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教育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现代传染病防治中医患关系的特点

论现代传染病防治中医患关系的特点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12月第28卷第12期总第346期 论现代传染病防治中医患关系的特点 孙雯波① 胡 凯①△ 摘要:现代传染病防治中传统的医患关系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无论是医方还是患方都体现出强烈超医学性 和社会性,在社会大防治的概念下医患之间出现一定的界限模糊甚至角色重叠。现代传染病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审视医 患关系的新视角,引发人们关于医学发展、社会道德的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现代传染病,医患关系,社会性,同质性.角色重叠 中图分类号:R一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7)12—0023—02 SUN Wen—b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Infection Disease HUKai,Politics andAdministrationAcademy of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o06,Ghina Abstract:The content and extensions of traditional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ave generated certain chang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oodem infection disease.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have reflected severely super medical science and sociliaty.On our opinion of the soci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the certain boundary appears misty,and all the mles overlap between the doctors nd apatients.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infection disease provided a new angle of view of sca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nd apatients for US,and result in deep concern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and sodal ethics. Key Words:modem infection dL ̄ase-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sociality-homogencity-role overlap 随着社会文明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传染病已不是 一家的高度认同感,提升每个社会成员守纪律、讲秩序的责任精 神。从的角度就是要大力发展公共,建立和完善 般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流行病,而是世界性、复杂的社会疾患。 现代传染病防治中医患关系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 化,无论是医方还是患方都体现出强烈超医学性和社会性,在社 会大防治的概念下医患之间出现一定的界限模糊甚至角色重 管理机制,加强疾病监控力度,信息公开,让谣言和流言的传播 缺少空间和动力,缓解社会紧张状态和民众恐惧心理,成熟而有 信心地驾驭和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和危机。 2传染病防治医务人员的行政性更强 由于现代传染病传播的特点以及危害性,决定了从事传染 叠。现代传染病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审视医患关系的新视角, 引发人们关于医学发展、社会道德的深层次的思考。突出体现 以下几个方面: 病防治的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一方面是一种医学专业行为,另 一1传染病防治医务人员的社会性更强 在医患关系中,我们通常所指的“医”不仅包括在医院的临 床诊室和各种医技检查室,以及病房、管理办公室的医生、护士、 医技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等,实际上还具有更广泛的含义,特别 是现代传染病防控和治疗是一项超越医学领域的社会系统工 程,对各种流行病特别是新型传染病的基础研究、传染病医学诊 方面具有代表国家 l 生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医师的医 疗专业行为要恪守医学道德,《执业医生法》规定“医师应当具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 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还从多方面规定了 违反职业道德法律责任一方的医疗行为有时带有强制性,如医 方在任何情况下无权拒绝患者的治疗请求,患者病情超出医生 疗实践、流行病调查防控需要动用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协作,完 成医学研究、救死扶伤、预防保健的使命。所以在传染病防治医 患关系中,“医”的内涵的社会性更强,其外延的周延性更广。疑 似病例确诊病例报告、流行病的调查、疾病监控、传染病的强制 专业或治疗能力,医生应指示患者转院,不能因患者无力支付医 疗费而拒绝治疗。而行政执法行为则是传染病防治的特色所 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 务,并接受有关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医疗机构的防治管 理任务就是该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医生对甲类传染病或疑似传 染病患者必须进行强制治疗和隔离治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隔离等传染病防治方法决定了医疗行为的个体自主性减弱,团 队协作性和干预性增强,从某种意义上说,非如此无法完成 并达到既定的目的0所以说传染病特别是烈性传染病流行是对 现代医学的考验,也是对公信力以及处理突发公共危机事 件能力的考量。’ 应急条例》等国家法规规定在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 急情况时,医师应该服从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调 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医学昌明的21世纪,非典等烈性传 染病在凸显生命的脆弱性时,也凸显了人类在危难中的社会依 赖性,依靠单个医生的力量无法解决疾病流行,依靠单个个人的 力量无法克服疾病,这就要求发挥现代医学包括基础研究、临床 遣,这些规定赋予了医生公共行政职责,医师在行使上述医疗行 为和职责时,实际上已超出作为市场经济中一个自负盈亏的经 济主体的责任,已具备行政行为的执法性、单方性、权利和义务 的统一性。因此而产生的医患法律关系是一种公共管理法律关 系(又称强制诊疗关系)。其法律特征为:医疗机构是按照法律 医学、预防医学等的整体协作力量,增进每个医学工作者的使命 和责任意识;要求社会成员发展一种对于家庭、社区、城市、国 ①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410006 规定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对医疗机构无选择权。医疗机构受 委托在行使国家的行政管理权力,医患之间不具有平等的权利 和义务[ 。 23 Modicine and Philosophy(Humanistic&Social Medicine Edition).Dec 2007.Vol 28.No 12.Total No 34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12月第28卷第12期总第346 3传染病患者的同质性更强 现代疾病的概念,实际上是一种分类概念,通过病人和健康 人的分类,病人群体被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同质化极强的社会隔 离对象。患者或病人的概念,一般包括三个要素:生理的疾病、 他人的判断和评价、自我及他人对疾病的认识和采取的行动。 狭义的医患关系中的“患”是指单个的自觉疼痛、不适或出现器 室中那样清晰明朗,面对像非典这样当时人类尚不太清楚地感 染性极强的疾病的威胁,医患双方是平等地面对,而医务人员由 于职业的关系更处于易感的风口浪尖之上,在SARS流行的早 期,约有1/5的医护人员受感染,这个医学史上难以遭逢的特例 把医生护士拖入双重的焦虑与关怀,也恰恰是这一份厄运,第一 次让医患角色大面积地重叠了。在防治非典的攻坚战中,医务 质性障碍产生病感体验,寻求医疗救治的病人。 在医学疾病分类治疗中传染病、精神病等往往遭到最为极 端的封闭隔离,传染病患者因共同具有的传染性特征表现出高 度的同质性。病人通过专门的医生诊断,被认为患有传染性疾 病,有可能给社会其他人带来危害,需要隔离在一个特定的空间 里治疗。这一空间不是空洞的,而是充满着符号意义,那就是凡 是呆在这个空间里的人,都被确定患了某种具有传染性、需要治 工作者迎难而上,忠于职守,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在这一特殊的危难中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特殊的社会价值。同 时医患角色的重叠,医生成为病人,深刻改变了医学伦理学的思 维语境,双重身份与经验使得技术生活与伦理生活贴近了、融合 了,医生不仅是技术世界里的探索者,同时还是伦理世界里的修 炼者,他们不仅是疾病的观察者,同时也是病患的体验者。 疗与社会异质化的病症[2J。疾病本身成为了一个符号性的判 断,所有的身体表现都成为了必经其测量的一个客观对象。在 社会道德价值眼光的投照下,疾病具有了道德的意蕴。疾病不 再是疾病本身,而成为了一把衡量人的类别属性的尺子,这尺子 因背后的社会价值理念而即刻升华成为一种道德的审判。医学 不再被看成是中性的,它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的方案本身都包含 着价值因素。 传染病防治中医患界限的模糊,角色的重叠在医学伦理学、 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旦自己躺在病床上,疼 痛、痛苦、苦难、死亡的涩酒一股脑儿推到曾经轻飘飘地谈论这 些话题的医生面前,他们要像病人一样去咀嚼,去承担。在生病 住院接受检查治疗的“病人”角色体验中,他们就会发现病人的 世界原来如此敏感与丰富,仅有技术解决显然是不够的。其实, 我们的技术解决之道也并非完备无缺,而人性关怀的诸多方面, 无论是理解或是服务都是千疮百孔,缺乏抵达心灵的抚慰。尽 管我们也会建立若干程序性的服务规则与制度,医生护理中不 乏生性善良、乐于施爱的天使,但就医疗服务的全部生活而言, 人性关怀的短缺远远大于技术的短缺。对前者来说,如何重建 多元关怀的价值观,重建超越技术的伦理生活?对后者来说,如 传染病患者的社会异质性特征在临床治疗和管理上应引起 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加强隔离管理和有效治疗,另一 方面还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心理治疗。此外传染病患者本身要 洁身自好,遵医嘱严格约束自身的生活习惯,严格地配合治疗进 程要求,尽快地恢复健康,回到社会大家庭中并被接纳。 4传染病防治的对象具有全球性 何充分叙述病患的体验,与医生充分沟通,交流观察与体验的细 微差别,同时也学会评估关怀、为关怀支付?把医疗过程变成一 现代传染性疾病发展的新特点说明,由于传染病的感染性 特点,特别是像非典等烈性传染病,它与一般灾难如地震、水灾、 等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病毒传染性极强、涉及人群面广、传 播的媒介越来越进入人类的生存必需领域,如空气、水等,只要 接触就可能感染,防治的社会性很强。包括已感染的传染病患 者,社会中其他所有的人都可能成为疾病防控的对象,随着政治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由于交通、通讯的高度发达带来的全球人类 的交往流动的频繁,为疾病的流行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而且研 个医患共有的技术项目,共享的、共担的伦理生活[引。非典后, 著名的人文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从社会学的角度重新认 定“市民”所包含的社会意义。他说,非典的挑战首先说明了我 们的身体具有高度的社会价值,病毒将身体作为载体对个人和 社会进行攻击。灾难的特殊放大作用,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体都 深刻地体会到人所具有的社会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 关系的总和的论断,不纯粹是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而更多地是 指导我们思考人的本质的方法,也是指导我们重视审视现代传 染病防治的医患关系的新视角,也是指导我们科学理性地面对 究表明,新型传染性病毒不仅能较快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甚至 能跨越物种,在不同物种间感染、传播流行,给整个自然界、地球 带来无法估量的危害。由此决定了现代传染病防治对象的全社 会性、全球性。 灾难应付危机的良方.只有从社会关系中,才能对人进行合理的 定位,在危难中找回人的主体地位,通过它我们更明确了国家、 社会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明确了珍惜自己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也更坚定更有效地走在征服攻克疾病的道路上。 (△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李涛.医患法律关系的定位与选择[EB/OL].(2007—09—08) 面对现代传染疾病,社会每个成员,首先要有一个健全的心 态,我们应该多开展户外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 力,在强健身体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强健我们的精神。临危不 变、处变不惊,做一个自觉而理性的人。其次要有准确的社会角 色定位。在突发事件面前,首先要想到自己的行为会不会给他 人、社会带来某种不便或危害,充分地相信国家、依靠组织 和集体来应对和处理危机。再次要倡导在危难中的相互关爱和 理解,每个社会成员在保护自己、发展自我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对 于整个社会必要的责任感。 5传染病防治中会医患角色重叠 [2007—10一O5].http://www.1awstar.oom.cn/lvshi3/lsl17/. [2]杨念群.再造“病人”[M],1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孙慕义.后现代卫生经济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孙雯波(1967一),女,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中南大学 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伦理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医学人文、生命 伦理学。 由于传染病防治高度的社会性以及对新型传染病的传播的 未知性,在社会大防控的概念下医患之间的界限不再像临床诊 收稿日期:20o7一O7—17 修回日期:2007—11—16 (责任编辑:张斌) 24 Medicine舯d PhJlosephylPk ̄istic&Social ̄JoJe nEdition).Dec 2007,Vo1.28,No,12,Total No.3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