的吉而言,好比不吃不喝10年换一次交易,收购门槛不可谓不高;相比之下,对手“皇冠”财团则早早准备好了融资方案,这无疑降低了吉利的胜算。另外,并购后需要的大笔投入资金对吉利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处于经济方面的原因,福特要把沃尔沃交给吉利是相当不放心的。
3、低价带来的副作用。由于近几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增速极快,而出口平均价格又逐年递减,中国汽车利用低价冲击国际市场,并拿出一副以低价冲垮对手的架势,而不给自己留丝毫回旋余地,无异于为自己树立起众多强大的敌人,丧失良好的出口环境。
4、工会和法律的阻挠。沃尔沃工会提出的不裁员、不转移工厂等苛刻条件也为收购设置了重重障碍,这恰恰是很多中国企业难以适应的。除此以外,海外法律和监管就好比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斩断收购的希望。吉利能够获得并购成功的确是经历了重重考验。
三、我国企业并购战略
第 8 页 共 11 页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学年论文
面对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一成功案例,能够带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什么样的影响呢?中国企业要想成功并购,要采取哪些措施呢?通过上述对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的策略与建议。 (一)、前提条件
拥有行业领先地位、独特的产品技术优势、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充分利用本地的比较优势和国际资源相结合。例如吉利,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来发展最快、成长最好的汽车企业。”吉利汽车凭借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迅速占领中国低端汽车市场,累计社会保有量已超过20万量,吉利商标称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样看来,吉利集团不仅实力雄厚,而且发展前景远大,这也是它敢于涉足并购的重要前提。
(二)、并购前应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工作
对目标企业的调研工作大致可以归纳为宏观环境分析、目标企业区位优势的障碍分析、市场机会和进入障碍的调查以及进入目标国的动机剖析。其中,进入目标国的动机分析是重中之重。
(三)、做好海外并购战略规划,提高风险意识
海外并购只是企业发展的方式之一,并不是其唯一的选择。因此,企业不可跟风,盲目的进行海外并购。企业在决定海外并购前,要分析其所处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等,综合纵多因素,最后决定是否进行海外并购。当决定进行海外并购后,要科学分析,制定合理的海外并购规划,提高风险意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并购中有许多风险,如:资产评估风险、融资风险、产业风险、定价风险等。 (四)、大力培养海外并购业务人才
拥有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具备经营的人力资源,拥有懂经营、有国际视野、敬业诚实的企业家是很重要的。一个拥有高素质人才的企业必将会取得长远的发展前景,而企业家无疑是团队中的核心力量。在吉利并购沃尔沃中,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率领专业的并购团队充分展示了我国企业的风采。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企业应该提前制定相关规划,培养一批优秀的海外并购人才。当前中国这方面人才极度缺乏,因此,需要加强培养这样的高素质外向型
第 9 页 共 11 页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学年论文
经济人才。
(五)、尊重对方的价值、文化观念
并购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其实是价值文化观念的障碍,很多并购案的失败在于触犯了被并购企业的核心文化进而导致谈判破裂。因此,在并购前必须充分学习对方的品牌文化和核心价值理念,做到知己知彼。 (六)、完善支撑体系
从中国的现实来看,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普遍较低,海外并购要顺利进行,扶持是主要的驱动力量。要从战略高度对待企业的海外并购,通过法规、、措施等对并购活动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协调、监督、管理和扶持,使得海外并购活动能够顺利、平稳、持续地发展。第一,成立全国统一的海外并购管理机构,制定海外并购方针、、规划;加快海外并购的立法,对海外并购的审批程序、外汇出入、资金融通、税收、产权交易、并购保险等问题给予法律上的明规定或优惠。第二,抓紧建立完善的情报与信息网络,尽可能与国外信息系统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掌握国际产业和企业动向,尤其是掌握各国各地区被列入破产倒闭和需要并购的企业情况,为中国企业提供全面而可靠的信息,便于企业做出海外并购投资的正确决策。
结语
中国企业处在并购的浪潮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充分吸收前人成功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勇敢地走出去,充分利用并购这一直接对外投资走出国门,融人到世界经济体系当中,经受激烈的国际竞争,以达到增强自己的企业实力,在国际经济中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第 10 页 共 11 页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学年论文
参考文献
[1]刘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的思考及发展建议.商情报.2011(51).
[2]晋一.关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若干思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P85..
[3]刘庚乙,王江涛.浅谈中国企业并购策略.经营管理者报刊.2012(08). [4]郭燕福.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及对策.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 [5]李自杰,李毅,曹保林.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基于141起海外并购案例.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P3l1.3l. [6]贺峥.中国民营企业并购的策略分析.中国商贸期刊.2011(21).
[7]古习乐.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战略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杨涛.全球危机背景下的企业海外并购[J].中国金融,2009,(11). [9]沈庆.我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09(3).
[10]李懋,陶忠元.当前我国汽车出口外部环境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9(9). [11]张守文.经济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2]高诚.海外并购:困境与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09(6):P4·10. [13]高颖.中国企业并购绩效分析.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4]胡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及公共支持.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P178-181.
[15]张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模式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